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旦过后,回味着习近平主席衷心诚心暖心的新年贺词的深刻内涵,怀着满满的安全感幸福感,离开寒冷的兰州,我与老伴于1月6日来到温暖如春的海南文昌过春节。</p> <p class="ql-block"> 写福字贴对联过年</p><p class="ql-block">1月28日,是甲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新桃换旧符,按传统习惯贴对联过年的日子。早餐后,我准备好红色宣纸和笔墨,在书桌上摆开阵势,写起了福字和对联,以“龙归碧海波涛舞;蛇到青山草木新”“墨香浸透千秋史;翰韵留传万古情”之类的联句抒情表意。当然多副联句是摘录的格言警句,也有自撰的。尽管字迹七扭八歪,好在还认得清楚,不知不觉,福字、对联写了多副,凉在客厅,红红地一片,当然自乐其中了。</p><p class="ql-block">午饭过后,便把自写的对联、福字贴在自家门框上及屋内,仔细端详,自我感觉良好,还算满意。于是把剩余的和兰州带来的书法家写的几幅,送给了在文昌过年的几位亲朋好友,也算是新春的祝福了。</p><p class="ql-block">说起贴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而我养成贴对联的习惯,是因为在岗时的工作需要,兰州石化年年春节组织职工书法家开展“春满石化城,送‘福’千万家”入厂区进社区活动,耳闻目睹,不仅喜欢对联这种传统文体的表现形式,更爱上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时不时学着撰几副联句,请书法老师写出来,自我欣赏。20多年过去了,每年过春节,无论在外地还是在家,总要写对联贴福,贴对联过春节,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我喜欢红红火火、喜庆祥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走进椰子大观园</p><p class="ql-block"> 冬日的海南,温暖如春,椰树、草木郁郁葱葱,随处可见的三角梅和知名不知名的鲜花,把楼前路旁装扮得争奇斗艳,给人以春意盎然之美的享受。正月初四,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亲友相约,从金椰园小区出发,沿文府路骑行大约3公里的路程,便到了椰子大观园入口处,入园处的标志性人造巨山上“椰子大观园”五个红色大字,在雨淋风蚀中虽然有些斑驳,但依然可变。为欢度春节搭建的拱门立在山石的右侧,如同彩虹般的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拱门上方“海上丝路、紫贝起航”——“2025椰子大观园光影盛宴”几个大字,让游人有着不睹不快的极强愿望。于是,我们在指定区域急急忙忙地停放好自行车后,大步走进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椰树掩映下的彩灯长廊,红红火火,非常喜庆。</p> <p class="ql-block"> 走进椰子大观园才知道,椰子大观园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以收集棕榈科植物为主、集科研科普、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一体的具有浓郁椰子文化特色的生态乐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海南省重点科普研学基地。赶上春节之际,椰子树上悬挂着长的、方的、圆的不同形状的彩灯,树丛中的草坪上布置了五颜六色的地灯,阳光透过椰林,斑斑点点的散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灯上,增添了几分节日的喜庆。椰子树下,孩子们骑着儿童车追逐嬉闹,笑声朗朗。家长们有的露营烧烤;有的簇拥在椰树下,享受初春的阳光。文化活动广场上,身着节日服装的中老年朋友,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经营特色小吃的店主,忙乎着生意,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不由得游人停下脚步欣赏与品尝。椰林的叶子,在海风中沙沙作响,时而,有熟透了的椰子从椰树上掉下来,当然是在椰林深处,不会伤到游人。路边椰树上的椰子,早被椰农采集一空,堆在摊位上叫卖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于土生土长在大西北、对热带植物了解甚少的我来说,漫步在占地面积200多亩,种植200多种珍稀棕榈植物、集130多种海南特色树种的椰子园,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望着满眼一片片各具特点的椰林,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更不用说分清炮弹果、马哇椰、红黄矮椰、酒瓶椰等椰子树的种类了。眼前的景象,改变了我椰子树只有一种的认知,不能不说是一次活生生的科普知识的极好学习。</p> <p class="ql-block"> 冒雨看发射</p><p class="ql-block">2月11日,正恰是正月十五的前一天,获悉17时57分至23点左右,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择机卫星发射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于是,我们4人决定骑车看卫星发射升空的壮观场景,下午四点半早早用过晚餐,5点钟沿航天道骑行8公里,到清澜桥头海边公园看发射。尽管出发时细雨绵绵,尽管雨越下越大,我们风雨无阻,一路前行,一心想着尽快到达目的地。当我们兴冲冲来到桥头公园海边时,与往日不同的是空荡荡地没有多少人。一打听才知道五点半就成功发射了,我们晚到了,扑了个空。我们只能远眺着什么都看不见的发射场方向,遗憾地感叹:错过了一次目睹鼓舞人心的壮观场景的好机会。当然听到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的消息,还很高兴的。</p><p class="ql-block">雨还在下,并且雨量有增无减。我们原路返回,到家时已成落汤鸡了,心里却是热乎乎的。</p> <p class="ql-block"> 晨练打乒乓</p><p class="ql-block">在海南的这段日子,打乒乓球成为我和老伴每天晨练的主要内容,其原因,一则是离开自己工作生活多年的居住地,人文交流及生活的圈子变小了,一下子静了下来,不打球似乎别无他事可做;二则是在我现在暂住的小区里有打球的条件,小区设有乒乓球室,室内有三副球台,尽管打球的老年人较多,但只要错开时间段,就能满足乒乓球爱好者的需求。每天坚持1个小时的打球运动,成为我们康养生活的必需。</p><p class="ql-block">打球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还有提升球技愉悦心情的快乐。打球是体力与脑力结合的综合性运动,时而长拉短调,来来回回,少则十多个、多则二十多个来回,瞬间,浑身热乎乎的,无不痛快;时而近台快攻,你推我挡,乒乒乓乓,节奏感极强,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时而你反手扣杀,我正手防控,几局结束,有输有赢,不是比赛胜似比赛。知识性,趣味性,好胜心融为一体,大汗淋漓,身心合一,灵活自如,当然乐此不疲了。</p><p class="ql-block">每当打乒乓球,总能引起我对童年的回忆。对于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我来说,那时条件差,生活艰苦,打乒乓就是一种奢望。我们山区学校,几百名师生,全校没有一个像样的球台。在我的记忆中,从上小学到初中,在教室与小花园中间的空地上,用两块不规则的长方形的木板,搭在土台上作为球台,因风吹雨淋,多处裂缝翘起。没有网子,两块砖头放在两边,上边架一根细长的竹棍作为网子的标记。至于球拍,都是同学们用薄一点的木板自制的,大小不一,五花八门,有的同学为了增加所谓球拍弹性,把破旧的雨鞋胶皮,用订书针钉在板子上当球拍用。至于乒乓球,更是金贵之物,花3分钱买一个能用很长时间,即使不小心踏扁了,小心翼翼地用开水烫泡、复原后继续用。打破了,用胶布粘上再用。就这样,同学们课余时间,争先恐后的地抢占球台,为了打一局球,同学排着长长的队等候,对此,我们把21个球一局临时改成11个球为一局,目的使每个排队的同学都能打一局,就这,许多同学还没等轮到时,上课铃响了,只好遗憾地离开,下一堂课间休息时再来抢占先机。我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会打乒乓球的,尽管动作不规范,发球不标准,也算是童子功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添了不少乐趣,在岗时,每当职工文体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凑凑热闹,添点人气。退休了,打球成为我强身健体、丰富老年生活的好帮手,真是受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