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银杏】‖ ——北宋 · 彩绘贴金木雕“东方三圣”顶峰时代的辉煌!

鸣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明岐 </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规格】: 像高385厘米、宽168厘米、厚100厘米、单体重 ≈410斤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关键词】: 千年银杏 东方三圣 药师佛陀 水晶宝塔 日光菩萨 月光菩萨 佛门圣树 独木雕刻 贴金敷彩 顶峰时代</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北宋·彩绘贴金木雕“东方三圣”佛教造像</h5> 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驻足仰望这组极为精美而高大的“东方三圣”药师佛教造像。深感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令人神往。<div>  主尊药师如来佛陀,面相圆润,双耳垂肩。细眉长目,双目微垂,面目清秀,包容万物,法相慈悲庄严,似乎在等待或期待着什么……她那微微泛起的“笑容”,使庄严的法相中多了一份亲切及祥和。身着袒胸式佛衣,呈U形衣纹,薄衣贴体,轻柔流畅。左手下垂施与愿印,右手托起十一层六方水晶宝塔,其清澈似水,灵光闪现。赤足屹立在金色须弥二层宝座之上。</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北宋·彩绘贴金木雕“药师佛”半身像</h5>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药师佛: 梵文Bhaişajya guruvaidūryaprabhārāja,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依次递补佛位,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藏语音:“桑给眉拉”。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延生续命。</div> <h5 style="text-align: left;">李世民亲手为长孙皇后种的银杏树,1400年后依旧高耸入云!</h5> 药师如来左侧(画面右侧)侍立的是日光菩萨: 又称日曜菩萨、日光遍照菩萨,是药师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月光菩萨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并为药师佛的两大辅佐,也是药师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br>  “她”发梳高髻,头戴天冠,双目低垂,冠中央设一美丽化佛。肩披帔帛,佩戴华丽的璎珞,右手曲肘上扬,左手曲肘举于胸前。她的神态安详宁静,仿佛在沉思冥想中,体现了中国造像注重线条运用的特点,具有空灵的立体感和东方审美情趣‌。右手自然垂于腰际,手指修长纤细,从其动势来看似有持物。菩萨身体略向前倾,感觉上身较下身为大,腿部细瘦、短小;当佛像安放于寺庙中较高位置时,借助视角差异,立像之于抬头瞻仰膜拜者呈现完美形体,同时亦可产生菩萨聆听世人祈愿之感。她和月光菩萨同样,在菩萨背部肩颈下方凿有一方形空腔,原是为“装臓”而设,用来放置佛经等,以象征五脏六腑及神识,使佛像具备神性。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北宋·彩绘贴金木雕“日光”观音菩萨头像</h5> 日光菩萨: 梵语sūrya-prabhā bodhisattva,汉译有日光、日光遍照、日曜等名。药师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月光菩 萨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并为药师佛的两大辅佐,也是该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日光菩萨与药师佛的关系甚深。在久远的过去世,电光如来行化世间时,有一位梵士,养育二子,因苦于世间之浊乱,乃发菩提心,誓愿拯救病苦众生。当时的电光如来甚为赞叹,劝梵士改名为医王,二子改名为日照,月照。这位蒙受电光如来咐嘱的梵士,成佛之后就是药师如来。两个儿子也就是两大胁侍。当时的日照,就是后来的日光菩萨。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尘,摧破生死之暗冥,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故取此名。日光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也有密切关系。持诵大悲咒者,日光菩萨当会与无量神人来为作证,并增益其效验。凡是持诵大悲咒者,如能再持日光菩萨陀罗尼(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册六六零页),则能灭一切罪,也能辟除魔障及天灾,得不可思议果报。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观音禅寺银杏树</h5> 药师如来右侧(画面左侧)侍立的是月光菩萨: 这尊菩萨立像为典型圣观音造像,她头戴天冠,冠中央设一尊美丽化佛。面形方圆,法相端重,貌美大气,体型壮硕,身躯厚重;披帔帛,着长裙,胸前斜饰飘带,神情肃穆,飘逸庄重。左手曲肘举于胸前,右手自然垂于腰际,手指修长纤细,从其动势来看似有持物。菩萨身体略向前倾,感觉上身较下身为大,腿部细瘦、短小;当佛像安放于寺庙中较高位置时,借助视角差异,立像之于抬头瞻仰膜拜者呈现完美形体,同时亦可产生菩萨聆听世人祈愿之感。菩萨背部肩颈下方凿有一方形空腔,原是为“装臓”而设,用来放置佛经等,以象征五脏六腑及神识,使佛像具备神性。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北宋·彩绘贴金木雕“月光”菩萨半身像</h5> 月光菩萨: 梵语candra-prabhā bodhisattva,汉译有月光、月净、月光遍照等名。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 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在药师佛的无量菩萨眷属里,他与日光菩萨是位居上首的最重要菩萨。两人都位居补处,秉持着药师如来的正法宝藏。关于月光菩萨的本生事迹,也与日光菩萨相同,都与药师佛有密切的关系。在久远的过去世,当电光如来住世时,有一梵士养育两子,一名日照,一名月照。梵士发心利乐有情、拯救浊世众生,其二子也随喜而发愿供养。梵士成佛之后,即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二子中之月照,就是月光菩萨。如同日光菩萨一样,月光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至心持诵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隆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捅大悲咒过后,如果能再加诵月光菩萨陀罗尼(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册六六零页),则月光菩萨当会来加庇护,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与病痛,并成就一切善法、远离各种怖畏。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北宋·彩绘贴金木雕“月光”菩萨头像</h5> 静默之中,全身心的守望着,察言观色……<br>  在细细品味与反复思量的赏读生涯中,总有那么想不到的一些瞬间,让我们的思绪因情感的激涌而动容,我们的心灵因精神的伟岸而震撼,在情动与心动之后,我们轻轻拭去眼角的热泪,深深的呼吸着,继而收获思想上的艺术净化和佛学境界的提升。这样的瞬间,留给我们的是与佛国深情穿越千年时空的契合共鸣,是中华文明传承旋律崇高壮美的不朽引领,是回望历史观照现实的清澈体悟,是接续佛教文化火光开拓奋进的自信自觉。这样的瞬间,笔者似乎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与心灵深处的碰撞。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北宋·彩绘贴金木雕“东方三圣”半身像</h5> “夫气之数起于一,偶于二,成于三,无以加矣”,位居五经之首的儒家经典《周易》认为数至于三则大成。“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道家经典《道德经》也认为三为成数。佛教传入中土,有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之称,都是以三为比。木佛所塑东方三圣药师佛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正与这种文化传统一脉相承。<br>  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木雕艺术自古有之,至宋代则获得了极大发展。这与当时科学文化兴盛,文人士大夫云集的时代风潮有着极大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精神价值追求,印证了北宋·彩绘木雕“东方三圣”佛教造像选材的文化渊源。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观音禅寺银杏树</h5> 银杏木材有以下几个优越条件:<br> 1. ‌环保健康‌:银杏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不含甲醛等有害物质,对人体无害,符合环保要求,适宜雕塑各种场景。<br> 2. ‌坚韧耐用‌:银杏木材的纹理细密,质地坚实,硬度高且稳定性强,不易变形、开裂或腐烂,使用寿命长,有千年不朽之誉。<br> 3. ‌耐潮防虫‌:银杏木材含有丰富的天然油脂和单宁,能够有效抵抗潮气和虫害,适合在潮湿环境中使用和保存。<br> 4. ‌美观大方‌:银杏木材的颜色淡黄偏白,木质致密,光泽柔和,纹理清晰,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感。<br>  5. ‌抗菌性‌:银杏木材具有一定的天然抗菌性,能够减少细菌滋生,起到了保护环境卫生作用。‌<br>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药师佛”手托十一层六棱水晶宝塔</h5> 经准确科学测量与辨认,此组“药王三尊”佛教造像,均为“独木雕刻”,绝不为“寄木造”(寄木造: 是指使用数根木材接合制作的技法)。<br> 屈指可数,当时琢刻这么大体量的佛教造像,必须选择直径为两米左右的三颗巨型银杏树种,方可为之。大家深知,长成如此大体量的银杏树王,大概需要千年以上的时光才能如愿。然后,再把北宋年间的原材料做成金身佛陀供奉至今,同样需要时过千年光景。<br> 非常钦佩那些古代先贤和伟大的古代雕刻大师们,为了寻找到高耸挺拔、无疤无裂,极具佛教灵性,适宜动刀雕刻的巨形古代银杏原材。徒步走遍千山万水,寻及深山老林,踏破“南朝四百八十寺”,使得心想事成。再经二十多年的自然阴干,不但看颜色、测水分、还要听声音,细观察,巧用绺裂木纹走向,选择良辰吉日,面向东方,上香祭拜,启刀动工。<br>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唐宋先民劳作的号角响彻寰宇,穿越千年。<br> 水木清华,神树灵曜,海上仙山出没于东海的波涛间,佛身显现。<br>  青牛西去,白马东来,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互补,佛教由浮屠而及于造像,哲学宗教别开生面,文心匠作一体相融。凯文艺术研究馆所藏北宋· 彩绘木雕“东方三圣”佛教组像,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生动体现,可谓度化众生,功德无量。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观音禅寺银杏树</h5> 在佛教文化中,银杏树被视为“佛门圣树”,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灵性,也被称作是菩提树。<br> 首先,银杏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银杏树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树龄可以达到数百年甚至长达几千年。这种长寿的特性被视为智慧和坚韧的象征,佛教将其比作人类的智慧,每个部分都是智慧的象征。<br> 其次,银杏树被视为圣树、仙树、佛树。在佛教中,银杏树被认为是佛教的象征之一,具有神圣和灵性的特质。根据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悟道之前,曾坐在一棵毕钵罗树下,达到了觉悟的境界。因此,毕钵罗树也被称为菩提树,成为佛门弟子在寺庙中广泛种植的圣树。<br> 根据传说,佛陀在成为佛之前修行了六年的苦行。在他决定离开苦行生活,寻找一种更有效的修行方法时,他来到了菩提迦耶(现今印度的薄伽梵)的一棵菩提树下。<br>  佛陀坐在菩提树下,发誓不离开直到实现觉悟。在此期间,他面临着恶魔马拉的诱惑和干扰,但佛陀通过坚定的决心和内心的平静,成功地战胜了马拉的试探。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山东郯诚银杏雄树</h5> 据说,在佛陀的修行过程中,他达到了完全的觉悟和解脱,成为了佛陀(佛教的开创者)。这一事件被称为佛陀的菩提(悟道)。<br> 银杏树在佛教中被更是被视为“长寿树”和“智慧树”,寓意着智慧、长寿和神圣。据说,佛陀在银杏树下成道,因此银杏树也被称为“佛树”。在佛教雕塑和绘画中,银杏树常被描绘成菩提树,代表着觉悟和成佛的可能性。此外,银杏树的叶子形状独特,宛如一颗颗小太阳,象征着光明和温暖,也暗示着佛教中的“智慧之光”。<br> 此外,银杏树在佛教文化中也被赋予寓意深远的象征。它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具有浩气和灵气的生成。许多佛家寺庙使用银杏木材雕刻观音座像或千手观音立像及“东方三圣”等,栩栩如生,尤其是佛像指甲上的银杏叶,寓意着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br>  加之,银杏树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灵性,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br> <h5 style="text-align: right;">1914年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h5> 总之,银杏树木质坚韧适中,与春秋相枯荣,历时光而不衰,深深契合“药师佛陀”长生无量的佛学精义。凭心而论,这组北宋·彩绘木雕“药师三尊”佛教造像与敦煌造型艺术相比较,如从同类中脱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神态安详慈悲,衣带临风飘举,手结法印,瞩目传神,恰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群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传世作品中的经典之作。<br>  风过太行,正太相望,时空的际会承载着文化的因缘。其木质金身“东方三圣”佛教造像的现身,正是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繁荣发展和文化兴国的时代见证!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贵州省李家湾古银杏树</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