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南去看雪——徽州土楼的春日诗画

路人甲

<p class="ql-block">上午游卖花渔村后,下午的行程是位于歙县深渡镇的阳产土楼。一个免费的小众景点。以前游新安江来过两次深渡镇,主要是看油菜花,都完美错过了阳产,这次却专门来看,还有点心有不甘,又适逢周六,游人众多,等摆渡车就用了一个多小时,同伴大都颇有怨言,还有两位干脆就不去了,回车等候。</p> <p class="ql-block">阳产地处深山腹地,原是明末清初河南信阳的郑姓居民躲避战乱而来,建筑就有明显的中原色差,而非皖南的粉墙黛瓦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终于等到了摆渡车,都是七座小面包,门票虽免,车票四十。小车在雨中蜿蜒曲折的山路飞驰,路边山峰雾气缭绕,远处的徽派民居若隐若现,宛如仙境。随着海拔上升,小雨逐渐变成雨夹雪,到了终点竟然变成了鹅毛大雪。</p> <p class="ql-block">阳产土楼在这场春雪的装点下,褪去了往日的古朴沧桑,披上一层素白轻纱,与苍翠竹林、缥缈云雾交织成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p> <p class="ql-block">阳产的雪,是天地挥毫的墨迹。皑皑白雪覆上土黄色的楼墙,黑瓦屋檐勾勒出起伏的线条,青石板阶在雪中若隐若现,黑白黄三色在银装素裹中碰撞出极简的诗意。远眺村落,土楼依山势层叠而上,宛如群山怀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错落的土楼群与蜿蜒的山脊线相映成趣,云海时而漫过山腰,时而散作薄纱,仿佛仙境跌落凡尘。</p> <p class="ql-block">阳产土楼的独特,不仅在于雪景。作为保存最完好的徽派土楼群,其建筑本身便是历史的活化石。地基以青石垒砌,墙体用黄泥夯筑,屋顶黛瓦如鳞,虽无宏村雕梁画栋的精致,却透出山民与自然博弈的智慧。当地老人说,这些土楼历经三百余年风雨,冬暖夏凉的结构本是先民为抵御山区严寒而设计,未曾想今日竟成了风雪中最温暖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场不期而遇的大雪让意兴阑珊的我变得欣喜若狂,我在山东等了一个冬天而不得见的大雪,没有想到在春天的江南撞到了。也是这个已经过去的冬天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尾。风雪未阻游人兴。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孩童攥着雪团嬉闹,惊起竹梢积雪纷纷;更有旅人独坐廊下,捧一杯毛峰,看雪落无声,听山风过耳,恍然不知今夕何夕。</p> <p class="ql-block">这场不期而遇的春雪,让阳产土楼展现出超越时空的美。它不仅是建筑与自然的对话,更是一场关于寂静与生机的哲学演绎。当都市人追逐着网红打卡点的喧闹时,阳产依旧保持着山居的本真——在这里,每一片雪都落得郑重其事,每一缕风都吹得意味深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