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长安

诗韵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8日,我们二老乘坐火车于29日一早到达西安,开启体会长安年味之旅。借住离西安站步行10分钟“五路口”的民宿老板娘一早就把房间给了我们(常规是下午2点给房),我们放下行李就去西安标志地——钟楼、鼓楼。</p><p class="ql-block"> 西安的所有需要购买门票的景点都需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提前10天到1天不等),对年过65岁老人非常友好,所有门票全免(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但免门票,还免预约,其他景点需要提前预约)。</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对行程作了初步了解和安排,今天按行程顺序记录下这次旅行所得。</p> <p class="ql-block">  到民宿放下行李,就在五路口坐地铁来到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钟楼(西安的地铁比较发达,所有景点地铁基本都能到达),钟楼处在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p><p class="ql-block">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观看钟楼全貌的最佳地就在这“开元商城”的五楼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鼓楼楼基面积为1924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成。楼体呈长方形。外部为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顶式,外部楼檐均饰有斗拱,内部上下两层。四周有回廊,内外贴金彩绘。它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p> <p class="ql-block">  左为鼓楼(因为远了点,照片显示有点小),右为钟楼。</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钟鼓楼,来到附近位于北院门144号的高家大院,高家大院是清朝名人高岳崧的故居。高岳崧是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梁耀枢榜进士第二人,即榜眼,因此这座大院也被称为“榜眼府邸”。高家大院始建于明朝末年崇祯时期,清朝乾隆时期基本初具规模,道光年间整体完工,是西安历史上有名的七世官宅</p> <p class="ql-block">  游览了高家大院,来到永宁门,今年春节在永宁门城墙上举办了大型灯会,来到永宁门即可游玩城墙,又可以观看灯会。</p> <p class="ql-block">永宁门,为西安城墙正南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p><p class="ql-block"> 永宁门原为隋唐长安皇城南面偏东的安上门。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拓筑西安城墙,永宁门沿用为南城门。永宁门门下为砖砌拱形门洞,以安门处为界分为内外两段;门上建有城门楼,门外有瓮城箭楼、月城闸楼层层拱卫。永宁门是西安城墙中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城墙上彩灯徐徐亮起。本届灯会的主题是“乙巳中国年・灯映长安春”,通过“唐诗、文物、生肖、年节、演艺”五大文化为主线不仅再现传统年俗盛会的热闹非凡更是把千年文物珍宝以鲜活的姿态为大家呈现。</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来到先前已预约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三路东段,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宫殿区和西汉帝陵遗址带,总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39809平方米,展陈面积10362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个分馆。</p><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我们租了电子耳麦,花了近5个小时看(听)了馆内展示宝贝。</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共展出1500余件文物,其中90%为首次展出。除了焕然一新的基本陈列展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一同亮相的还有《大美中国——秦汉文明专题展》之“城与陵”和“技与美”专题陈列展。</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早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本官,这是一家全年都是一票难约的馆,在连续几天都在开约第一时间都没能约到的馆,而在其官网上查到“对65岁及以上者免预约”时真是不敢相信有这等好事。</p><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馆有藏品数量108697件,其中,一级文物762件,国宝级文物18件,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为看懂藏品,我们与其他游客(共10人出资400元)联合请了馆内讲解员全程讲解。</p> <p class="ql-block">  展厅分布:</p><p class="ql-block"> 第一、二、三展厅:《陕西古代文明》</p><p class="ql-block"> 展览内容:这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七个单元,以历史进程为线索,展示了从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到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p><p class="ql-block"> 第四展厅:《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p><p class="ql-block"> 展览内容:展示1970年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玉器、货币等文物。</p><p class="ql-block"> 第五、六、七展厅:临时展览</p><p class="ql-block"> 展览内容:不定期举办各类临时展览,主题丰富多样。</p> <p class="ql-block">  今天第五展厅出展了壁画文物,可能展厅与主展厅分开,又要另外买票才能观看(65岁以上老人免票),所以观看人极少,展厅内禁止拍照,这张“五牛图”是我在看到禁拍标志前拍的其中一张,后就不再违规了。</p> <p class="ql-block">  这件宝贝是不可出境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来到离历史博物馆不远的“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芙蓉园刚好遇到一场盛唐古装表演,让游人仿佛回到了千年长安。</p> <p class="ql-block">  游玩大唐芙蓉园后就来到边上的大唐不夜城,大唐不夜城,位于大雁塔脚下,为中国唯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为西安地标性景区。其总占地9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大雁塔北广场建有亚洲最大的广场音乐灯光喷泉,春节期间游客量太大,晚上的喷泉表演改到了白天,白天的喷泉表演缺少了灯光点缀,喷泉少了灵魂。</p> <p class="ql-block">  大雁塔南广场建于大慈恩寺前,是对佛文化的阐释,大雁塔南广场树立着玄奘雕塑,雕塑后就是存放玄奘西天取经带回经书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后的大唐不夜城就像大唐盛世再现。</p> <p class="ql-block">  今天来到临潼看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成立于1975年11月,原为秦始皇兵马俑筹建处,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建于临潼县东7.5公里的骊山北麓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遗址上,西距西安37.5公里;和丽山园合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这里虽离西安市区远,交通还是很方便,地铁可到达华清池,地铁站就有旅游车直达博物馆,票价5元。</p><p class="ql-block"> 到了博物馆,还是请了博物馆专业讲解员陪同讲解,这里不用游客自己组团请讲解员,对有意愿请谅解员的游客按每人30元讲解费加8元耳麦费,讲解三个坑(挖掘展现的也就三个坑),满10人就派一位讲解员带队进馆。</p> <p class="ql-block">  这里兵马俑修复区有几具头部有塑料袋罩住的陶俑,仔细看能看出塑料袋罩住的部位有颜色,讲解员告诉我们,兵马俑出土时都是有真人色彩的,很漂亮,只是出土后几分钟这颜色就氧化消失了,而这几具的头部颜色被及时保护住了,其色彩与真人脸色非常接近,这也是兵马俑开挖以来首次让游客能有机会见到真实的有色陶俑。</p> <p class="ql-block">  兵马俑都是按人体一比一尺寸制作,每具陶俑底部都刻有制作者名字,这具陶俑的背后衣甲下方红色彩条保存清晰,脚底刻有陶俑制作者名字也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观看了三个坑,来到了铜车馆。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于2021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并对游客开放,是为改善游客参观环境而建设,</p><p class="ql-block">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两乘铜车马的车、马、人、鞁具、装饰、兵器、用具等全部用青铜和金银铸造、制作,在整体按二分之一比例缩小的基础上,真实地模拟秦代实物车马的形制、结构、外观形态。这是继兵马俑坑之后,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乘坐最早一班到华山的火车来到华山,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五岳之一,华山,东临潼关、西至华县、南连秦岭主脉、北临渭河平原,总面积为148.4平方千米,有着“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华夏”中的“华”字就源于华山,因此此地有着“华夏之根”之称</p> <p class="ql-block">  达到华山游客中心,经过漫长的排队,验票(不少游客因为没在官网预约到门票,而选择了第三方或是闲鱼买了票都被拒在了门外)后坐上了景交车,下车后徒步一段上坡路到了西锋素道口(我们选择了西峰一是省体力,二是可以直奔华山精华)。</p> <p class="ql-block">  西峰索道,运行时间大约25分钟,全长4.2公里,穿越崖壁上的洞穴,被誉为亚洲第一索道。特别是下山时,从崖洞出来垂直向下,高约900米,仿佛飞跃跳伞般刺激,华山西峰索道已经远远超越了交通代步工具的功能,更是一条绝佳的观光索道,全程俯瞰华山的壮丽景色,独具魅力的西峰索道与华山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了索道,就往西峰顶冲击,因为前些天山上下过大雪,眼下山路还有结冰,好在我们穿了登山鞋,鞋底有橡胶鞋钉防滑,手上有登山杖,在最难的地方就手脚并用,顺利登顶!</p> <p class="ql-block">  观赏了西峰美景,就去华山最高峰——南峰,</p><p class="ql-block">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东峰是观日出最佳之地,堪称“朝阳”,西峰形象“莲花”景色最美,南峰是华山最高峰,也是五岳最高峰,海拔2154.90米,站在南峰之顶可一览众山小,并观赏西峰莲花之美。</p> <p class="ql-block">  去年夏天去了山西,观赏了山西边的壶口瀑布,这次来到西安想看一下冬天陕西这边的壶口瀑布景色,为了方便向旅行社报了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在去壶口景区路经延安“北京知青旧址”,作为当年的上海知青,今天来到当年北京知青下乡的旧址,回首当年,这是知青一生难忘的岁月,很是羡慕北京知青有这样保存完好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知青旧址处用了午餐,就来到壶口瀑布陕西这边的景区。</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世界上唯一有季节变化的瀑布,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冬天的壶口瀑布,十里冰河,景色壮观,壶口两岸的河壁上挂满了冰柱,在阳光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咆哮奔腾的河道凝结成洁白的“玉带”,与激流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这三张照片是在黄河边的山上俯拍的壶口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壶口侧瀑,是50元人民币取景点。</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退了五路口的住宿,带着行李来到临潼区,在网上找了家在华清池边的民宿,放下行李,用了午餐就进华清池游玩了。</p> <p class="ql-block">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所拍之处景色很美,到了晚上,这里也是大型舞蹈“长恨歌”的演出地,这里的房、亭、山、湖都是舞台。</p> <p class="ql-block">  贵妃池,是海棠汤的俗称,因供杨贵妃沐浴而得此雅称。池内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是唐明皇作为爱情的礼物赐给杨贵妃的。汤池是上下两层台式结构的,池中有专供杨贵妃沐浴用的长条石,上刻有“杨”字。池中间还有一进水口,出土时有一汉白玉雕刻的底座,底座上接莲花喷头,下接陶水管与总水源相通,温泉水从莲花喷头四散喷出,水雾四起,飞珠走玉,贵妃娇体如置云雾之中。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杨贵妃出浴,有过这样精彩的描绘:“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p> <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的确切发生地点是华清宫的五间厅‌。1936年12月12日凌晨5时,东北军奉命捉拿蒋介石,与蒋介石的侍卫在五间厅发生枪战,玻璃窗、墙壁上保留着当时激战的弹痕。蒋介石听到枪声后从后窗逃脱,躲藏在骊山半山腰的巨石处,后被士兵活捉。‌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居住于华清宫内。五间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和光绪西逃途经临潼时均下榻过五间厅。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都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p> <p class="ql-block">  现在华清池的温泉还真不便宜。</p> <p class="ql-block">  今天住华清池,就是为了看一场戏——“长恨歌”,春节期间这戏真是一票难求,还不容易抢到了第三场,晚上10点开演。</p><p class="ql-block">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此诗可分为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杨贵妃朝思暮想,深情不移。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共四十六句为第三段,写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杨贵妃和杨贵妃在蓬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这里欣赏用舞蹈的形式,美轮美奂呈现白居易的诗描述的情景,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舞剧“长恨歌”片段。</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行程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从临潼区回到西安市区,离晚上的回程火车还有大半天,我们来到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小雁塔三开三合历史</p><p class="ql-block">在521年中、经历八次地震和一次炮火洗礼,三开三合而不倒的千年建筑盛唐小雁塔。</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1556年明嘉靖34年关中华阴8.4级特大地震开裂,7年后的1564年嘉靖43年地震又合拢;</p><p class="ql-block"> 1691年清康熙30年地震开裂,间隔30年后的1721年康熙60年地震再次合拢。</p><p class="ql-block"> 1487年明宪宗成化年地震开裂,34年后的1521年明正德16年末地震合拢;</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1926年在经历了8个月的国民党炮火中而不毁。(二虎守长安)</p><p class="ql-block">解放后1962年12月9日,小雁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来西安旅行,美食不可或缺。这三样美食值得回味。</p> <p class="ql-block">  在这家当地食客爆棚的饭店品尝西安最有名的鸡是葫芦鸡,葫芦鸡被誉为“长安第一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葫芦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由唐朝礼部尚书韦陟的家厨创制。其制作工艺独特,成品形似葫芦,因此得名。经过历代传承和发展,葫芦鸡逐渐成为了陕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知名美食。</p> <p class="ql-block">  肉夹馍遍及西安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松脆,其内绵软的白吉馍。满嘴香醇可口的腊汁肉和白吉馍的诱人味道,不由你不满口生津,真是人生一小快乐。</p><p class="ql-block"> 这家被央视专访过的店铺,食客排成长队。</p> <p class="ql-block">  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关中汉族风味饭食,源自西周。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因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吃的“总代表”。</p><p class="ql-block"> 在这家非遗传承的饭店,品尝正宗做法的泡馍(正宗吃法是,自己动手将二只馍撕成小手指甲大小片块状耗时大约半小时,我们二人一起用了20分钟,然后交给厨师烹饪用时半小时左右),一大碗泡馍足够我们二人吃,这美味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游走了10天,时间不多,但处处感受到温暖,特别对老年人的友好是其他城市少有的,是一座充满温暖的城市 ,无论在路上还是在车站或在景区,在你所在之处都能感受到温暖,让人心生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