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F说,要收获完美人生,应该深知业果不虚;应对治除恶消业。感受到自己的任何不如意及不善之举,不必丧失信心,至诚忏悔,除恶消业,能够让生命充满希望,让未来人生圆满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业是累生累世的积累,果报也是异世异所的示现。深切忏悔,也是让我们不断地增长除恶的愿力,更是能够不断增强防护心,不再造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至诚忏悔,要如理如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谓忏悔,不是说大而化之的“对不起”,也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是我错”。要寻心之因,要依理之止。</span></p><p class="ql-block">我看过的第一本佛经是《地藏经》,是因为工作关系上九华山所得。跟着大家进庙拜佛,我特别无感,还误以为地藏菩萨是位土地公公。在供养处取了一本《地藏经》小册子,我第一次翻看了一下,虽然认识所有文字,却啥也没看懂,觉得它不知所云。</p><p class="ql-block">几年后,一位好友送了我一本《地藏经》,并说这是一本孝经。我第二次看,只能说是浏览,那是像看恐怖故事一样地浏览,不知其理所在,看过即忘。虽然认识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萨,却觉得那些故事“哪会是真的呢”。</p><p class="ql-block">最近,因为一些生活感悟,又开始重读《地藏经》,看懂了其中的故事,特别对F的讲经善巧,生起了赞叹感恩之心。感受到了《地藏经》对三恶缘和贪嗔痴三因的剖析,既生动又深刻。难怪这是被普通民众最能普遍接受的经典。如此回想起来,理解了九华山的F盛,理解了人们在F前忏业的恭敬之心。人们的每一个拜忏,也许有以F为神的误解,也许只是但求福报,也许有人未知F之深意,但这漫山满溢的向善之心,总能在每一点点地滋养着这山、这水、这有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深信业果不虚为理路基础的至诚忏悔,完全可以对治人们的抱怨情绪,可以让我们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我们总会产生抱怨:我为什么会遇到倒霉的烂事,这个人为什么我一见到就不爽,这个事情为什么不能如我所愿,等等。</p><p class="ql-block">如果深信业果,我们会反省自己的业力示现,也会感受到他人的妄想分别。慈心他爱,不背其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己自在,无我心安。任何宗教的忏悔法门,若</span>是这样践行,又怎会累累升起抱怨情绪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说,人要有信仰。那么,任何信仰都不仅仅是信神灵,更重要的是思维这些几千年来弘扬传播的经义。无论修学还是拜忏,首要的就是真诚认真老实地诵读经典和思惟经义,那才是任何信仰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信仰,重要的是信法理;修行成就的路上,我们想要入定、想要觉悟,没有神仙可依靠,只有如理如法,入观入心入行,才是真的修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