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李淑清。

行走的骆驼

<p class="ql-block">文章原创:王景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西郊的新隆恩寺村,有一位农民画家——李淑清。她沉湎于绘画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一天,她座上饭锅,就到画案前继续她的构思和创作了。突然,邻居们见到她屋里冒出了浓烟就闯了进来,她才想起灶上的饭锅。人们议论着,她是不是呆儍了,怎么满屋的烟她还不知道呢?女儿怕她再酿成火灾,就把她接走了。</p><p class="ql-block"> 他住进了女儿家。看着宽敞明亮的房间,满屋的现代化家电,应有尽有的各色美食,这一切,反而使她无所措手足了。几天下来,憋闷得她快要抓狂了。她对女儿说:“这不是我需要的生活,我要回到我的小屋去,我要画画儿”。女儿拗不过她,就为她装上了报警器,帮她又搬回了自己的小屋。看着潇屋的画册和墙上的字画,亲切的画案,她沉醉了,她拿起了画笔,深深的呼吸了几口充璃墨香的空气,喃喃的自言自语:“这才是属于我的生活啊”!</p><p class="ql-block"> 2O0O年时候,李淑清退休了,脱离了繁重的各色农活儿,她感到了莫名的茫然。难道就这样无所事事的生活下去吗?她看不起每天围看麻悔桌的人们,思索着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全新生活方式。在一个部队首长的影响下,她走进了位于八里庄的一所书画学校,开始学习国画。或许是心有灵犀吧,他感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美妙。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这水墨丹青的氛围使他着迷,刘松岩老师教的山水,郭学秀老师教的牡丹,她都能心领神会,很快紌画出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画儿,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勇气。</p><p class="ql-block"> 她的绘画之路,己经走过二十多个年头。她爬山涉水在野外写生,居于斗室、远离繁华、甘于寂寞、潜心创作,全部身心都扑在了画画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画的牡丹,似乎在散发着阵阵的幽香。她笔下的山水,好象能看到流云的缥缈,听到瀑布的轰鸣。欣赏了他一幅幅的作品,我不禁感慨万千。性格决定一切,她天性认真、永不言败,无论干什么,都力求干到最好。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她曾经是北京市的蔬菜状元,办工厂,她考取了国家建委颁发的工程师资格证书,她们的产品曾畅销全国。很难想象,这握锄把的手拿起纤细的画笔,也能画出如此动人的画作,还曾在各种级别的书画比赛上多次获奖。叙述着每一幅作品她都如数家珍。她画自己的家乡,那是“龙潭”的劲松,那是“倒锅峪”的小白房,还有西山梁上的歪脖树……她讲的滔滔不绝、如醉如痴。她说:“画画儿不单给了我审美的情趣、给了我快乐,还给了我健康”。她说:“每当拿起画笔,就忘记了周围的世界,甚至忘记了自己,全部精力贯注于笔端,她打着哈哈说。要不怎么会饭锅昌了烟,呛得自己咳嗽不止都全然不知呢”?有关资料表明,画画儿到了一定的境界,就进入到了一种气功的状态,她经常的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当然有益于健康了。她己年届耄耋,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没有老年人常见的“三高”,现在还能独自一个人坐上公交车去潘家园买宣纸和笔墨,在地摊上挑选画册,这都是画画儿馈赠给她的意外收获啊。感动于她的成功,我突然想到应该写点什么。就在她的墙上、案头挑了些她的画儿,由于是临时拼凑,有些还是半成品,用手机拍了下来作为插图,因此并不能反映她的真实水平,权且凑数吧。</p><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她还能再画二十年,在绘画的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