走马观花谒长陵

微玉阁主人

<p class="ql-block">虽然也算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十三陵也来过多次,但是这十三陵的祖陵——长陵,却总是擦肩而过,今天趁着天好,不妨就一逞夙愿。在展开之前,我要多说一句,现在十三陵景区一开头的神道,那可是长陵正儿八经自己的神道!</p><p class="ql-block">家门口的昌平线再次派上了用场,不过作为周一的下午,这人也忒多了些吧!我还以为是5号线呢🤣🤣</p> <p class="ql-block">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那时还没有具体的名字,因为当时风水界的扛把子廖均卿的力荐,才成为了老朱家的灵魂安息之所,因此也就得名天寿山了。长陵于永乐七年(1409年)开建,直到“好圣孙”的宣德二年(1427年)才大体建成。</p> <p class="ql-block">长陵陵园正门</p> <p class="ql-block">坐了半个多小时的昌55,再沿着怀长路向西走不到一里路,就到了长陵。因为已经到了下午的三点钟,因此游客也是稀稀拉拉,花30元人民币进入陵区。要说毕竟是祖陵,连保安都比定陵啥的严格许多。</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六年立的碑。清帝为明帝立碑,无非自诩正溯,要买人心而已!</p> <p class="ql-block">长陵在十三陵中是建筑规模最大的帝陵,建筑面积达12公顷,平面布局呈传统的前方后圆形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看着眼前恢弘的宫殿,再想想几里外末代崇祯的思陵,我不由鼻子一酸~</p> <p class="ql-block">裬恩门</p> <p class="ql-block">裬恩殿,怎么样,有没有点在故宫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目前长陵地面建筑在明陵中保存得最为完好,配殿、明楼、宝顶俱存。特别是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建在汉白玉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60根粗大金丝楠木支撑的裬恩殿,更是十三陵中唯一被保存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按照朱元璋的设想,他的万世基业是以凤阳或南京一层层地扩充出去的。当时北元尚在,大明防御的重点是北方,因此他就沿着长城一线一口气封了好几个皇子,然后他们背后又有一层,后面又有一层……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封在北京这块做燕王,那一年朱棣10岁。</p> <p class="ql-block">明代皇子封亲王(一个字),亲王的不袭爵的儿子封郡王(两个字)。早期的明一字王权力很大,拥有自己的军队,而燕王是第一线诸王中比较能打的,很年轻的时候就上了战场。</p> <p class="ql-block">大殿里的永乐皇帝铜像</p> <p class="ql-block">朱棣妈妈到底是谁,已经成了历史悬案,后来他经常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但我更愿意相信马皇后一直不孕不育,包括大太子朱标也不是马皇后的亲生。</p> <p class="ql-block">60根粗壮的金丝楠木。下部罩着罩子,为啥要这样,看下图就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本来朱棣这王爷当的还是很逍遥的,毕竟他大哥一直是老朱老马最宠爱的那个孩子,朱棣做梦也不敢梦到自己以后当皇上。可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朱标死了。</p> <p class="ql-block">复制的龙袍凤袍</p> <p class="ql-block">要按我的想法,在当时四境都不安稳,老朱就应该从朱标的几个成年兄弟中选一个,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但朱元璋偏偏信了儒家嫡长继承的陋习,去选什么朱允炆。于是乎接下来他就不得不为稳固皇太孙的地位而屠戮功臣。本来蓝玉与朱标私交最厚,现在也不得不清除!</p> <p class="ql-block">永乐大典(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开始了削藩,对他几个叔叔只能用政治迫害来形容。一年不到的功夫就削了五个亲王,特别是湘王竟然满门自焚。其实第一个被废的周王是朱棣的亲哥哥,因此朱棣为了活命,只得装疯卖傻。所以后来燕王真的反了,我是很表同情的。</p> <p class="ql-block">长陵裬恩殿结构模型</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就是燕王靖难大举,在第一功臣李景隆的强力支持下,一举攻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皇帝位,废除建文年号,仍用洪武,次年改元,是为永乐皇帝。</p> <p class="ql-block">这话说回来,虽然有李景隆的助力,但是当年他的围魏救赵思路还是对的。当时李景隆率几十万大军围困空虚的燕京,以为能毕功一役,没想到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成色打出来了。其实想想也不窝囊,虽说自己是“开国六公爵”中曹国公李文忠的公子,但对手可是中山王徐达的大小姐呀!</p> <p class="ql-block">仁孝文皇后徐氏</p> <p class="ql-block">徐大小姐一直是朱元璋看中的人,12岁就把她接进宫养在马皇后身边。这个时候朱棣已经14岁,后来徐皇后自己说,当时他们俩就好上了,毕竟正是青春期,情窦初开,真真正正的初恋呀!老朱老马也喜欢这个能文能武的姑娘,就干脆把她迎进门做了四儿媳。</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到了朱棣20岁的时候,小两口一起离开南京到北京上任,那时燕王的任务就是经常要去敲打一下蒙古,而徐皇后就要帮着看家,把个府里府外整治的井井有条。后来李景隆打过来的时候,徐大小姐可不惯着他,亲自登城督战,最终拖垮了建文军。</p> <p class="ql-block">方城明楼</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就说过,不论朱家皇帝治国水平如何,这人味儿比别家的皇帝都要足。也许是初恋,小朱和小徐感情一直很好,这从几件事可以看得出来。一是朱棣有9个子女,而前7个都是徐皇后嫡出,这在历代帝王中都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祭坛</p> <p class="ql-block">二是徐皇后去世后17年,永乐一直不继立皇后,后宫的实际管理者其实是太子朱高炽的老婆太子妃张氏,这在电视剧《大明风华》里有集中的体现。而且,永乐一直也不给自己的妾侍名份,直到徐皇后去世一年后才大封诸嫔妃。</p> <p class="ql-block">方城入口</p> <p class="ql-block">永乐五年,徐皇后在南京去世,享年46岁。弥留之际,徐皇后拉着痛哭流涕的朱棣,望他不要因为爱自己而过于伤心,甚至不要因为爱自己就纵容了自己的娘家人。据说自从徐皇后薨后,永乐皇帝性情大变。</p> <p class="ql-block">方城后的宝顶,也就是永乐夫妇下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其实永乐是老早就打算去北京建都的。明着的原因自然是在北京呆了很长时间有了感情,还有什么边患巴拉巴拉的。但要我说,中国人都迷信,朱棣的心结就是靖难,恐怕他内心中是极怕孝陵里的老爹和东陵里的大哥来找他算帐的!所以他活着不肯住南京,死了更不会葬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前面说了,徐皇后是五年去世的,长陵却是七年才开修的。永乐是早打定主意要和爱妻同穴的,因此一直不肯给爱妻下葬,就这样一直厝在皇宫里。到了十一年,长陵有了一定的规模,永乐就亲自陪着徐皇后的灵柩北上,徐皇后也就成了长陵的第一位主人。</p> <p class="ql-block">明成祖,嘿嘿!</p> <p class="ql-block">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终于还是倒下了,死在军旅之中,庙号太宗。他是极盼望这个庙号的,他的得位与唐太宗有些许相似,因此也盼望自己能成为唐太宗那样的人。他数次出击蒙古,也有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意思。然而,太宗的庙号却被那个不肖子孙改为成祖,不知永乐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p> <p class="ql-block">看到天上的飞机✈️了吗?</p> <p class="ql-block">不过有些东西不过都是身后之事,皇位,帝国,乃至儿孙又能如何?不知弥留之际的朱棣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徐皇后吗?会想到马上就要与自己的爱人重逢了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呜呼!愿一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