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新岁迎孙女 渝地闲游沐暖春(成都篇)

含羞草

前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闻儿媳将于新岁之际临盆,遂于其预产之期前月,自江城武汉启程赴蓉城成都,以备膳事照料。在为儿媳烹调之际,闲暇游览成都郊外之佳景。不期儿媳提前十日剖腹诞下一女,幸赖慈母呵护,吾得以闲暇。临归汉之前,顺道游历山城重庆,盘桓五日,终偿吾久欲旅居渝州之夙愿。自1月19日启程至2月18日返,恰一整月矣。此间抱孙之悦与游览之获,宜记之。</p> 四川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川,位于中国内陆的西南部,它的西边是雄伟的山脉和高原,中部和东部则是深陷在群山中的盆地,其中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被誉为“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川,既有九寨的斑斓梦幻,峨眉的灵秀庄严,又有都江堰的千年智慧,武侯祠的忠义传承。火锅的热辣滚烫,茶馆的悠然惬意,共同勾勒出这片土地的烟火日常。古与今交织,山与城相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川,这片西南的传奇之地,每一寸土地都写满故事。从雄伟壮丽的贡嘎雪山,到宁静秀美的泸沽湖;从金沙遗址的神秘,到三苏祠的书香。热辣火锅点燃味蕾,变脸绝技惊艳时光。四川,是自然的宝藏库,是人文的厚史书,是烟火与诗意并存的理想家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川,一个被自然偏爱的地方。川西高原的壮美,成都平原的富饶,共同绘就如画江山。宽窄巷子藏着岁月的痕迹,熊猫基地里萌宝憨态可掬。麻辣鲜香的川菜,热闹非凡的灯会,处处洋溢着生活的热望。四川,用它的多彩,诠释着生活的千般美好 。</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地图</p> 成都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都,四川省省会,3000年未改名字、未迁城址。在众多河渠的引导下,来自都江堰的岷江之水不只为成都平原提供了灌溉水源,还奠定了成都市区河道纵横的优越格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在这里,慢生活是日常底色,快节奏是发展脉搏。看国宝熊猫萌态可掬,品盖碗茶的悠然茶香,尝串串香的热辣过瘾。从太古里的时尚前沿,到杜甫草堂的诗意古韵,成都以包容万象之姿,演绎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悠闲成为城市的气质,当美食成为生活的注脚,这里就是成都。都江堰的水利奇迹,青城山的清幽秀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古老智慧;春熙路的繁华喧嚣,九眼桥的璀璨夜色,彰显着它的现代活力。在成都,每一刻都是对生活的深情礼赞 。</p> <p class="ql-block">成都市地图</p> 1月21日 老君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都老君山,坐落于新津区城南三公里,海拔617米,亦名稠粳山。此山以秀丽风光与深厚文化著称。云雾缭绕间,孤峰独立,诸峰环抱,远观宛如画卷,“稠粳出云”的美誉使其成为新津十二胜景之一。山中道观为全真龙门派圣地,老子庙虽经火灾重建,仍留存混元殿、八卦亭等古建,现为成都市文保单位及省道教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君山道观举办盛大的老君庙会,庆祝老子诞辰。这一天,游客云集,热闹非凡。山上还流传着轩辕皇帝成仙与仙草稠粳的传说,更添神秘色彩。老子庙周围有近三百株明清古柏,四季常青,是游览、朝拜与赏景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老君山峦藏古韵 历史风华映山川</b></p> 1月23日 洛带古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带古镇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距成都市区约18公里,是成都近郊保存较为完整的客家古镇,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客家风情著称。古镇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初名“万福街”,蜀汉时期易名“万景街”。传说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曾坠入镇旁八角井,故名“落带”,后因“落”字不吉,改为“洛带”,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政策促使大量客家人迁居洛带镇,使之成为中国西部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古镇以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和客家民居闻名,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商铺林立,热闹非凡。镇内保存有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以及客家博物馆和洛带公园,皆为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洛带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游客了解体验客家文化的热门目的地。古镇内茶馆众多,可品茶体验当地生活,特色小吃如九斗碗、酿豆腐、盐焗鸡等令人垂涎,尤其是“伤心凉粉”最为著名。古镇还举办火龙节、水龙节等客家节日活动,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龙泉山下洛带镇 千载客家韵味存</b></p> 1月26日 陈家桅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家桅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经年营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扩建,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书院为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座。整个建筑占地约20亩(其中院内面积15亩)。门前竖立双斗桅杆,属典型的川西民居,是川西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素有"川西第一祠"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陈家桅杆的存在是对家族荣耀的象征。只有当家族中有成员考取功名,甚至成为高官时,才可以在门前立起桅杆,这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更是一种庄严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陈家父子在从京城卸官返回四川后,选择在温江寿安乡天鹅村隐居。尽管远离京城,但他们依然心系朝廷,每日叩拜双表,以示对京华圣恩的效忠。这种深厚的情感和忠诚,通过陈家桅杆得以传承和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家桅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群,它更是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每一根桅杆,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陈家人的智慧和汗水,也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陈家桅杆耸云天 科举荣耀照世间</b></p> 温江区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江区博物馆为历史类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文庙大成殿底楼, 2007年6月正式开馆,展馆面积300平方米。展厅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鱼凫古城探秘、古蜀遗踪、秦汉乐土、唐宋盛世、明清风化。通过丰富的文物和馆藏精品生动展示了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温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温江古馆藏珍奇 川西文化此中窥</b></p> 温江文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江文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城区文庙街,又称柳城文庙或鱼凫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2002年,区政府从文庙搬出,2003年,开始对文庙进行整治改造,同时兴建文庙广场、文风阁、牌坊、照壁、棂星门等建筑,并在东侧和南侧规划设计宽约20米的步行街道,街道外围为仿古建筑群落,与文庙主体建筑风格匹配,结构更趋完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江文庙是祭祀孔子的祠庙,也是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古代教育功能,曾是温江地区学子求学的圣地。如今,这里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祭孔、成人礼等民俗活动,以及戏曲表演、展览展示等,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温江文庙韵悠长 千载儒风岁月藏</b></p> 文庙·印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四川成都温江,有这样一条雅致的小巷,它不仅低吟着光祈文化的历史,更见证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好。在这里,古典与时尚碰撞交融,乡愁与烟火融合共生,这里便是文庙·印巷文创街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庙·印巷文创街区是温江老城的核心区域,位于千年文庙以北,街区因地制宜打造了非遗体验馆、潮流小店等社区文创空间,老城区变成了宜居宜业宜商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曾经在社区里缝缝补补的手工艺小店已经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店铺。这里不仅让老居民深刻感受到“新”“旧”交融的生活美学,也让新市民体会到“古”“今”相拥的老城烟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庙旧影焕新章 印巷风情藏雅意</b></p> 1月29日(正月初一) 连二里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成都平原广阔的土地上,隐藏着一座与众不同的小镇,它既不像市区那般繁华喧嚣,也不同于山间那样隐秘幽静。这是一座“一脚踏两县,一市连二乡”的小镇——连二里市。连二里市地处温江永盛镇崇江老场,崇江其名取崇州、温江两县各一字而成。两县两乡共一桥一场千年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连二里市的灵魂,藏在一条名为石鱼河的小溪里。这条从金马河分流而来的溪水,将小镇一分为二,一半属温江尚合村,一半属崇州伏虎村。而横跨其上的崇江桥,则是这片土地历史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崇江桥是连二里市的“文化脊梁”,那么黄家碾无疑是它的“经济心脏”。清末时期,一位黄姓商人在此建造了水碾,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民粮食加工的难题,也吸引了大批商人前来发展。黄家碾逐渐成为周边的重要粮食加工和交易中心,为小镇的兴旺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连二里市的核心是一条仅三百多米的老街,它并不宽阔,却承载了小镇的全部记忆。老街的五条特色巷子——石鼓巷、水通巷、太极巷、石鱼巷、祠堂巷,虽每条不过数十米长,却串联起了整个小镇的生活百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崇江桥到黄家碾,从石鱼河到老街巷,这座袖珍小镇不仅是川西平原的一处文化孤本,更是一种田园梦想的具象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足踏县连双里 千载崇江绘锦章</b></p> 1月30日(正月初二) 白衣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衣寺原名白衣庵,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位于四川省交通学院内。2008年,为支持海峡两岸产业科技园、交通学院的建设,搬迁至涌泉红峰小学旧址,并更名为白衣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衣寺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充满禅意。寺内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三重大殿,天王殿矗立于江安河支渠前,殿前两尊石狮子威严庄重,殿宇上部有三块牌子,从右到左分别是白衣庵、白衣寺、古白衣庵。天王殿后是放生池,两侧为鼓楼和钟楼。观音殿也叫慈航殿,建筑精美,重檐飞角。大雄宝殿气势恢宏,位于白衣寺的深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寺院内绿植旁的护石上,题写着佛教十戒及具体释义,墙壁上也书写着很多让人静心的句子,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寺内还有一株百余年的古树,曾被雷击火烧后涅槃重生,展现出坚韧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逢观音诞辰,白衣寺会举行盛大的祈福消灾仪式,迎接四方香客,祈求国泰民安。此外,寺内还会定期举行诵经、禅修等佛事活动,吸引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光绪古庵禅韵远 温江白寺佛光悠</b></p> 2月1日 鱼凫村遗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凫村遗址,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鱼凫村,是成都市文化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蜀国共有五代蜀王,鱼凫王是第三代。夏商之际,鱼凫率族人再次东迁,成为蜀地奴隶制政权的第一位统治者。鱼凫教人捕鱼,是一位贤明的君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凫村遗址,相传是古蜀国鱼凫王朝的首都。建都后,鱼凫王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古柳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凫王朝灭亡后,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设万春县。因水道迁移,万春县城南迁至今柳城街道。唐代更名为温江县,万春县城原址现为万春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凫村遗址俗称"古城埂",面积约40万平方米,距今4300年至5000年。它是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之一,是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的前身,属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6年、1999年,两次对鱼凫村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凿、石锛等石器,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凫村遗址被列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鱼凫故地寻遗韵 千古文明映史章</b></p> 明心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的明心寺,又称南岳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唐朝,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建,1942年不幸被毁,但1993年在济尘老和尚的倡议下得以重建,并于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心寺供奉南岳大帝,传说中他是大禹王的后代,与东岳大帝是兄弟。南岳大帝一生勤劳勇敢,治服魔王,保佑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安宁康乐。寺庙的建筑风格宏伟庄重,寺内植被繁茂,环境清幽,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同时欣赏到古建筑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任住持为宏海法师,他带领寺庙的僧众,致力于维护寺庙的宁静与和谐。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岳梵音传妙谛 明心宝刹悟禅机</b></p> 2月2日 宝墩古城遗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墩古城是成都平原发现的早期人群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是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成都平原迈进文明门槛和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墩文化"是一支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的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500-3700年,可分为四期七段。该文化涵盖了新津宝墩、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崇州双河古城、崇州紫竹古城、大邑盐店古城和大邑高山古城等8座古城,并广泛地分布于广汉三星堆、成都十街坊、温江红桥村、青白江三星村等50余处遗址中,在富饶的四川盆地中心地带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区。因其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且宝墩古城发现时间最早、遗址面积最大、最具典型性,故学术界将这一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宝墩文化稻﹣粟混作农业体系和家畜饲养技术奠定了古蜀文明的经济基础,也是天府之国农耕文明的始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山地到广阔平原,从沿河迁徙到筑城安居,从采集渔猎到农耕文明,从旱作农业到稻作农业,从简单社会到文明社会,每一次的融合与转变,都蕴含着古蜀先民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人生智慧。宝墩文化孕育积淀出的文化精神,是天府儿女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厚土,也为成都这座美丽的公园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恒久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初临宝墩惊华岁 一眼千年探蜀源</b></p> 2月3日 国际非遗博览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文明之源,世界大观之始,在其不断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着源远流长的生命涵养。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于全球之先,开创纵览世界文明的东方时代。以最清晰的文化脉络、最具前瞻眼光的文化载体、最具价值的商业规划,凝练对话世界的文化强音,恢弘“非遗之都”的成都战略。</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成都成为国际非遗文化节的永久会址,国际非遗博览园落户成都,成为非遗文化节的永久载体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永久平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占地面积约1800亩的国际非遗博览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二段,由五洲情、世纪舞、西城事、时空旅和百味戏五大组团组成,不同组团定位与功能各不相同。汇聚世界非遗文化精粹,以“记忆、传承、欢乐、和谐”为宗旨,通过人性化的非遗文化科普教育、互动性的非遗文化体验、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项目、全年不断的非遗节日庆典活动等呈现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盛宴,成为面向世界的、以文化演艺为核心的开放式文化旅游和休闲消费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园聚天下非遗萃 韵传古今文化情</b></p> 2月4日 东郊记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坐落于成都市东二环路外侧,地处"东郊记忆艺术功能区"的核心腹地,占地282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在原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文化产业园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有首钢,南有红光"是这里最辉煌的曾经。从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到"东区音乐公园",再到"东郊记忆",铸就金色荣光。东郊记忆先后获得"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等国家荣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成都传媒集团转换园区运营机制,引入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基于工业遗存空间载体,全面推进东郊记忆整体升级发展,有机更新、业态活化。打造20余个功能各具的展演场馆,每年呈现上千场文化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展馆聚落。拥有36个商业+办公楼宇空间,入驻企业近300家,形成了以"音乐展演"、"数字文创"、"国潮时尚"为主赛道的重点</p><p class="ql-block">文创产业业态融合聚集,初步实现全时段、全年龄、全客群的覆盖,被评为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之十大现象级案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东郊记忆已吸引多个首展、首演、首秀、首店等落地。世界顶级数字艺术展一 ARTE 全沉浸式美术馆、中国内地首馆、科幻与技术融合的全民级科幻盛宴一三体沉浸式艺术展、全国首家全景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一蜀宴赋、国际时髦辣妹潮牌西南首店﹣ Brandy Melville 、头部潮牌概念总店﹣1807CORP、"成都式生活美学领地"﹣东山 Re ° est 、创意+音乐跨界融合聚落﹣7号创意集盒、极具烟火气和市井味的一北街美食区、音乐之都超级引擎﹣东区超级音乐现场、火爆全网的"成都"墙和以蒸汽式火车头为代表的工业特色景观等构成了复合型文旅消费目的地,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东郊记忆,已然是成都时尚"新 C 位",成为无数人来成都的又一个理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东郊工业留遗韵 时尚园区焕彩光</b></p> 2月6日 铁像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像寺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郊,据《华阳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掘地得铁铸释迦牟尼佛像,因建寺供奉,即以铁像名寺,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及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至今屡次重修。近代爱国高僧能海上师深通佛法,戒行严肃,进藏学法归来,将西藏寺院日常念诵的经典译成汉文,统众修持,在汉地开创了七处宗喀巴大师格鲁巴派的金刚道场,其中唯一的尼众道场即铁像寺,尼众们发扬佛教"农禅并举"的优良传统,植树造林,律密双修,早晚功课,一直都是按照能海上师传授的宗喀巴大师的法本修持,大家精勤不懈,每日著衣持钵,上殿过堂,半月诵戒,年年结夏安居,力求按佛制规范管理道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铁像庄严禅意绕 寺门清静佛光悠</b></p> 铁像寺水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像寺水街位于高新区天府一街,毗邻明代建寺近500年历史的铁像寺、肖家河水系及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天府国际社区,既是"蜀风水韵·现代生活"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又是成都高新天府新城"水系绿地链"重要示范性项目,街区以流水为脉络,串联街巷院落、古树广场、水岸荷塘,再现天府之国传承千年的回澜塔、石敢当、石羊、古桥、水榭、戏楼、牌坊,以"善、禅、和、雅、味、乐"的人文意境,演绎"上善若水,佛寺禅房,街巷合院,艺术人文,天下美食,闲适安逸"的美好生活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铁像寺中寻古韵 水街深处觅风情</b></p> 后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即将挥别成都,这段日子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处色彩都饱含着生活的滋味。照顾儿媳的点点滴滴、游览郊外的美好瞬间、新生命带来的希望,都将成为我记忆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珍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