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韵北度尽画中——窦中亮国画作品赏析(文:李 琰)

家国画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南韵北度尽画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窦中亮国画作品赏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文:李 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厚土中原,文脉腹地。特别在黄淮流域,有一处具有独特文化特质的地方——豫东平原。这里三川交汇,古为楚汉交界、宋金对峙之地;今豫皖比邻,通江达海;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千字文之乡。在这样的地域特质下,产生了一种古楚汉交融,今东西南北杂糅的多元文化。基于这样的人文化土壤所养育的艺术家,自然也容易呈现出多元性。当代豫东籍画家窦中亮,无疑也是位值得注意的个案。其以独特的艺术理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在画坛,刷新出自己的一片天。他的作品不仅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既有北方史官文化的铿锵与现实特征,又有南方巫文化的浪漫与婉约;而且充满时代美感而不失古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窦中亮的国画作品,题材丰富,涉猎广泛。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他以笔墨为媒介,将内心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融入画中,使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在现实的人文关怀上,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我们在赏读他的作品时,不自觉会产生一种对中华民族南北方文化差异性的解读与阐释,独特的地缘人文,使得他的画作,兼具南北。既有铿锵之势,又有婉约之韵。罔论南征北战,抑或东成西就,大抵都可以从他的作品里感知到气息的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窦中亮的花鸟画作,显然是偏爱于细腻的笔触和中庸性的灰色。众所周知,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不外两种,一是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黑白,也就是所谓的水墨观;二是儒家文化影响而总结的中庸色,以中和的灰色系为雅。无疑,窦中亮选择了后者。他从不刻意追求画笔下的花鸟栩栩和惟妙惟肖。有机地选择了中和雅致的视觉效果,这正契合了中国人独具的平和淡雅的审美爱好,寄托了他对自然的理解和对世事的淡然;虽然画笔下常见题材依然是传统题材,但他巧妙揉入现代构成的块面分割,画面具有明显的构成意识和节奏美感。同时,他还借鉴山水画的构图形式,故而其作品在十分的娴静安然中,隐约显现出一种格局的恢宏,花鸟不再是情趣的表现,而是自我的情怀、是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在山水作品中,窦中亮运用细腻的笔触和归纳性的色彩,着力表现自然的人文情境。他巧妙减弱线条的所谓书写性,中锋简化勾勒,又擅于侧笔甚至臥笔的直色平染,充满时代美感,显然也是借用传统壁画的观念和形式。使得作品情趣横生的同时,又暗蕴北方的雄浑与率真的表达,和南方的温婉细腻。他尚擅于选择独特的透视角度,借鉴现代构成,巧妙组织灰色系的色调与色相,间或假借相对应的反色,进而失却些许平衡产生活泼感,结合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和壁画沉淀千年的风化色,营造出一种情境,既有时代的美感,又不失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一特征,不难从他《沙颍河》系列作品看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窦中亮的人物画同样令人称道。他长于工笔与小写意,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既有古代人物的飘逸洒脱,又有现代人物的时尚气息。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和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准确的造型,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还擅于借古述今,在他的人物画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人物的外貌特征,更能感受到画家对人文历史的领悟与内心情感和思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窦中亮的国画作品之所以如此动人,不仅在于他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也不止是他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本质上是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滋养培育。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和再现,更是对历史人文的时代性思考。他通过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b></p> 画 家 窦 中 亮 简 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窦中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号墨村,别署三栖草堂,曾用名窦炬。1970年,生于颍水之畔沈丘槐店书香世家,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为北京燕山艺术空间学术主持、福建启晗书画院驻地艺术家、上海大学书法教育学会会员、上海蓬莱画院副秘书长、南京国际慢城海风楼美术馆馆长、深圳沈丘商会艺术顾问。</b></p> 文 章 作 者 简 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李 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966年生于沈丘,先后就读于淮南师范学院、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任广州高剑父纪念馆馆长,为广东省美术评论学会会长、岭南美术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越秀区文联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高剑父研究文集》(1)、《会心画意-李琰美术学文集》、《风骨-中国画家眼中的太行山》、《画行天下一太行山》、《阳光之美一杨之光国画人体艺术》等专著,代表论文《儒家女性理想人格与仕女画风格流变》、《元代官私书画鉴藏研究》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