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藏在戒尺与书香里

柳宜

<p class="ql-block">昵称:柳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1621537</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柳宜相册</p>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代的我,对父亲怀着一种近乎本能的畏惧。父亲格外重视对我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仿佛那是决定我未来命运的关键密码。他要求我坚持写日记,还定期给亲朋好友写书信。在那个充满童趣却又带着几分叛逆的年纪,这样的要求如同一道道紧箍咒,特别是在戒尺的威慑下,让我满心都是抗拒。</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长期积压在心底的不满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将我淹没。我眼眶泛红,泪水在打转,终于忍不住冲父亲哭喊:“我不是当作家的料,也没有文学天赋,为什么非要逼我!”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只见父亲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眼中满是愤怒,几巴掌落在我的脸上,紧接着戒尺又重重地打在我的手掌上,手掌很快红肿起来,那疼痛至今仍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  挨打之后,我不敢再公然反抗,可心里还是想着敷衍了事。有一回,实在想不出日记题材,我就把两个月前写的一篇日记重抄了一遍,仅仅改了改日期,满心以为能蒙混过关。谁知道,父亲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小把戏。他皱着眉头,声音陡然提高:“你这篇帮妈妈洗碗的日记,我咋记得之前看过?你是不是想糊弄我?”我又紧张又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顶嘴:“天天写,哪有那么多题材。上次洗六个碗,这次洗三个蒸钵三个碟子,描写能一样吗……”话还没说完,一个巴掌就扇了过来,脸上火辣辣地疼。“你还学会狡辩了!我都是为了你好,竟敢应付我。给我写份深刻检讨,今晚不吃饭不睡觉也得写出来。”</p><p class="ql-block"> 那个夜晚,灯光昏黄,我坐在书桌前,泪水止不住地流,满心委屈地写下了一篇近千字的检讨书。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写日记并不难》,还加了个副标题“——都是懒惰思想在作怪”。没想到,父亲看完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紧皱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还连声赞叹:“写得不错嘛,毛主席说得好,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你只要认真,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父亲开始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写日记。他告诉我,日记的题材犹如天上的繁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言,都是绝佳的素材。为了让我开阔眼界,他还托人联系县文化馆,帮我办理了图书借阅证。从那以后,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我面前缓缓打开,各类书籍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至今。</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车间从事机械维修。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位发现我有点文字功底,便把我调到机关从事文秘和宣传工作。后来,我负责单位内刊的文字编辑,编辑过的文稿逾百万字,还向报刊和其他媒体投稿数百篇。在集团公司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中获奖,在纪念公司创业5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我心里明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当年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于旧时代,家境贫寒,没念几年书,文化水平不高。然而,他对知识怀有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之心,对我们学习文化这件事极为看重。他平日里省吃俭用,在吃穿方面从不计较,可在买书时却异常大方。直到今日,父亲的书橱仍在,里面满满当当的书籍,是他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父亲脾气急躁,年少的我不懂他的良苦用心,只觉得他太过严厉。如今,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每每当我坐在书桌前,翻开一本旧书,或是写下一段文字,那些和父亲相处的画面就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怀念之情也在心底油然而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