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夜

金色年华

<h3>故乡的明月,在我心中从未变色。<br>那温润的满月,黄灿灿的,从遥远的地平线悠然地升空,夜幕降临,仿佛点上了天灯。<br>光辉照耀之处,无不充满了诗意。<br>故乡地处平原,是个偏僻的乡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出生在那里,平凡安宁。<br>村里的农民们以土地为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粗茶淡饭,心态平和。<br>如今我离乡四十余年,多少事如过眼云烟,多少人如匆匆过客,内心深处珍藏美梦却从未忘记过。<br>在那宁静的夜晚,寂寞的我,在自家小院,仰望星空明月浮想联翩。<br>寒冬里那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田间,树木,房屋,一切都是光秃秃。围炉夜话的故事开始了,窗外,西北风呼呼作响,室内,火炕烧的暖烘烘的,屋里不用点灯熬油,几个小伙伴围坐在炕头,听家里的老年人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有神仙,有鬼怪,讲的神秘,听的入迷。<br>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做梦了,记得自己变得会飞了,那种轻盈的飞翔,畅游的地方如同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舞榭歌台,碧水青山,穿花度柳,到了神仙福地。这是在三十岁以后读红楼梦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才知道的,我有时候想啊,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类似的梦境?只不过是随着自己的成长,被生活的磨难,渐渐地忘却了童年睡梦里的故事。<br>寒冬远去,倏忽又是一年,那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燃灯节,人间的夜灯和天上的满月,也就是天灯,二者交相辉映,也是小村一年中最热闹的夜晚。村头巷尾,一群群穿红戴绿的孩子们走出家门,手里提着棉纸糊的各色红灯笼,一声声打灯笼来,打灯笼来,美妙的童音穿透夜空,飞向更远的地方。<br>记得唐代诗人张祜的诗有“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元宵节自从汉朝起就有燃灯的习俗,我们这个无名小村也不例外。<br>夏日的月夜别有一番风味,雨过天晴,一轮明月高悬夜空之时,整个乡村世界像是被温柔地包裹一层银色的婵纱下,南风轻拂,从不远处吹来了水塘里悠扬的蛙声,风儿送来了大柳树上蝉儿歌唱声,而我更多的是默默地聆听大自然美妙和谐的自然之声。<br>月光之下,我也编织着自己的未来,我不愿意每天围着锅台去做饭,去喂猪,去下地干农活。我想当个受人尊重的村会计,心里想,那怎么办呢?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写字算账啊,这种朴素单纯的梦想,随着求学的连续,我考取了会计专业,日后,梦想成真。<br>中秋节是赏月的最佳时机,月光清澈明亮,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我记得那一年传送一首歌,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这首歌的场景正是我童年秋月下生活场景的真是写照。过去的事情很多,过去的过去也是很多的,历史总被人们记忆,抚今追昔,让人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br>风是故乡的清,月是故乡的明。<br>远去的故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