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漫评田发刚的《活火集》</p><p class="ql-block"> 聂新政</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凡人来到世间,胸中(心里)总会揣着点什么作为见面礼。田发刚亦是凡人,他胸中揣着一团火。</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团猛火。</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团活火。</p><p class="ql-block"> “活火”是田发刚自己说的。他的110万字的自叙式散文集被命名为《活火集》。</p><p class="ql-block"> “活火”是什么火?是猛火,旺盛之火。这不是田发刚说的,也不是我说的。是苏东坡说的。</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拉大旗做虎皮。</p><p class="ql-block"> 请看苏轼遭贬谪,在颠沛流离的途中写的这首压轴诗作《汲江煎茶》。</p><p class="ql-block"> 活水还须活火烹,</p><p class="ql-block"> 自临钓石取深清。</p><p class="ql-block"> 大瓢贮月归春瓮,</p><p class="ql-block"> 小杓分江入夜瓶。</p><p class="ql-block"> 雪乳已翻煎处脚。</p><p class="ql-block"> 松风忽作泻时声。</p><p class="ql-block"> 枯肠未易禁三碗,</p><p class="ql-block"> 坐听荒城长短更。</p><p class="ql-block"> 坡公一生坎坷,可他的生活态度一直旷达且积极。快到生命尽头了,他还一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临江煎茶,感受世界,快意人生。你看他煎茶有多么讲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猛火来烹煮,以免失去茶味。坡公写的是煎茶,又何曾不是观照自己的人生?这完全没有英雄迟暮、官场失意的感觉。这得要对生活有多么眷念,对自己生命有多么尊重才做得到啊!</p><p class="ql-block"> 发刚兄的巨著书名,应该取典于此。</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发刚兄胸中揣着的这团猛火、活火,在《活火集》中的每一个字符中跳跃,燃烧。凝结成文字词语。就成了他一生旺盛的激情,敏锐的思想,执著的追求,旷达的态度,倔强的个性和真实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人活一辈子,生活要阳光,人生才幸福。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有如猛火般旺盛的激情最重要。读完《活火集》我们发现,年轻稚嫩时的田发刚,青年得意、仕途顺遂时的田发刚,中年婚变、仕途沉寂时的田发刚,壮年文化追求途中的苦行者田发刚和老年活得通透的田发刚,他胸中那团火,那般积极入世的激情从没消失。</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一个成功人士的成功,绝非是只要有激情那么简单。虽然那是成功的前提。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独立的思想。《活火集》中,无论是县长岗位上面临的那些大事、难事,还是在州直其它岗位上处置一些棘手之事;无论是拿捏人际关系的讲究,还是文化苦旅中的搜索。无不表现出作者“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敏锐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发刚兄的敏锐思想有一个他自己没明说,读者也不一定能轻易发现的特点。那就是逻辑思维强于辩证思维。在他的“飘泊生涯”里,对就是对,非就是非;善就是善,恶就是恶;美就是美,丑就是丑。没有那么多辩证,也就没有那么多圆滑世故。这在某种程度上铸就了他为官的风格,当然也包括他在官场的遗憾。这也是他的人生丰富而有鲜明个性,不断出亮点乃至出现高光时刻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发刚兄步入职场,即与官为伍。官在号称5000年中华历史中,一直位居C位。激情四射的田发刚搏击在历史长河的当今段,随此波逐此流,当仁不让。《建始纪事》里的县长,把教育办得那么好,让城市变了样,让财政打了翻身仗……六年主政一方,虽有苦痛,但快乐也一直伴随;遗憾不少,但那也是“一种别样的快乐人生。”</p><p class="ql-block"> 离开官场正宗,改变赛道的田发刚的追求依然执著,并且还迎来了自己职场和人生真正的高光时刻:2011年11月14日,他站立在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凤凰卫视共同主办的2011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成为恩施迄今为止,唯一获得“中华文化人物”殊荣的人。</p><p class="ql-block"> 从留有太多遗憾和不甘的官场,转向冷僻孤独的民族文化赛道,他没有沉寂、没有怨愤、没有悲伤,依然激情满满,依然追求执著。不仅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且是干一件成一件。每一步都有一个深深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在这样一个路路有坎坷,时时遇遗憾的世界让自己愉快前行,快乐生活?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世人评说总纷纭,自己要有八两秤。”发刚兄的这句座右铭,可以为世人借鉴。对别人明确,对自己清醒;对别人宽容,对自己苛严。顺风遂意时不骄狂,背运失意时不沮丧。对别人的不切实议论不怒怼,对外人的刻意奉承不自夸。正是这样一种明白自信,提得起,放得下的旷达人生态度,那个几十年迈着八字步,露出罗汉笑的田发刚在风云际会的几十年职场中行得正,走得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八</p><p class="ql-block"> 《活火集》充分展示了作者的个性特征。倔强就是突出的一点。</p><p class="ql-block"> 说起倔强,一般人可能习惯性地觉得这个词偏贬义。其实,它还是个比较中性的词。过于,那就叫固执,甚至叫偏执。恰到好处时,那就叫坚守,再时髦一点,叫担当。</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建始纪事》里的霸气县长,还是《恩施日报社纪事》里的自信社长,特别是《文化纪事》里的土家文化遗产发掘、传承的组织者、民族文化的研究者身上的那种力排众议的决断,不回避矛盾的坚持,敢于创新的进取,都有那么一股克难前行我往矣的倔强气。如果没有这么一种田发刚之所以是田发刚的鲜明个性,光是被免县长后,职场生涯出现的弯路加流言,可能就把他给淹没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人惋惜田发刚折翅于官场是狂傲所致。其实,这是误读。倔强不是狂傲,它只是不苟且。</p><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活火集》就是一部过去年代个人职场漂流记。也是发刚兄人生奋斗史。从1966年那个血气方刚的“老三届”,到1982年的踌躇满志的“新三届”;从1984年披坚执锐的县长,到新世纪2011年“中华文化人物”荣誉获得者。其间,由一颗恩施州人人看好的政治明星过早陨落,到一颗民族文化新星冉冉升起。别说外界对此有多少复杂的议论,就是发刚兄本人内心的起伏也应该波澜壮阔。这里我们也来辩证一下:恩施的官场在已有选拔机制下,有田发刚不多,无田发刚不少。若田发刚一直执迷于官场,未必能走得更远。但他转道至民族文化振兴赛道,既成就了恩施传统文化的千古事,也赢得了个人的身前身后名。</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心路历程,作者在《活火集》中没有专写。但字里行间又详细地说清了。这样淡定的述说着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就是真实而完整的田发刚人设。</p><p class="ql-block"> 十</p><p class="ql-block"> 初看《活火集》这部百万言巨著,都是由一些零散故事捏合构成。读着,就像在与一个健谈的邻家翁闲聊。随时可以继续,也随时可以暂停。暂停之后什么时候想起,又可开卷再聊。读着、聊着,你就会觉得这部看似“伞把无龙头”的散文集,虽无统一的体例,也无一眼就能锁定的主题,但能强烈地勾起你继续看、继续聊的兴趣。</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作者写作时的匠心独运了。在文学创作尤其是纪实性文学创作中,写作方法最讲究也最难把握的,就是所谓形散而神不散。</p><p class="ql-block">通览全书,作者刻意做作聊散白似的铺排,天南地北、官场市井。大到政治风云,小到接人待物,想到哪写到哪。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太接地气啦。一下子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之在互动中没有隔。</p><p class="ql-block">试想,如果作者按照一种高大上的标准回忆录方式来写,可能就没有现在书中的这种灵活、准确、畅快的表现风格了。这样形式上的散并不影响作者精心打造、着力表现的主题:旺盛的激情、不断的追求、无悔的人生。相反,正是这看似零零碎碎、或长或短的故事篇章,多角度,全方位把作者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职场生涯的精气神表现得更完整、准确、真实。</p><p class="ql-block">书中小事如退休后辩证伪民俗“摔碗酒”;中事如恩施老城修复性保护建议;大事如县域经济如何振兴等等。这些如隔山的行、如搭乘飞机的距、如幼儿到古稀老人的代际。这些真实的故事,都围绕着发刚兄不灭的激情,想做事、做成事这一职场(人生)追求而聚集。最后成就了《活火集》这么一座趣味高雅、触手可及,充满活力和思想的人生楼塔。形散而神不散是文章写作中最难驾驭的写作方法之一。田发刚的《活火集》为我们做了一次成功示范。</p><p class="ql-block">有一位智者说,总觉人生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发刚兄肯定是认真读了苏东坡的。否则,是找不出“活火”二字来明志的。(原文载2025年2月23日《今日头条》)</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聂新政,1977年恢复高考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首届本科生,1982年春毕业后曾供职于中共恩施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后在恩施州石油公司工作三十年。是一个有深厚文学功底和政治修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者,一个优秀的企业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