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岭村的桃花峪

小溪连湖

<p class="ql-block">有一年,王母娘娘大寿,各路神仙都参加了,也邀请了东海龙王。老龙王特别贪心,不但吃了蟠桃,还把桃核也带回了龙宫。龙王没想到,这些桃核却被伺候他的老龟偷出来了,带在身边。</p><p class="ql-block">话说当年老龟没有跟随东海龙王回龙宫,偷偷留下来,帮助人们重建家园。海水退去,所有植物全部枯死,种啥啥不长,人们吃饭成了大问题。这个时候老龟想到随身携带的桃核,经过考察茂岭村北面,大北山和葛条山之间的一条大沟,呈南北走向,通风好,阳光照射充足,沟的最北头有股天然泉水,非常适合桃树种植。因为这些桃核具有仙气,在老龟的精心培育下桃核很快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桃子成熟,人们采摘食用,再把桃核种植,这样一茬又一茬,年复一年,整个沟里两面长满桃树,春天桃花盛开,满山遍野,格外鲜艳。久而久之,桃花峪的名字就叫响了,这便是“桃花峪”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茂岭村的煤井先后被德国、日本控制,掠夺了大量的中国煤炭。解放后,煤井回到人民怀抱。因五亩地煤井就在桃花峪的峪口,取吉祥之意,成立了西河煤矿——桃花峪井。</p> <p class="ql-block">一号井、二号井在茂岭村的五亩地,三号井在茂岭、小黑山后村的太平岭,四号井就坐落于桃花峪。桃花峪井的煤炭是淄博最好的,解放初期生产的原煤全部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钢焦也都支援了钢铁厂,就连本镇的福山陶瓷厂生产用煤,都安排不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产量达到高峰,小火车一天拉好几趟。昆桃铁路上,拉煤的小伙车,拉人的绿皮客车,来回穿梭,那可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桃花峪井职工、家属有四、五千人之多,食堂后、小北山、大北山、南峪四个职工宿舍区,有粮站、门市部、学校、托儿所、食堂、招待所、澡堂、医院、电影院,有一个家属委员会。依靠煤井茂岭也沾光不少,很多家庭不用买煤,到煤矸石渣山上捡炭,就够家庭生活用的。我们小学校里就有自来水,村里也有条自来水管,吃水很方便。看电影、洗澡、坐小火车,别的村没有这个待遇。桃井的知名度很大,很多外地人只知桃花峪,不知茂岭村,桃花峪的名字也一度成了茂岭村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昆桃铁路线上第十六号桥,也是桃花峪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煤炭枯竭,职工、设备逐步搬迁,铁路拆除,桃花峪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解放后,人口增加,人们在桃花峪建房安家,开荒种田,桃树消失殆尽,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桃花峪也渐渐被人们遗忘,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