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追自由之光 任琴声悠扬</span></p> <p class="ql-block"> 新春佳节的余韵尚未散尽,我们已带着新的希望与憧憬,回归了熟悉的生活轨道。今晚,舒心读书会第266期如约而至,与大家再次相聚并沉浸在这片书香弥漫的温馨天地中。感谢每一位书友的到来,让我们用文字与思想,点亮这个初春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将共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中《魏晋绝响》一文。这篇文章,如同一曲穿越千年的绝唱,带我们回到那个风骨凛然、精神飞扬的时代——魏晋。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动荡、礼教崩坏,却孕育出了一群卓尔不群的文人名士。他们以放达的姿态、深邃的思想,在乱世中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精神乐章。</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先生以他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阮籍的隐忍与放达、嵇康的孤傲与悲壮,以及竹林七贤的风骨与气节。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与尊严,用灵魂书写了什么是永恒的精神追求。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当下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魏晋绝响》,聆听那穿越千年的绝唱,感受那份在乱世中依然璀璨的精神光芒。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找到在喧嚣中安放心灵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共读《魏晋绝响》</b></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在《魏晋绝响》一文中,以独有的文化视角和深邃的历史洞察,描绘了魏晋时期文人名士的精神风貌,特别是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 <b>一、魏晋时代的特殊性</b></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开篇指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政治上,这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文化上,却是一个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的时代。文人名士在政治高压下,选择了以放达不羁的生活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p><p class="ql-block"> <b>二、阮籍的精神世界</b></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重点描写了阮籍的精神世界。阮籍以其放达不羁的个性和晦涩难懂的《咏怀诗》著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追问。</p><p class="ql-block"> <b>三、嵇康的悲剧命运</b></p><p class="ql-block"> 嵇康是余秋雨笔下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嵇康以其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著称,他拒绝与权贵合作,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余秋雨特别提到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的场景,将死亡变成了一场艺术的盛宴,展现了他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p> <p class="ql-block"> <b>四、竹林七贤的象征意义</b></p><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骨的象征。他们或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或潜心玄学,在乱世中开辟出了一片精神的净土。余秋雨认为,竹林七贤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不仅是对现实的回应,也是对后世文人的精神启示。 </p><p class="ql-block"> <b>五、魏晋风骨的现代意义</b></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在文章的最后,探讨了魏晋风骨对现代人的启示。他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魏晋文人的精神滋养。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是对现实的回应,也是对后世文人的精神启示。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需要汲取魏晋文人的精神养分,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尊严,坚守内心的独立和从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阮籍其人</b></p><p class="ql-block">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他是魏晋风骨的灵魂人物,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b>一、生平与时代背景</b></p><p class="ql-block"> 阮籍生活在魏晋交替的动荡时期,经历了曹魏政权的衰落和司马氏家族的崛起。这个时代充满了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文人阶层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阮籍出身名门,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但他本人却选择了与政治保持距离,以放达不羁的生活方式来应对时代的剧变。</p> <p class="ql-block"> <b>二、文学成就</b></p><p class="ql-block"> 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其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p><p class="ql-block"> 1.《咏怀诗》:这些诗歌含蓄隐晦、情感复杂、哲理深刻,充满了对人生、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追问。充满了忧患意识和孤独感。</p><p class="ql-block"> 2.散文:阮籍的散文虽然不多,但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其《大人先生传》《达庄论》等作品,展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p><p class="ql-block"> <b>三、思想与哲学</b></p><p class="ql-block"> 阮籍的思想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他反对儒家的礼教束缚,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在《达庄论》和《通易论》等著作中,阮籍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精神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一主张并非阮籍提出,而是嵇康在其著作《释私论》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过,阮籍的思想与嵇康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对名教(儒家礼教)持批判态度,并崇尚自然。阮籍对魏晋时期虚伪的礼教和名教深感不满,认为名教束缚了人的天性,导致社会虚伪和腐败。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讽刺那些拘泥于礼教的“君子”,认为他们的行为不过是“虱之处裤中”(像虱子生活在裤子里一样可笑)。阮籍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他认为人应该摆脱礼教的束缚,回归自然的本真状态。</p><p class="ql-block"> 《达庄论》是阮籍的一篇重要散文,集中体现了他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发挥,主要探讨了自然与人为、自由与束缚、生死与命运等问题,逻辑严密、语言简练、思想深刻,是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p><p class="ql-block"> 《通易论》是阮籍探讨《易经》思想的一篇重要哲学散文,通过对《易经》思想的阐述和发挥,表达了他对宇宙生成与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与行为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具有较高的哲学价值,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重要篇章。</p> <p class="ql-block"> <b>四、个性与生活方式</b></p><p class="ql-block"> 阮籍以其放达不羁的个性著称,他嗜酒如命,常常醉酒避世。他的行为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无声抗议。阮籍的“青白眼”故事,更是生动地展现了他对世俗礼教的蔑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青白眼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阮籍的“青白眼”是他表达爱憎分明、性格率真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一故事出自《晋书·阮籍传》,成为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轶事。</p><p class="ql-block"> 阮籍用“青眼”和“白眼”两种眼神来表达对人的喜恶。“青眼”表示喜爱和尊重。当他遇到志同道合、欣赏的人时,会正视对方,露出青眼。“白眼”表示厌恶和轻视。当他遇到虚伪庸俗、不喜之人时,会翻起白眼,不屑一顾。</p><p class="ql-block"> 具体事例</p><p class="ql-block"> 1.对嵇康的“青眼”:阮籍与嵇康是好友,二人志趣相投,都崇尚自然,反对虚伪的礼教。每当阮籍见到嵇康,都会露出青眼,表示对他的尊重和喜爱。 </p><p class="ql-block"> 2. 对礼法之士的“白眼”: 阮籍的母亲去世时,许多礼法之士前来吊唁。这些人拘泥于繁文缛节,虚伪做作,阮籍对他们极为厌恶,于是翻起白眼,不予理睬。后来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嵇喜是个循规蹈矩的官员,阮籍对他不感兴趣,便以白眼相待。嵇喜见状,尴尬地离开了。嵇康听说后,带着酒和琴前来,阮籍立刻露出青眼,热情相迎。</p><p class="ql-block"> 阮籍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对真诚、自然之人的尊重,以及对虚伪、庸俗之人的厌恶。 许多文人以此为典故,表达自己对世俗礼教的不满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中写道:“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引用“青白眼”的典故,形容贾宝玉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b>五、历史评价</b></p><p class="ql-block"> 阮籍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争议和魅力的人物之一。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思想方面:玄学大师、思想叛逆者;文学方面:“正始之音”的代表,散文大家;人格方面:真性情的名士,政治上的矛盾者;音乐方面:音乐理论家、琴艺大师。但也有人认为阮籍的行为过于放达,缺乏社会责任感,其诗歌晦涩难懂,不易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嵇康其人</b></p><p class="ql-block">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他是魏晋风骨的绝响,以其卓越的才华、独立的人格和悲剧性的命运,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b>一、生平与时代背景</b></p><p class="ql-block"> 嵇康生活在魏晋交替的动荡时期,经历了曹魏政权的衰落和司马氏家族的崛起。这个时代充满了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文人阶层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嵇康出身寒门,但他凭借卓越的才华和独立的人格,成为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 </p><p class="ql-block"> <b>二、文学成就</b></p><p class="ql-block">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其代表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信不仅是嵇康与山涛绝交的声明,更是一份精神独立的宣言。信中,嵇康表达了对世俗礼教的蔑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展现了他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声无哀乐论》:这篇文章是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主张音乐本身没有哀乐之分,哀乐是人的情感投射。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对后世音乐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b>三、思想与哲学</b></p><p class="ql-block"> 嵇康的思想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他反对儒家的礼教束缚,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在《养生论》和《答难养生论》等著作中,嵇康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精神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b>四、音乐才华</b></p><p class="ql-block"> 嵇康精通音律,擅长弹琴,其代表作《广陵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瑰宝。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将死亡变成了一场艺术的盛宴,展现了他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 <b>五、个性与生活方式</b></p><p class="ql-block"> 嵇康以其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著称,他拒绝与权贵合作,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的行为看似不合时宜,实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无声抗议。“青白眼”故事,其实也更为生动地展现了嵇康对世俗礼教的蔑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b>六、历史评价</b></p><p class="ql-block"> 嵇康是中国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之一。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首先在余秋雨先生心中,嵇康比阮籍高出许多,尽管嵇康一生钦佩阮籍。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嵇康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因此他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清晰更响亮”。由此,足见嵇康在余秋雨先生心目中的地位之高。</p><p class="ql-block"> 思想方面:超越时代的叛逆者、玄学理论的推动者;文学方面:“师心以遣论”(意即:创作时不受传统束缚,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情感)的文章家,清峻风格的诗人;音乐方面:杰出的琴艺大师,音乐理论的探索者;在人格方面:美男子与气质典范,独立精神的代表。也有人认为嵇康的行为过于激进,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思想过于理想化,不易实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阮籍、嵇康所处的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 阮籍和嵇康生活在魏晋交替的动荡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政治斗争、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的特殊时代。</p><p class="ql-block"> <b>一、政治背景:政权更迭与权力斗争</b></p><p class="ql-block"> 1.曹魏政权的衰落 </p><p class="ql-block"> 阮籍和嵇康生活的时代,正值曹魏政权由盛转衰的时期。曹魏政权在曹操、曹丕时期达到鼎盛,但到了曹芳、曹髦时期,皇权逐渐被权臣司马氏家族所掌控。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249年)掌握了曹魏的实际权力,开启了司马氏代魏的进程。</p><p class="ql-block"> 2.司马氏家族的崛起</p><p class="ql-block"> 司马氏家族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和清洗,逐步削弱曹魏宗室的力量。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先后掌权,最终在265年由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这一过程中,司马氏对反对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许多文人名士因政治立场问题遭到迫害。</p><p class="ql-block"> 3.高压的政治环境</p><p class="ql-block"> 司马氏为了巩固权力,推行严酷的政治控制,对异见者采取高压政策。文人名士要么选择依附权贵,要么选择隐退避世。阮籍和嵇康正是在这种政治高压下,选择了以放达不羁的生活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p> <p class="ql-block"> <b>二、社会背景:礼教崩坏与思想解放</b></p><p class="ql-block"> 1.儒家礼教的崩坏</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儒家礼教逐渐失去对社会的影响力。到了魏晋时期,传统的忠孝观念和政治伦理被现实的政治斗争所摧毁。文人名士对儒家礼教产生了深刻的怀疑,转而追求老庄哲学,崇尚自然和自由。</p><p class="ql-block"> 2.玄学的兴起</p><p class="ql-block"> 在儒家礼教崩坏的背景下,玄学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思想。玄学以老庄哲学为基础,探讨宇宙的本源、人生的意义以及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阮籍和嵇康都是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 3.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p><p class="ql-block">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疾苦。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三国鼎立等一系列事件,导致社会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文人名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既感到无力改变现实,又对社会的黑暗深感不满。</p><p class="ql-block"> <b>三、文化背景:文人觉醒与精神追求</b></p><p class="ql-block"> 1.文人阶层的觉醒</p><p class="ql-block"> 魏晋时期,文人阶层开始从政治的附庸地位中觉醒,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他们不再满足于为政治服务,而是试图通过文学、艺术和哲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2.竹林七贤</p><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和嵇康是其核心人物。他们以放达不羁、崇尚自然、不拘礼法的生活态度而闻名。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聚会,饮酒清谈,讨论玄学,因此得名“竹林七贤”。</p><p class="ql-block"> 这七位名士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1.嵇康:字叔夜,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思想家。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反对虚伪的礼教,最终因得罪权贵而被司马昭处死。</p><p class="ql-block"> 2.阮籍:字嗣宗,擅长诗文,性格放达,常以醉酒避世。他的《咏怀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3.山涛:字巨源,曾任官职,为人宽厚,善于调和矛盾。他虽然身在官场,但仍保持清高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4.向秀:字子期,擅长玄学,曾为《庄子》作注,思想深邃。</p> <p class="ql-block"> 5.刘伶:字伯伦,以嗜酒闻名,主张放任自然,著有《酒德颂》。</p><p class="ql-block"> 6.阮咸:字仲容,阮籍的侄子,精通音律,性格豪放不羁。</p><p class="ql-block"> 7.王戎:字濬冲,虽出身贵族,但崇尚清谈,晚年隐居。</p><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p><p class="ql-block"> 自由精神 竹林七贤不拘泥于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行为成为后世追求自由、反对束缚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反抗精神 在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背景下,竹林七贤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成为后世文人反抗专制、追求正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文化理想 竹林七贤崇尚自然,提倡清谈,他们的文化理想和审美情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文人墨客追求高雅生活、崇尚自然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隐逸生活 竹林七贤中的一些人选择隐逸生活,远离政治斗争,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后世文人追求心灵宁静、超脱尘世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 团结友谊 竹林七贤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支持,也成为后世推崇的团结协作、志同道合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这些精神和行为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符号。</p><p class="ql-block"> 3.文学与艺术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尽管政治动荡,魏晋时期却是中国文学和艺术的重要发展期。阮籍的《咏怀诗》、《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琴赋》,向秀的《庄子论》,刘伶的《酒德颂》等作品,还有一些书法艺术也有一定的成就。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名士的精神追求,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b>四、阮籍、嵇康的历史选择</b></p><p class="ql-block"> 阮籍在政治高压下选择了隐忍,他通过醉酒、放达的行为来逃避现实,但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的《咏怀诗》以晦涩的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自由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嵇康则选择了更为激进的方式,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最终因政治迫害被处死。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和临刑前弹奏《广陵散》的行为,展现了他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和对死亡的超然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对现代人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先生的《魏晋绝响》一文,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现代人的精神启示。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时代,魏晋文人的精神追求依然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b>1.追求精神自由</b></p><p class="ql-block"> 魏晋文人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依然坚持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他们或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或潜心玄学,在乱世中开辟出了一片精神的净土。现代社会的我们,虽然生活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却常常被物质和功利所束缚。魏晋文人的精神追求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在于内心的坚守和独立。</p><p class="ql-block"> <b>2.反抗现实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反抗,他们的放达不是放纵,而是在用生命诠释对自由的追求。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对各种不公和压迫,魏晋文人的反抗精神启示我们,要有勇气面对现实,用智慧和勇气去改变不合理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b>3.对生死的超然态度</b></p><p class="ql-block"> 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将死亡变成了一场艺术的盛宴。这种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展现了中国文人最为崇高的精神境界。现代人常常被生活的压力和焦虑所困扰,魏晋文人的生死观提醒我们,要学会超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p><p class="ql-block"> <b>4.坚守尊严与独立</b></p><p class="ql-block"> 魏晋文人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尊严。他们告诉我们,真正的尊严不在于世俗的认可,而在于精神的独立。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评价和标准所左右,魏晋文人的精神追求启示我们,要坚守内心的独立和尊严,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p><p class="ql-block"> <b>5.文化的传承与创新</b></p><p class="ql-block">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最具创造力的时期之一。文人不再是政治的附庸,而是开始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现代社会的我们,也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辟出新的文化领域和精神空间。魏晋风骨,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珍贵的精神遗产。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读魏晋,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精神的追寻。那片废墟上绽放的精神之花,依然在向我们诉说着关于自由、尊严与生命的永恒主题。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汲取魏晋文人的精神养分,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尊严,坚守内心的独立和从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风骨,永远在时光中回响;精神的绝唱,终将在心灵中永恒。</p><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书友的倾情分享与热烈讨论,今晚的读书会让我们在魏晋的风骨中找到了精神的共鸣,也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深邃。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汲取力量,勇追自由之光,聆听琴声悠扬,坚守内心的独立与响亮。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