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源山(20250220)

原地

<p class="ql-block">上午去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附近午饭后继续前往不远处的清源山。</p> <p class="ql-block">在泉州的22个世界文化遗产点中,清源山就贡献了3个,即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祈风石刻。所以清源山堪称一座有文化和历史的山。</p><p class="ql-block">清源山距离泉州市区几公里,公交即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东北部,是一座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主峰海拔虽只有615米,却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秀美的山水景色,被誉为“闽海蓬莱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p> <p class="ql-block">门票70元。60岁以上半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源山的看点多且分散,</span>全部攀爬耗费体力,景交车只能一路到达山顶,沿途不能停靠景点位置。<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只能选取一部分景点</span>步行前往。</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的老子雕像是最容易到达的,沿着阶梯爬不了几步就可看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国文保老君岩。</p> <p class="ql-block">上午刚在博物馆看过图片,没想到下午就见到实物了。</p> <p class="ql-block">它雕于宋代,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道教石雕像,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眼睛。它有着道家的飘然自在,正襟坐在岩石上。号称不听不看,老子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的建造年代大致在宋元时期,是利用一块露出地面的天然花岗岩石雕琢而成。石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坐北朝南,背屏青山,巍然端坐,一派安详自得的样子。</p><p class="ql-block">老君岩不仅是中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的瑰宝,也是泉州作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和港口繁荣成就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告别老子,按照标识继续向前走。</p> <p class="ql-block">一人正在作画。</p> <p class="ql-block">山中空气好,爬山、休闲自得其乐。</p> <p class="ql-block">花儿含苞待放,春天到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传说是吕洞宾在赴蟠桃会途中在此游玩,恍惚间见山间似游龙出现,所以得名见龙台。</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泉州清源山,不以高度取胜,而是历朝历代大仙的造访而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处称无尘台,“无尘”二字为弘一法师所书。</p> <p class="ql-block">在此可以眺望泉州城。</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就是弘一法师的舍利塔了。</p> <p class="ql-block">旁边还有个弘一法师的纪念亭。</p><p class="ql-block">来到泉州才知道,他在这里的多个寺庙兜兜转转生活了14年,也是生命中最后的14年,最终圆寂在此。</p> <p class="ql-block">大师坐像旁是弘一法师舍利塔。1952年初建时,只是简陋的木石搭盖。1960年,募资重建为仿木石构,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存墓塔为1979年重建,石室单间,建于花岗岩铺砌平台上,有台阶5级,面阔、进深各5米,通高15米,花岗岩仿木结构,方形,四角转八角重檐攒尖顶,内有16套斗拱干砌成的藻井,外装葫芦刹。</p> <p class="ql-block">门柱上刻对联:“万古是非浑短梦,一句弥陀作大舟”;壁堵上镌刻对联:“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横批“无相可得”。除匾额外,均为弘一大师生前所作。</p> <p class="ql-block">墓塔前面左侧摩崖刻弘一大师临终绝笔“悲欣交集”4字谒语。该题字大师生前一共写过三次,第一次为剃度后,千枝子赶到虎跑寺,大师拒而不见时含泪写下;第二次是抗战时期,厦门沦陷前,再度写下;最后一次则是临终前绝笔。</p><p class="ql-block">即使遁入空门,也难以云淡风轻,悲欣交集是人生。</p><p class="ql-block">曾以为这是弘一大师的原创,至今才知道这句原来出自《宋书·萧思话传》:“凭威策懦,势同振巧,开泰有期,悲欣交集。”</p><p class="ql-block">但常用于此,倒是很妙。每每见此,不由百感交集。字虽少,但感染力极强。</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投胎好,出生富贵。头脑好,多才多艺。前半生,风流挥霍,后半生,皈依佛门。人生上下半场竟可如此不同,不由让人心生感慨。所具才华、所做之事我辈自叹望尘莫及。</p><p class="ql-block">陆陆续续总有人在这里驻足凝望,若有所思,一座冰冷的石像,依然让人内心泛起波澜,这是大师的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喜欢菊花</p> <p class="ql-block">正本清源,清源山。</p> <p class="ql-block">沿阶梯行走一阵,便可见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字“第一山”。这第一山似曾相识,看来大书法家也是喜欢游山玩水留下墨迹之人。</p><p class="ql-block">因为有名,自然也是不可掠过的一景,字迹的水准,既然1000年来都被后人称颂,那定是好的了,只是我这水平看不出好坏,但不妨碍我人云亦云。</p> <p class="ql-block">千手岩。</p> <p class="ql-block">一小圈转下来,也走了清源山最精华的一段。隔着时空,与先贤智者短暂交汇。</p><p class="ql-block">路边的标牌上说,走了这段路,必将增寿和好运。我相信这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走走停停,爬高200米,不知不觉3个小时过去了,天色渐暗该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出口的路上有这样的涂鸦。</p> <p class="ql-block">回到了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不到泉州来,不知清源山。</p><p class="ql-block">又是充实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