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记忆(10)慈憾寺·青年路

祖威

<p class="ql-block">  湖州记忆(10),慈感寺,青年路、新开河以东,在拆迁前的影像。慈感寺原在西门外,南宋建炎三年(1129)迁入城内霅溪东岸,即现在的地方。建国后,慈感寺塌毁,废址上建造民居后,其里弄仍名慈感寺。慈感寺自潮音桥东堍起,向东北延伸至横塘路。这里承载着太多的故事,每一块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漫步在江南水乡,河面上倒映出两岸的老建筑和树木,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桥上有人走过,给画面增添了一些生机与活力。这里的人们悠闲地生活着,享受着宁静而美好的时光。那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河水悠悠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诗意,仿佛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我穿过狭窄的小巷,看到一些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他们在这里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邻里之间互相问候,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小巷里弥漫着生活的气息,晾晒的衣物在风中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家的温暖。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美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本真。 <p class="ql-block"> 这建筑是已前的一座粮库,建筑连体圆很有特色,这建筑会修善后保留下来。</p> <br> <p class="ql-block">  小青瓦的民居房,拆迁后,修善也会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  慈感寺的柱墩石,静静地躺在角落里,它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那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它见证了慈感寺的兴衰,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变迁。每一寸石面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故事,那些故事或许已经模糊,但柱墩石却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  慈感寺内留下的古榆树,依然挺立在那片土地上。它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的枝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站在树下,仰望着它,心中充满了敬畏。这棵古榆树见证了慈感寺的变迁,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点滴。</p> <p class="ql-block">  <br></p> 青年路,原名土地弄,以供雷大将军的土地庙得名。1958年将沈氏义庄改建为青年公园(现在莲花庄的一部分)在青年公园前的土地弄就改名青年路。青年路西起慈感寺,东至横塘路。我走在青年路上,仿佛能感受到它名字背后的故事。这里曾经是土地弄,供奉着雷大将军的土地庙,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后来改名为青年路,象征着青春与活力。这条路连接着慈感寺和横塘路,见证着人们的来来往往,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 我站在高处俯瞰这片老城风貌。房屋密集排列,高低起伏的屋顶像是城市的脉搏。远处高楼林立,与近处的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曾有过商业活动的痕迹。仿佛能看到往日的热闹场景,人们在这里忙碌着,生活气息浓厚。那是一种新旧交融的独特魅力,让人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看到现代的活力。 <p class="ql-block">  <br></p> 新开河,东起洗帚弄,南至潮音弄,河东岸慈感寺。1963年电影导演谢晋利用湖州水乡这一街景特色,拍摄《大李老李和小李》电影的部分场景。站在新开河畔,仿佛能看到当年电影拍摄的场景。那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人们在这片水乡中忙碌着,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河水悠悠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水乡风光,还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新开河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也见证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p class="ql-block">慈感寺,青年路,全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