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吴边疆,宁艳红</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黑河学院宁艳红研究员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博物馆惊奇地发现刻有瑷珲副都统字样的一口古钟。</p> <p class="ql-block">古钟为纯铜铸造,钟体高80厘米,直径60厘米。上部像是猴形对称图案,是钟的悬挂挂钩,中部主体部分四周以文字记载铸造的历史。中下部为古代常见的云雷纹,和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横杠图形。各个角有太阳辐射形图案,钟底部六足三对,如鼎状。钟身花纹精美,这口古钟引起她的极大兴趣,她迫切想追根溯源,她知道,我热衷于地方文史的研究,传给我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我逐字辨识,文字大概如下:</p><p class="ql-block">黑龙江副都统吉力颃阿巴图鲁</p><p class="ql-block">奖赏花翎纪录一次吉林长白弟子穆腾额敬献神钟一口,於重壹佰八拾斤,忠义神勇靈佑关圣大帝庙前序文。</p><p class="ql-block">盖闻天地无迹感而送父母同登期颐共路上寿,则爱日之诚,有所绿(纾)益感 功於无穷矣! 呈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 </p><p class="ql-block">喜月吉日敬献</p><p class="ql-block">关圣大帝光赫赫在人耳目者哉,自筮仕以来,厚蒙皇恩历抵显宦,皆神功默佑之力也。岂敢复有希冀哉。但方若任他乡而二亲迫在桑榆爱日之诚定</p><p class="ql-block">为此叩祈!</p><p class="ql-block">盛京奉天府地载门外元发铧炉 金火匠人张士兴丁已吉日成造。</p><p class="ql-block">个别字已经看不太清,但大体能辨别出来,从文字内容看,是黑龙江(瑷珲)副都统穆腾额为其父母祈祷的一口钟。</p><p class="ql-block">钟上铭文大意为:</p><p class="ql-block">黑龙江副都统</p><p class="ql-block">吉力颃阿(未考,似应是朝廷赐穆封号)巴图鲁(巴图鲁,汉语勇士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奖赏花翎纪录一次,吉林长白弟子穆腾额敬献神钟一口,於重壹佰八拾斤,忠义神勇靈佑关圣大帝庙前序文。</p><p class="ql-block">喜月(一月)吉日敬献</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天地时空无止无尽,因为感怀人生有限,愿伴随父母一同走向百岁而共享长寿,有所舒缓慰藉,感谢神功的无穷无尽!</p><p class="ql-block">献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p><p class="ql-block">关圣大帝神光灿烂,人们耳濡目染。我自从走上仕途以来,承蒙皇恩浩荡,历任高官显贵,都是神的保祐之功,不敢再有其它想法,但我在他乡任职,父母双亲已经快到了桑榆晚年,我心头最大的事,就是爱他们赤诚感恩之心,为此而叩头祈祷!</p><p class="ql-block">盛京(今沈阳)奉天府地载门外元发铧炉 金火匠人张士兴丁已(农历六月初六)吉日成(应为承,笔者)造。</p><p class="ql-block">从铭文中可见,穆腾额颇具孝心。以其生平所述,笔者认为他应是名武将,因史料关于他的记载较少,无法深入研究。</p> <p class="ql-block">清末外国人拍摄的沈阳地载门外,此钟即在此处铸造。</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使命的驱使,我翻查史料,在清史上,载于史册的穆腾额有数名,几人均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朝庭官吏。我采取排除法。</p><p class="ql-block">第一位是曾任黑龙江将军的舒亮。因有功受封于紫烟阁。封号穆腾额巴图鲁,舒亮还曾经任黑龙江将军。并由郎世宁绘图。因其于1898年去世,与此钟铸造时间不关联,首先排除了舒亮。</p><p class="ql-block">而第二位穆腾额。是满洲镶黄旗人,内务府郎中。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出任九江关监督,同年六月,补授江宁织造兼管龙江关税务。四十八年十二月,乾隆帝以粤海关监督李质颖“年力就衰”,谕令穆腾额接任粤海关监督。因其未到过黑龙江。故也排除其外。</p><p class="ql-block">第三位穆腾额,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赫舍勒氏。嘉庆五年(1800年),由披甲前锋随将军弘丰驻防荆州。授骁骑校,迁防御。道光九年(1829年),官佐领。十一年,擢协领,保升副将。二十二年(1842年),以办事不辞劳苦,获奖励,授江宁副都统。二十四年,为防止英军入侵,同总督,将军奏请添筑江宁城东五龙山炮台,并练兵、铸炮以加强防卫。二十七年(1847年),署江宁将军。 因其出仕较晚,故排除。</p><p class="ql-block">第四位穆腾额是驻藏大臣,《清史稿》列传三百十二节选:</p><p class="ql-block">...“寺院熬茶讲经,诏帮办大臣额勒亨额妥为照料。寻病殁,由驻藏大臣穆腾额奏驻藏守备童星魁前往护送。三年(咸丰),达赖以发逆滋扰各省,虔...”道光三十年又有驻藏大臣穆腾额春秋二季在前藏操演汉番官兵;驻藏帮办大臣鄂顺安秋季循例至后藏三汛校阅及巡边。显然其与瑷珲无关联。</p><p class="ql-block">第五位穆腾额,据《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载:生卒:?-——1824年,清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乾隆年间由马甲擢防御,嘉庆间参与镇压白莲教/天理教起事,积功至除号阿勒楚喀副都统。国朝耆献类初征编卷三一二。</p><p class="ql-block">《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研究》一文中写道:黑龙江副都统府住瑷珲城,瑷珲副都统前后共有七十一位,穆腾额列第四十三位。穆腾额,满族正白旗,嘉庆十四年三月至嘉庆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任瑷珲副都统,后调阿勒楚喀(今阿城)副都统。</p><p class="ql-block">又《阿勒楚喀副都统.清代驻防阿勒楚喀地区的军政长官》一文中载:穆腾额,嘉庆廿四年十二月廿日(1820,2,4)至道光四年十二月廿日卒(作者认为应是因病去世而离职,),离职。</p><p class="ql-block">第六位陈佳·穆腾额,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广东高州镇总兵。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出任前锋校尉,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前锋参领,清乾隆五十一~五十九年(1786~1794年)晋任甘肃金塔协副将,清乾隆五十九年~清嘉庆四年(1794~1799年)出任广东高州镇总兵。清嘉庆九年(1804年),陈佳·穆腾额在任上病逝,其未到过黑龙江。故也排除了。</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还有两位穆腾额,</p><p class="ql-block">一位因其年代较早,后未见于史册记载,只有一段文字记载如下:</p><p class="ql-block">乾隆三十年(1765年)谕:“嗣后凡宗室觉罗若系黄带红带被殴者,仍照旧例办理,其不系带被殴者,殴打之人,即照殴打平人例办理。”乾隆四十年(1776年),宗室成员穆腾额在没有系黄带的情况下,遇到正蓝旗施氏的奴仆七儿等人,被误认为是相熟朋友邀其喝酒,穆腾额拒绝之下被对方撕破外裳。乾隆知悉后说穆腾额因为没有系黄带,从而使人无法辨别纯属“辱由自取,宜加重惩”。后来是哪位穆腾额不好考证。肯定不是来黑龙江的。</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成亲王永瑆,封号也名穆腾额(满语有能力之意)1752年—1823年谥号哲,以书法写欧体为清朝之最。因其未在黑龙江任职,故也排除。</p><p class="ql-block">因为两人同是皇族,是否同一人,有待以后研究。</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了第五位就是献钟之人穆腾额。</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穆腾额在黑龙江戊守边陲之时,黑龙江沿岸平和安定,他在瑷珲戌边十年,在履职的第四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为祈祷父母健康长寿,故铸钟献于关帝庙。</p><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铸钟功德无量,意义非凡:上天庇护:铸钟被视为能够得到天的保护,有助于维护身体的健康;烦恼减轻:听闻钟声能够让人的烦恼减少,智慧增长;增福延寿:铸钟被认为可以增加福气和延长寿命;脱离苦海:消灾解冤:铸钟被认为可以化解过去的冤仇,避免未来的不幸;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铸钟的行为涵盖了三种形式的布施,即财物的捐赠、知识和智慧的传播以及对恐惧的免除;慈悲心的培养:铸钟被认为是一种巨大的善行,能够带来无量的功德;福田无量:铸钟被认为是种植福田的行为,可以为无数众生带来利益。</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铸钟被视为一种功德无量,福祉千秋的活动,它不仅可以为自己带来福祉,还能帮助他人,甚至能够帮助整个世界远离苦难。</p><p class="ql-block">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建筑的瑷珲新城全图标记,关帝庙位置在今天瑷珲镇北岗处,与现在瑷珲关帝庙位置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卫星地图上看瑷珲古城关帝庙,红色庙宇就是。</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天地暗转,岁华无声。二百多年前,黑龙江副都统穆腾额所献之钟至今无人知晓。</p><p class="ql-block">宿鸟恋故林,池鱼思故渊!这口钟无异是庚子俄难(海兰泡惨案)被俄人掠夺抢走后,放在现在俄布市地志博物馆内,有人去过此馆,也不知道此钟是咋回事,只知道是中国的钟。俄国人也没有说明此钟的来历。但钟上文字透露出他的出身和往事。</p><p class="ql-block">这个遗落在国外的文物,更像一名游子,见证了中俄之间的恩恩怨怨,经历了百年前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p><p class="ql-block">时序更替,虽然隔岸咫尺相隔,但是它只能无声的躲在异国他乡默默哭泣!它无声地呼唤着,期待着有一天早日魂归故里--瑷珲古城!那里才是他的家!</p><p class="ql-block">希望有朝一日,这座钟能重新回到瑷珲古城关帝庙中。愿远离古庙百年的钟声,重新回荡在瑷珲的上空。</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瑷珲古城关帝庙</p><p class="ql-block">感而赋诗两首:</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黑水曾闻古刹声,百年犹记大江红。</p><p class="ql-block">现身异国魂犹在,钟簴影孑咽北风!</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都统当年抚槛望,戍边千里有乡愁。</p><p class="ql-block">铸钟遥祝双亲寿,可畏城中逸事留。</p><p class="ql-block">注:大江红指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五千多同胞先辈血染大江。可畏,方式济《龙沙纪略》载瑷珲汉语言可畏之意。</p><p class="ql-block"> 后记,今天(2024年4月26日)黑河日报第三版黑河时空刊登,屈指算来,正是穆腾额去世200周年,冥冥之中,灵佑犹在,不能不令人感叹也。以此文纪念穆公去世200周年。</p><p class="ql-block">修改于2024年04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