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行:追寻红色记忆,感悟信仰力量!

宁静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5日,我们随西安旅游团2日游,(黄帝陵,壶口瀑布,延安圣地),今天是第二天最后一个景点:毛主席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革命圣地延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这座承载着中国革命光辉历史的圣地,犹如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让我一直都想去了解,这是我多年的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我们来到延安杨家岭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一张桌子,一把椅,一张木板床,那是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期间,毛主席就在这里简陋的环境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思考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很难想像,就在这艰苦的环境里,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此时此景强烈地振憾了我的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这简陋的窑洞里,在昏暗的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p><p class="ql-block"> 写下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毛主席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延安杨家岭朱德总司令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延安杨家岭刘少奇同志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同志住过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旧居,还有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住过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前面悬挂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相。</p> <p class="ql-block">当时会议室原貌。</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礼堂外貌!</p> <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至6月,毛主席在此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相。</p> <p class="ql-block">参加中共七大会议人员名单,都一一刻刻在石碑上,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当时延安的作战地图。</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央大礼堂的第一间房,是陈列馆,第一个镜匡就是当年陕北民歌《东方红》,每个旅行团的进来后都必唱这首歌。</p> <p class="ql-block">陕北民歌《东方红》!</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着毛主席和当时中央其他领导人的珍贵图片及原著……!</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种过的菜地,仿佛看见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劳做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由于日军飞机反复轰炸,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不得不撤离杨家岭,搬到相对安全的枣庄窑洞。</p> <p class="ql-block">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延安枣庄革命圣地!</p><p class="ql-block">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五大书记和彭德怀、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不屈不挠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枣庄幸福渠牌……!</p> <p class="ql-block">延安枣庄中共中央管理局。</p> <p class="ql-block">  延安枣庄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及中央书记处会议室,右边还有一个防空洞。 </p> <p class="ql-block">枣庄窑洞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  1944年至1947年,毛主席在此窑洞的这张桌子上写下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重要著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引了正确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我仰望毛主席的照片,仿佛把我带到19世纪40年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见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为了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探索,不分昼夜写作的身影,又一次震撼我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枣庄周恩来和张闻天住过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枣庄窑洞周恩来总理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枣庄窑洞张闻天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枣庄窑洞任弼时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王家祥和朱德住过的窖洞。</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住过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共中央书记礼堂</p><p class="ql-block">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在此期间,这座小礼堂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会议室。</p><p class="ql-block"> 1945年,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的决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政策。</p><p class="ql-block"> 除了开会外,这里还是中央书记处的餐厅,同时也用于举办舞会和放映电影等活动,丰富了当时中央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p> <p class="ql-block">枣庄内其他景点,以前这些地方种的许多大枣树。</p> <p class="ql-block">  枣庄内树立着中共中央五位书记处书记的铜像: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p><p class="ql-block"> 仰望这五位中共中央领导高大的铜像,仿佛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朝我们走来……!</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等建筑。1947年3月18日,由于蒋介石敌军的狂轰乱炸,为安全起见,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不得不又撤离枣庄,开始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  踏入延安,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标志性的宝塔山。它高耸入云,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宛如一位坚毅的卫士,默默地见证着延安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延安宝塔:为明代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通高44米,底边长4.6米。底层南北两面辟券门,南门额题“高超碧落”,北门额题“俯视红尘”。塔旁有明崇祯元年铁钟,20世纪30-40年代中共中央驻延安时,曾用它报时、报警。</p> <p class="ql-block">  山顶的延安宝塔原名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北宋庆历年间恢复重建,金大定九年以塔为标志建寺庙,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原塔倒后重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日军和国民党军因宝塔的地标作用未轰炸宝塔,使其得以完好保存。</p> <p class="ql-block">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宝塔山成为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吸引了大批向往革命的青年和知识分子来到延安,跟随共产党走上了中国革命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之一,2020年5月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p> <p class="ql-block">  延安宝塔山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延安革命纪念地旅游景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宝塔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城东,延河之滨,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海拔1135.5米。这里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宝塔山在隋代称丰林山,宋代改称嘉岭山,</p><p class="ql-block">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改称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延安宝塔左边摆放着一条巨大黄龙,像征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p> <p class="ql-block">  站在宝塔山下,仰望着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我的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敬畏之情。它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延安精神的象征,是无数革命先辈们坚定信念的寄托。在那个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年代,延安成为了全国进步青年心中的灯塔,他们怀揣着对革命的无限热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冲破重重阻碍,纷纷奔赴这片红色的热土。而宝塔山,就像一盏明灯,为他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宝塔山,我们来到《延安保育院》,当时革命烈士的子女,孤苦伶仃,无人照顾,党中央在延安此地建立了这个保育院,专门抽出一批战士照顾培养保护这群孩子的生活及学习……!</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保育院剧院,专场演出当时在保育院发生的故事情景……!</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延安,虽然早已褪去了当年的战火硝烟,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但我深知,这一切的和平与繁荣,都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梦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想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心中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仰之情愈发浓烈。</p> <p class="ql-block">  延安之行,追寻红色历史,感悟信仰力量!让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延安精神有了更真切的感悟。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要将延安精神代代传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