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模仿秀,美育润童心——

一二的随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名画,加深对名画的了解。一年级组美术学科开展了“名画模仿秀”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富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名画的了解。他们模仿名画里的穿着,把自己扮成"画中人"拓展了视野,也丰富了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p> 小小名画模仿者 <p class="ql-block">朱鸣灏,7岁,就读于阳信县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六班</p><p class="ql-block">爱好:画画、口才、唱歌</p><p class="ql-block">优点:爱劳动、品学兼优,团结同学、尊敬师长</p><p class="ql-block">特长:口才演讲、手工制作</p><p class="ql-block">获奖经历:荣获第十届“曹灿杯”颁奖晚会团体奖</p><p class="ql-block">在“讲出精彩故事,分享美好世界”故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在2024-2025年第一年度表现优秀,荣获“优秀学生”称号。</p> <p class="ql-block">范迦熠,7岁,就读于第二实验小学。他活泼可爱,自信大方,与同学们关系融洽。尊敬师长,勤奋乐学,有求知欲。爱好:游泳,打篮球,画画,书法。</p><p class="ql-block">妈妈寄语:未来期望他成为冉冉升起的篮球之星~</p> 名画赏析 <p class="ql-block">《割掉耳朵的自画像》是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画作,作品绘制于51x45cm的画布上,以橘红色作为底色,画里的梵高头上戴着墨蓝色的毛毡帽子,嘴里叼着烟斗,穿着工人的上衣,他的耳朵被白色的绷带缠绕,虽然眼神空洞、神情迷茫,但是脸上还是努力没有表现出悲伤。在表现手法上,毛毡帽子和上面的毛是线面结合的方式,墨绿外套上有着细腻的笔触,脸上的线条、衣服的纹理、帽子上的毛以及外轮廓线,体现着线条粗细的丰富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