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2025年的除夕,我们一行三人坐上厦门往凯里的高铁,历时9小时34分钟,到站已是傍晚六点多钟。此时,时老师的导游朋友小何开车来接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大风洞镇双江村吴都革家寨过年。这是一个较偏远的小山寨。这里天黑的早,天气阴沉沉,道路弯弯曲曲的上坡路。导游小何开夜车加上路窄小,只好时老师亲自开车。车时儿在路上有交汇总有一方得后退到较远较宽的地带才能通过。颠簸中我望向窗外,那半山腰上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时儿有璀璨的熖火闪现,我沉浸在观赏中,这儿的吊脚楼有着独特的风格。导游与时老师一路聊天,我靠在车窗边沉思着,在蒙胧中听导游说“咱们到了”我从思绪中醒来。经过1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村民张秀红家,他们早就把年夜饭煮好,等我们一到又开始加热。他们一家子和我们一起围着苗家围炉一起过了一个开心快乐的除夕夜。好香的一顿苗家菜肴,还有那自家酿的美酒……。<br> 酒足饭饱,我们看了会儿春晚,由于一天的劳累,主人让我们早点休息,洗漱好我却迟迟不能入眠,心中一股无名的伤感,本应是阖家团圆、欢乐祥和的时刻,但我却从福建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旅程,只为拍摄那里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心中那莫名的伤感,如影随形,丝毫没有因行程的改变而消散。<br> 新年第一天清晨,我们在村中走走拍拍,拍下苗族民情风俗——拜年,亲戚们围着火炉唱歌、跳舞、喝酒、猜拳等镜头。当夜幕降临,我们抵达了凯里市区住宿。这座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城市,在新年的氛围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街道上灯火辉煌,人们身着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穿梭在人群中,手中的相机却像是有千斤重,每一次按下快门,都仿佛在与这热闹的场景拉起一道无形的屏障。</h5> <h5> 我来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现场,篝火熊熊燃烧,人们围着火堆载歌载舞。他们的歌声和舞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我却无法真正融入其中,那隐藏在心底的伤痛,如同夜幕下的乌云,始终笼罩着我。看着眼前这充满欢乐的人群,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已经逝去的过往,那些曾经的温暖和美好,如今只剩下无尽的回忆和伤感。<br> 我们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乡村(寨)走村串寨。那乡村,那古镇,那古老的建筑与现代都市的风貌相互交织。我们来到一个个寨子拍摄那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导游为我们寻找一站又一站拍摄的目标。我们拍下了那些富有民族特色而古老的民俗活动——苗寨中的姑妈回娘家、芦笙舞蹈、斗鸡、斗牛、安顺地戏、村BA蓝球赛、舞龙嘘花、施秉炸龙、花脸龙、非遗苗绣、革家寨蜡染制作工艺以及苗家嫁女的民俗风情。<br> 在苗乡的小路上,那五彩的红灯笼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我走进村落,看到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孩子们在旁边好奇地听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向往。这一幕让我短暂地忘却了内心的伤痛,沉浸在这温馨的氛围中。</h5> <h5></h5><h5> 然而,夜晚的寂静再次袭来。我一个人走在回住宿的路上,路灯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在这一刻,我发现,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面对多么精彩的民俗文化,那心中的伤痛都无法真正消散。它就像一个深深扎根在心底的刺,稍微触碰,便会隐隐作痛。</h5><h5> 或许是这座城市的陌生,或许是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伤痛。那是一种对过去的留恋,对失去的懊悔,对未来的迷茫。在拍摄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美好,但这些都无法填补我内心的空缺。<br> 除夕夜在贵州的这场民俗探寻之旅,或许是我试图寻找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但当我看着那些精彩的文化活动,听着那些温暖的欢声笑语时,我才明白,有些伤痛是如此深刻,无法轻易忘却。它将伴随着我,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成为我内心深处的一道伤痕……。<br> 我们于农历正月十七深夜回到厦门。此时休整下情绪,把我所想所思的琐碎之事记录下来,选出部分图片供大家批评指正。<br> 在此,特别感谢时永健老师以及厦门、浙江、广西的全体影友们对我的关爱!谢谢大家!</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