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通鉴·快乐悟管理—制度是令行禁止的风向标(1)

强行者有志

<p class="ql-block">【出处】资治通鉴周纪二</p><p class="ql-block">【原文】卫平侯薨,子嗣君立。卫有胥靡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嗣君闻之,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夫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p><p class="ql-block">【金句】夫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p><p class="ql-block">【译文】公元前352年,卫平侯因病去世,其子顺利继位,史称卫嗣君。这时候,一名卫国服劳役的囚犯逃到魏国,并成功治愈了魏国王后的病。闻讯后,卫嗣君要求不惜花费五十金的代价,也要把他赎买回来,经过五次反复,始终遭到魏国的拒绝,便打算割让左氏城交换。对此,左右侍臣劝谏说:“割让一座城池也赎买一名逃犯,值得吗?”卫嗣君回答说:“这,就是你们无法理解的了!治理政事不能忽略小事,否则就不会引发大乱子。如果法度不建立,当斩杀的不斩杀,即使拥有十座左氏城,也注定是毫无用处。法度严明,违法必究,即便失去十个左氏城,也终究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魏惠王闻听这件事,感慨地说:“国君的愿望,如果不满足,恐怕会不吉利。”便派人用车子把那位逃犯送回了卫国,也没有索要任何的回报。</p><p class="ql-block">【解读】战国时期,曾经作为周天子宗室重要诸侯的卫国,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国力日渐衰弱,地位也日益边缘化。等到卫平侯逝世、卫嗣君继位的时候,弱小的卫国早已臣服于强大的魏国,实际控制的土地仅剩濮阳。等到秦国重用商鞅取得举世瞩目的变法成效后,也让那些注重结果导向的政治家,见识了刑名之学的法家疗效,弱小的卫国也就索性放弃讲究仁义道德的儒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草鞋打样,越打越像,从严治国,追求法治,也让刚刚继位、根基未稳的卫嗣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需要采取措施稳固卫国的统治理念与格局,也要尽可能地维护国家的声誉和尊严。</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25年,一名卫国的刑徒胥靡逃亡到魏国,还替魏惠王的王后病治好了病患。刚刚继位的卫嗣君闻讯后,高度重视,认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这名逃犯捉拿归案,维护国内的法制,也维护自己的统治。随后,五次派使者前往魏国交涉,打算花费五十金的代价赎回这名逃犯,但却遭到了魏国的拒绝。多次交涉无果后,卫嗣君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打算割让卫国的左氏城来交换这名逃犯。这样的决定,立即在朝野引发轩然大波,很多大臣都认为卫嗣君的举动过于冒险和不切实际,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理智,毕竟割让一座城池来赎回一名逃犯,经济上极不划算、政治上小题大作,进而纷纷劝谏。耳濡目染法家思想的卫嗣君深知,只有维护好国家的法制和尊严,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坚定地表示说:“治理政事不能忽略小事,否则就不会引发大乱子。如果法度不建立,当斩杀的不斩杀,即使拥有十座左氏城,也注定是毫无用处。法度严明,违法必究,即便失去十个左氏城,也终究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p><p class="ql-block">卫嗣君重金换囚的举动,看似荒诞不经,实际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政治决策,充满着深刻的政治智慧。首先,维护法制与树立权威。卫嗣君深知法制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囚犯的逃亡不仅是对卫国法制的直接挑战,更可能引发国内的严重混乱,也就决心通过重金换囚的办法,来维护法制的尊严和自己的权威。这样的举动,也向大臣和百姓传递了明确的信号,无论逃犯身处何地,卫国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其捉拿归案,以维护国家的法制和秩序。这样的举动,也让卫嗣君在国内树立了明君的形象,展现出了对法制的坚定维护和对国家利益的执着追求,继而赢得大臣和百姓的尊敬和信任,提高了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其次,表达不满与稳固统治。这时候的卫国,早已臣服魏国,但是魏国却对卫国的逃犯给予优待,让卫嗣君颇感不满,继而通过重金换囚的举动,向魏国表达不满和抗议。这样的举动,不仅是对魏国的警示,也是对大臣和百姓的宣未,卫国虽然国力弱小,但绝不会屈服强权。何况,君王更替、人心思浮,卫嗣君亟需通过强有力的施政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继而树立起国内的权威地位,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再次,威慑诸侯与争取利益。卫嗣君通过重金换囚举动,向周边诸侯展示了卫国的实力和决心,也让周边诸侯国知道,即便卫国弱小,也绝不会在法制和尊严面前妥协,也势必为卫国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更多机会和空间。</p><p class="ql-block">魏惠王获知消息后,对卫嗣君的决心和智慧深表钦佩,加之卫国多次派出使节交涉换囚,给魏国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否则就可能引发两国的矛盾和纷争,最终决定把那名逃犯无偿送还卫国,这或许也是对卫国的某种让步和尊重。这样,卫嗣君不仅成功追回了逃犯,有力维护了法制,还借机向魏国和其他诸侯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和实力,也让其他诸侯对卫国产生了敬畏之心,也给卫国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p><p class="ql-block">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期,卫嗣君重金换囚事件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有益启示,不管治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家企业,都不能忽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必须从小处着手,才能避免产生大的乱子。而且,一个国家要想稳定和繁荣,必须严格执行法制;一个国家要想生存和发展,也必须具备坚定的决心和实力。</p><p class="ql-block">记得马基亚维利在《君主论》中曾指出,作为君主需要很多美德,但并不是真的有,而是要让别人看起来他有这些美德。既然本身没有,又要让别人觉得他有,那就只有演了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