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尤葵通临葛山摩崖。此作为榜书极则,形散意密,静穆拙朴。共用三尺整25张。

心远居士 林尤葵

<p class="ql-block">葛山摩崖刻石位于邹县城东三十里的北葛娄山西侧的花岗岩石坪上。东高西低,坪坡度没有铁山摩崖的坡度大。刻石东西长约20.5米,南北宽约8.4米。因年深日久,又加风雨剥蚀,很多字已模糊不淸,但「大像两年(公元580年)」记年仍存。葛山摩崖刻石的内容有两部分。</p><p class="ql-block">‍一为刻经,十行,行约四十字,原应有四百字左右。内容是《维摩诘所说经》里的「阿閦佛品第十二」部分。此次在葛山考察,辨认困难,勉强可以数出二百五十字上下。字径50厘米左右,隶书。第十行经文后为记年「大像两年岁玄口律钟廿六日」。现只能根据淸末二百七十字拓本録其经文。拓本编排顺序有误’只可记尚存字之大概,不能恢后原刻字的全貌</p><p class="ql-block">‍二为题名,在刻经的右下方,但早已模糊,看不出人名。</p><p class="ql-block">葛山摩崖刻经和铁山摩崖刻经均刻于北周大象年问,铁山为元年,葛山为二年。书风也相近。葛山刻经的字径稍小于铁山刻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葛山,又称葛炉山,位于山东邹城市东约15公里处。刻经在北葛炉山西侧,刻石面较铁山平缓,约呈25—35度坡。刻经座东朝西,东西长26.6米,南北宽8.4米,总面积173平方米。经文10行,满行42字,共应420字,今可辩认者仅292字,风化残毁三分之一。每字径约50—60厘米,有经文排列整齐匀称,第5行与第6行之间行距稍大,似分为前后两部分,这种排列方法与铁山刻经一致。葛山刻经是邹城市北朝刻经中最晚的一处,书法艺术仍是以隶书为主,书风洒脱,形体肥腴浑厚,与铁山刻经有异曲同工之美。葛山摩崖无刻经题名,近年许多书家对此考证,认为同铁山刻经同出于安道壹之手。</p> <p class="ql-block">林尤葵 琼台师范学院教授、书法系学科带头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政协委員、文史委员。</p><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水利书协副主席、中央开明画院常务理事、海南民进开明书画院院长、海南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书法作品入展首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优秀奖、中国书法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展、首届全国“翁同和书法奖”提名奖等。获首届“南海文艺奖”书法最高奖、获《书法》杂志首届“中国青年书坛百强”称号、“全国百名书法名家展”。作品被 “杜甫草堂”等多处名胜古迹所刻石、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论文十多篇在《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所著巜祝嘉传》7万多字连载于巜书法报.书画天地》、所著巜学书札記》3万多字连载于巜中國书画报》。</p><p class="ql-block">著有《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从海南走出的现代书法大师祝嘉》20万字、《林尤葵书法作品集》、《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艺术家——林尤葵》。2012年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追寻汉晋—林尤葵书法艺术展”、2019年在海口楚云轩举办“与古为徒一一林尤葵书法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