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州长乐区的“咚咚咚”游神是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爆火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吸引了大量关注。长乐区的游神活动是福建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之一,活动起源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村民为祈福消灾、感谢神明保佑的传统仪式。活动由村民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单场费用可达数十万至百万元,筹备周期长达半年以上。</p><p class="ql-block">游神队伍包括主神、侍神队、马夫、旗锣队等,神像以樟木雕刻、竹编为骨架,重达数十至百斤,堪称艺术品。队伍中有“五大世子”,如赵世子、张世子等,及武将、文官等神明,融合历史人物与民间传说。年轻一代对神将造型进行创新,如“张世子”“赵世子”等形象因高颜值和现代审美元素,如黑龙装、飘逸动作,吸引大量关注,被戏称为“世子天团”。神将需多人轮换扛抬。队伍包括马夫开道、旗锣队、炮手队及主神銮驾,沿途撒花、燃香、放鞭炮,持续数小时。</p><p class="ql-block">游神常配以节奏感极强的“咚咚咚”音乐,该音乐实为后期添加的日本乐曲,因与马夫跳跃的步伐契合而爆红,成为游神的标志性符号。音乐以快节奏的鼓点为主,配合马夫腾跳、神将巡游的动感步伐,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激发观众情绪。网友形容“一听到咚咚咚就知道是福建游神来了”。</p><p class="ql-block">传统游神多在正月举行,但因各村时间不同,如厚福村在正月初十、岱灵村在正月十七,黄石村在正月二十四,整体活动从正月初一延续至二月初二,部分村甚至延续至清明前后,形成“轮番上阵”的热闹景象。大型游神活动有时候会出现跨村联动现象。跨村联动近20个自然村,巡游队伍长达数公里,神将达300余尊,游神活动持续数小时至整夜,参与者需做好“特种兵式”准备(如穿旧衣、戴口罩、备现金),部分村落提供免费饮食(如海鲜粥)。民俗活动也有禁忌,不可触碰神像头部,不可中途偷吃供品、需保持队伍秩序以示尊重。</p><p class="ql-block">活动寄托了村民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同时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成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活动堪称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传统游神融入镭射灯光、泡泡机、电子烟花等现代元素,营造出“神仙蹦迪”的奇幻场景,吸引年轻人参与并自发传播。近年出现“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现象,青少年成为扛神主力。年轻人成立神将社,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甚至有神将设计融入现代审美。2025年春节,福州因游神吸引游客量同比增长182%,明星黄晓明、姚晨等也参与其中,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消费。活动不仅凝聚本地社区,还吸引海外华侨返乡参与。长乐作为侨乡,游神活动还承载着海外乡亲的乡愁与身份认同,海外华侨亦通过直播关注或返乡参与,并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至全球,成为中华民俗文化输出的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长乐区的游神文化具有高度统一性,各村活动形式相近。此外,“咚咚咚”音乐的热度可能进一步推动长乐区游神活动的传播,吸引更多游客体验这一传统民俗的震撼魅力。长乐游神的“出圈”既是传统民俗生命力的体现,也是现代传播与青年文化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通过创新赋予古老仪式新的表达形式,既满足年轻群体对文化参与的需求,又为地方文旅注入活力。未来如何在保留文化内核的同时平衡商业化与神圣性,将是持续探索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压缩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