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辨别“白肺”,让“白肺“不再可怕—3例白肺患者治疗分享

989医院呼吸科

<p class="ql-block">  近日,流感病毒的流行让“白肺”这个词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大家一提到“白肺”就心生恐惧。其实,“白肺”是肺部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是一种口语化描述。当肺内出现感染、炎症、肿瘤等各种病变时,肺泡内发生炎性反应,被渗出物填充,实变后没有气体,在影像学上就表现为不透亮,严重者出现大片状白色区域,当白色区域面积达到70%时,就被习惯性称为“白肺”。在临床上,我们最常遇见的白肺大多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导致的重症肺炎的影像表现,而各类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导致重症肺炎死亡率在26%。近期我科收治了多名重症肺炎患者,其中不乏肺部病变面积大于70%的患者。现分享3个病例的诊治,一起解密所谓“白肺”。</p> <p class="ql-block"> 案例—:老年女性,因咳嗽伴气喘加重3月,曾在市级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当时考虑是病毒性肺炎,给予抗病毒、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逐渐加重。随转入我院,急诊以肺部感染收入我科,入科后管床医生仔细对比患者近三月的胸部CT,发现双肺弥漫性病变逐渐加重,这不符合病毒性肺炎进展迅速的特点。仔细追问患者病史,得知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羟基脲。考虑可能是少见病原体感染,即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送宏基因检测,结果提示耶氏肺孢子菌。结合患者病史和影像资料,明确诊断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确定治疗方案,经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后复查胸部高分辨率CT影像对比,能明显看出病灶的好转。</p> <p class="ql-block">  案例二:老年男性,因咳嗽伴气喘加重8天。门诊行胸部CT示双肺多发炎性改变,考虑是病毒性肺炎。入院后,暂给予广谱抗病毒、激素等治疗,同时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送宏基因检测,结果未见典型病原体。患者入院三天治疗过程中病情逐渐加重,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重新结合患者病史和影像资料,请检验科、药械科等院内会诊后,仍考虑为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不明,于是更换抗病毒药物,加大激素剂量,并给予营养支持,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两张胸片都显示双侧肺炎表现,左下叶较重,这提醒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p> <p class="ql-block">  案例三:老年女性,因乏力、气喘一周。在市级某三甲医院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提示甲流阳性,确诊为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但在院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逐渐不能平卧。急诊转入我科,入科后复查胸部CT,考虑患者是病毒性肺炎同时合并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白肺”的原因是病毒性肺炎,以及急性心衰、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肺水肿。给予抗病毒、强心利尿、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治疗后的肺部CT图像显示病灶明显吸收。</p> <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病例分享,旨在提醒大家,不是所有的病毒感染一定会形成“白肺”,也不是所有的“白肺”是由于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科学辨别“白肺”的形成原因,快速精准诊治是治疗“白肺”的关键。一旦感冒后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等不适,需要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治。我们医护人员的努力没有白费,只要我们积极应对,“白肺”也不再可怕!</p> <p class="ql-block">撰稿:王闯 李茹娜</p><p class="ql-block">来源:989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p class="ql-block">电话:0375—3843101(护士站)</p><p class="ql-block"> 0375—3843051(医生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