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数年前,我有幸陪同恩师高卉民先生前往名城大理,开启一场寻古梅、拜高人的奇妙之旅。高卉民先生乃画坛翘楚,作为大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他桃李满天下,粉丝众多。而要拜访的另一位高人—高为华先生,是收藏大家,堪称中国收藏界的风向标,名家书画的保护神,还被国外权威机构授予“国际文化大使称号”,享誉全球。两位高人相聚,恰似两颗孤傲灵魂的碰撞,令人期待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事实证明,他们心有灵犀,相见恨晚,兄弟情深,宛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相处甚欢,整日谈书论画。高卉民先生爱弟心诚,以画相赠;高为华先生敬哥如父,回赠印章,两人还相约来年再见。然而,疫情肆虐,数年未能相见,可彼此牵挂从未减少,真可谓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p><p class="ql-block"> 四年时光,如流云轻掠,转瞬即逝。如今,两位“高人”再度相约于大理古城重逢,心中感慨万千。刚过完春节,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清晨,我应他们相邀,自驾前往大理,一路赏尽花红柳绿,满心期待。高卉民先生抵达大理时,高为华先生执意到机场迎接,二人相见,虽未相拥,泪水却已湿透双眼。</p><p class="ql-block"> 2月19日上午,晨光微熹,我陪同高卉民先生一行人前往大理州永平县城,探寻隐匿于岁月深处的瑰宝。车窗外,苍山景色如画,令人目不暇接。约三十分钟车程后,我们抵达博南镇花桥村的“博南古道博物馆”,一场与历史和自然的邂逅就此展开。踏入博物馆院落,细雨如丝,院内元代古梅静静伫立,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历经近800年风雨,却依旧生机勃勃,散发着独特魅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棵元梅,便是岁月最好的见证者。彼时,有两位外地画家冒雨写生,专注神情与雨中梅树融为一体。地上梅花瓣散落,雨中枝干却格外分明。高老师激动地说:“梅花谢后,没有花瓣遮挡,雨中观察到的枝干才是它生发的最佳状态。”美,往往藏于平凡,等待有心人发现。我们围在梅树旁,按下快门,想留住这份美好。尽管细雨纷纷,却浇不灭我们对美和艺术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奔赴永平杉阳镇普棚村汪头小组阿腰寨,拜访千年“唐梅”。走进村子,唐梅映入眼帘,它稳稳挺立在石坛中,老相、厚重、沉寂,宛如历史的守望者,诉说着岁月故事。高卉民老师难掩激动,紧紧抱住老树,似与千年老友深情相拥。随后,他拍照、速写,记录树干大势,还对着天空拍了许多枝杆照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眼前苍劲树根、盘转虬枝,无一不在诉说岁月沧桑。高老师轻抚苍老树皮,眼中满是不舍,仿佛在与故交作别。这场与古梅的邂逅,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感受到艺术魅力和师生间深厚情谊。唐梅的沧桑、元梅的坚韧,都成为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而高卉民老师一生对大写意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在艺术道路上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次日,高卉民先生受漾濞县政协主席陈迤君邀请,为当地美术爱好者授课,高为华先生和大理州文联主席汤培德出席陪同。漾濞县委书记张世伟、县长杨发也在百忙中拜会宴请高卉民先生一行。2月21日,高卉民先生前往高为华先生倾一生心血创办的《国艺轩》苍海艺术馆参观交流。馆内陈列着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书画大师的精品力作,启功、沈鹏、张海、苏士澍等几届书协主席,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等一百多位书画大家都为其题写了馆名。高卉民先生对馆中作品神往不已,久久伫立在徐渭、八大等名家大作前,心驰神往,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 高卉民先生一直想为高为华先生的《国艺轩》画一幅大画。高为华先生担心大哥太累,只准备了六尺整纸的宣纸,可高卉民先生执意要丈二大纸,还要求将三张大纸接在一起,创作一幅巨幅梅花。我有幸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创造过程。作画之余,两位高人纵论天下。高为华先生挚爱故乡,向高卉民先生隆重介绍大理崇圣寺三塔,说主塔建于唐代,站得高,立得直。高卉民先生激动回应:“您是大理四塔!也站得高,立得直,千年不倒,万年不朽!”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两位高人,每日谈天说地,语出惊人,论书评画,经典频出。他们皆是沙中之金,石中之玉,高山流水觅得知音,在一起总能演绎出精彩故事。我满怀期待,他们灵魂的合鸣、智慧的碰撞,定能弹奏出更加辉煌的乐章。</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p><p class="ql-block">乾草堂主人记于苍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