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酥润古道尽,梅竹深处有人家 ‍————2月16日休婺古道“扶车岭、浯田岭”户外徒步纪实

八月雪

<p class="ql-block">  皖南的天气就这样,立春后,春雨淅淅沥沥,一片“天街小雨韵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镜像。不过,行走在水墨徽州的百梅争妍、茂林深簧天地间,一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感觉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2月16日,驴友“绿树”召集了76位户外爱好者前往休宁县扶车岭、浯田岭开展户外徒步行一日游活动。</p><p class="ql-block"> 扶车岭和浯田岭我不熟悉,有人说这是休婺古道一段。问过土生土长休宁人南佛,告诉说扶车岭古道在休宁县岭南乡,当地人又称为“黄土岭”,而浯田岭是休宁县浯田村往五城方向,两处风马牛不互相及,我也感觉有点“南辕北辙”,一问“绿树”,果然回答是两地。</p><p class="ql-block"> 虽说扶车岭我不熟悉,但却是名不传经传之地。当年明代著名学者、政治家,弘治年间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的休宁人程敏政曾多次自婺源前往休宁,途经扶车岭时,见翠峰耸峙,群岭延绵,茂林修竹,泉水潺潺,由此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写下《度扶车岭将至大坂寄汪希颜佥宪》壮美诗篇“九仞峰头一线陉,东风残雪尚冥冥。泉声可入官商谱,山色真开紫翠屏。”</p><p class="ql-block"> 诗中用宫商乐曲和紫色屏风妙笔生花地描绘出扶车岭翠峰山泉的旖旎景色。据说,程敏政曾多次经岭南过扶车岭,每过必诗,除了给同乡同僚汪希颜写下上首诗歌外,还写下另外两篇《婺源七日与浯村大畈诸眷家别》、《下扶车岭山行饭三宝寺》。</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休婺古道从璜茅村官铺街就分为两条,一条过塔岭续走五岭古道,另一条翻扶车岭到下坦出休宁,而宋代前的古道是由江湾中平村,经大畈村,越扶车岭,至休宁璜茅官铺街。而我们要走的路线恰好就是从岭南林场翻过扶车岭到璜茅村官铺街,当然是休婺古道一部分。当年程敏政到此曾感叹此地山重水复“酒醒已过扶车岭,犹问前山第几重”。</p> <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13分两辆大巴车载着我们76名驴友沿着国道237高速公路风驰电掣到了黄土岭岭脚的休宁县岭南林场。一下车便看到阳光帅气的八爷,风趣逗乐的板鸭,号称诗圣的小白,娇美热情燕子跟她气宇昂扬的小项,摄技高超的同舟、厚道友善的小老胡,娇媚妙曼的千变、静心姊妹,风趣搞笑的牛魔王,慈祥乐观的老孙头,青春活力四射的欢庆,活泼可爱的张大英,窈窕可人的微笑和她的闺蜜小钱等,老友相见分外热情,大家说说笑笑地来到一幢写有“黄山学院实习林场”字样的大楼前。</p> <p class="ql-block">  绿树告诉说,这幢大楼是他一开始工作便居住过的地方,也是他人生第一站,那幢楼内侧偏楼楼底第一个房间就是他的宿舍。绿树满怀深情望着他曾生活过的茅屋,说起了当时热情燃烧的岁月,那时候生活和工作都很艰苦,身处这偏僻的深山老林中,居住着简陋的宿舍,总有一种“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凄凉感。</p><p class="ql-block"> 不过,岭南森林覆盖率达到92%,生植物种源十分丰富,常见的红豆杉、银杏满山遍谷,还有楠木、金荞麦、鹅掌楸、无柱兰、中华猕猴桃等枚不胜举,更有那凤仙花、羽叶报春和刨花润楠等,黑熊和舍雕也经常出没。站在扶车岭之巅,俯瞰脚下植物园绿色海洋,一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走四方”的豪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绿树告诉说,这片深山老林不仅记录自己人生轨迹而且也寄托着自己初心和理想。正是这里物种丰富,也成为森林环境保护基地和林业研学基地。果然,我们走不远的一片整齐的白墙黛瓦的平房墙上挂满了示意牌“林业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文化研学基地”,在一栋两层楼的办公楼墙上看见“岭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和“休宁县国有林场岭南分场”的牌子。墙上还悬挂着唐宋诗词,我抬眼一看便看到唐代诗人贾岛写的“寻隐者不遇”诗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或许成为岭南人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没多远,我们便拐进一条杂草丛生、荆棘密布的“巡护道”,绿树告诉说这是护林巡山的工道,也是我们徒步攀越扶车岭古道开始。我仔细一瞧,脚下枯黄乱草丛中裸露着不成规则黑褐色的青石板,也许岁月悠久,青石板已经残缺不全,高低不平了。沿着这崎岖不平的古道蹒跚前行,笑容可掬的张大英热心架起手机拍下了这一路段的光影。当路过一段油茶树枯枝老树时,千变和静心回眸露出甜美微笑,给早春增添生机,八爷跟小项也玉树临风尽显英姿。</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在乱树枯草中艰难前行,山林深处,古道被横七竖八野含笑和香果树乱枝覆盖着,阳光透过盘曲树枝枯叶落下斑驳的光影,欢庆、牛魔王等五位驴友伫立在一片杂木林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没过几分钟,大家走到了一座布满绿苔和野藤的拱形古石桥前,造桥年份不知,桥下因为冬季缺雨干枯,裸露出奇形怪状的岩层和形态各异的鹅卵石。想那雨水季节,这里必是泉水叮咚,瀑布飞珠溅玉的好去处。千变、静心等众美眉伫立桥头留下倩影。</p> <p class="ql-block">  过了古石桥便进入一个大峡谷,四周的杂林处却是用形状各异青石鹅卵石砌成的坝体,而谷底却是狼牙交错的岩石阵,在几块磐石下涓涓细流汨汨流淌,十分清碧。一阵清风拂面,栗树林发出沙沙声响,在空旷山谷中十分悦耳动听。我突然明白了,这里并不是山谷而是干枯的深潭,想那春雨连绵之后,这里必是幽潭清澈,碧波潋滟,定然再现出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奇景,憧憬中几位美眉纷纷招呼着留下倩影。</p> <p class="ql-block">  沿着干枯的山涧,我们继续前行。香果林和野栗林树叶繁枝遮天蔽日,凌空处也爬满不知名山藤,我们一会儿低头哈腰从空隙中钻过一会儿又沿着长满杂林陡坡奋力攀爬,有人打趣说,我们又要防天上又要看地下还要左顾右盼,没一会儿大家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山道越发显得陡峭,栗子树、油茶树、沥青树等杂林林木也越来越密,脚下石道已经不是青石而是裸露的布满绿苔的岩层,层层叠叠似乎无言述说着它悠久历史。快到山岩之巅,前方帅哥驻足在茅花草丛中留影,初春阳光辉洒下,魁梧的身姿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快到顶时,突然发现一座崩塌的路亭,只剩下一撇布满绿苔和爬满野藤的石墙,亭顶和其他四堵墙不知去处,尽显岁月的沧桑和年轮久远。</p> <p class="ql-block">  古道古亭古桥古树,总能让人遐思泉涌。古徽州人为了求学经商和生计需要,大多古道旁都修建有能遮风避雨的路亭,有着“五里一亭,十里一庙”传统,成为那个时代经贸昌盛和文脉春秋标识。</p><p class="ql-block"> 我曾路遇过徽饶古道的两座路亭,一座座落在江西上饶市浙源岭下途中,一色青石垒砌,内镶嵌一个落款日期为雍正九年(1731)年石碑,镌刻着“泗洲大圣”字样。</p><p class="ql-block"> 查查百度才知道,“泗州大圣”是民间传说中爱神和路亭神。当年“泗州大圣”是泗州临淮县一顽童,恶作剧地破了观音菩萨洛阳江募钱造桥之法,被观音菩萨责罚永远守护凉亭。后见其始终如一静守凉亭,就封他为“泗州大圣”。泗州顽少被封“泗州大圣”后,十分同情追求美满婚姻的痴男怨女,只要从“泗州大圣”佛像上挖下一点泥巴,偷偷地撒向对方,两人便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姻缘,比月下老人还灵验。这块石碑尽显出浙岭当地人美好的祈愿祝福。</p><p class="ql-block"> 另一座路亭在浙岭岭头上,一座马头檐的平瓦房,外墙挂有“婺源徽饶古道浙岭段燕窝亭”字样的省级文物保护公示牌。燕窝亭内是人字梁木架结构,内披砖墙上也镶嵌有一块石碑,碑文斑驳不清,隐约看见“道光……被字一百四十七号”等字样,不知其意。可见,路亭距今至少有着2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这时,头顶传来悦耳动听的说笑声。我抬眼看去只见岭头站着几位美女招呼着我们,我们一鼓作气登上岭头。跨过铁围栏,237国道的盘山公路出现在眼前。百米处一块“安徽省休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界碑”字样的界碑十分显眼,立碑时间是2016年8月,界碑上标明扶车岭地理坐标为北纬29度28分,东经为118度08分。</p><p class="ql-block"> 身材窈窕的微笑和她闺蜜小钱正倚靠在界碑上合影,其他帅哥美女们也纷纷簇拥上来拍照留念。此情此景,使我不由想起程敏政那首《度扶车岭将至大坂寄汪希颜佥宪》诗的下半段:“族数程汪今共盛,路当休婺此分停。一言鸡黍能成约,宾主谁当眼倍青。”诗中的“路当休婺此分停”说的是不是就这界碑处呢?</p> <p class="ql-block">  这时,八爷嘹亮嗓音在耳边响起:许多驴友去登瞭望哨了,你去吗?我一听,来了兴趣,招呼着八爷一块攀登。</p><p class="ql-block"> 沿着一条之字形的登山道,我们攀爬上休宁县国有林场岭南瞭望台。一座七十年代风格的楼房矗立在坡顶,平台上十几米高的瞭望铁塔凌空耸立,仿佛雄纠昂扬的哨兵,守护这片片山林。同舟、八爷、燕子夫妇等纷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走下瞭望台,便看见坡下有一泓清水的储水池,旁边竖立一块水泥牌。上刻有“兴林池”三个字,下还刻有一行小字“水是火的克星,台是林的护神”,落款为1994年8月,是纪念池名四周年而立。虽然不知其意,但肯定有着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兴林池不远处悬崖峭壁上,苍松翠柏悬挂着七彩旗在呼啸凛冽山风中列列作响。俯瞰峰谷间,翠峰耸立,丛林葱茏,峻岭逶迤,远方山脉气势磅礴起伏在蔚蓝天际边构成恢弘画面,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绿色山谷间黛瓦粉墙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绿色画面中,总给人一种“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如梦如诗感觉。八爷、燕子、千变、静心、同舟等帅哥美女纷纷拍照。没一会儿欢庆、板鸭、牛魔王、小老胡等驴友们兴高采烈到来,摆出阵势。留下这美好一刻。大家摆出形态各异的搞笑posi逗乐,欢声笑语在山谷中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中午11点我们走下公路拐进一条更加陡峭崎岖山道,山道布满杂树枝,茅花草、野山楂树等遮掩道路,长满杂草的山道泥泞打滑,路的外侧是很深的沟壑,稍不留神就会跌落,我们一边打着招呼一边相互搀扶,小心翼翼踩着雨后打滑的岩石路下山。</p><p class="ql-block"> 这时在一处缠绕乱枝藤曼的树丛间,小白如顽童似地悬吊在半空中,来回摇晃的滑稽神态惹得大伙哈哈大笑,欢庆和闺蜜也在密林深处合影。当我们屈臂弯腰钻进乱树丛,穿过杂林阵后,终于进到一大片竹林处。也许去年洪灾影响,山道上横七竖八倒下许多林竹,形成乱林阵。在一处竹林密集处,板鸭、小白、欢庆等帅哥美女合影留念。婀娜多娇欢庆半倚在翠竹旁留下倩影,小白也在一处杂草丛生荆棘前仰望天空,或许触景生情地酝酿他的诗作吧?</p><p class="ql-block"> 出了密林便听到一阵欢笑声,我循声赶去,原来牛魔王趴在地上,众美女作脚踢状,大家演绎出“众娇踏倒牛魔王”搞笑片段,一阵嘻嘻哈哈嬉戏闹腾气氛在旷野中弥漫开来。</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草甸、山岭,这迷人画面中,欢庆、静心、板鸭、小白等众驴友合影留下这开心一刻。大家载歌载舞兴致勃勃继续向前。隔了十几分钟,来到了一片开阔的枫树林,阡陌纵横田野开始泛绿,但密密枫树林仍然呈泛白青灰色,好似北方的白桦林。</p><p class="ql-block"> 此时,众驴友情绪激昂地表演各种开心剧目,有表演“仙女下凡”的,也有众仁双臂搭肩列成队列表演“老鹰抓小鸡”的,还有众佳丽欢歌劲舞表演“金陵十二钗”的,场面热烈欢腾,大家尽情欢呼雀跃,自在奔放,尽情度过这幸福快乐时光。千变等美眉们也留下娇媚多姿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时我们终于走出杂树林,在一堆巨石阵前,千变等美眉留影拍照。有人说这里便是璜茅村石英石生产基地,一块巨石经过切割打磨,在能工巧匠加工下变成晶莹润滑的大理石块,十几年前就成立了黄山恒源石英有限公司和黄山海龙石材有限公司两大企业专门生产这种石英产品。</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我们到了璜茅村,村头一块茂密茅草甸,阳光辉映下泛出金黄色泽,一种陌上芦花奇景让人内心怦然一动。千变、静心和欢庆等美眉们在草甸中留下倩影。</p> <p class="ql-block">  一进村,粉墙黛瓦的徽派房屋栉次鳞比,街巷纵横,古朴典雅。在一座徽派小院前,枝繁花盛红梅伸出墙外,微风吹过一阵阵沁人心扉的梅花香扑面而来。千变、静心姊妹俩情不自禁地簇拥在花枝下流连往返。</p><p class="ql-block"> 璜茅村隶属岭南乡。下辖10个村民组,有373户人家,全村土地面积2771公顷,其中林地1172公顷,耕地701公顷。虽说村子不大,但这里确是徽商古道必经之地,问及村街门槛前端坐的老人,老人说这十几里长的村街便是徽饶古道著名的官谱街。</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路出村便是一条宽敞马路,马路两边徽派风格村居错落有致,墙上一幅幅墙画惟妙惟肖,显露出淳朴雅致。璜茅村历史文脉厚重,民风淳朴,其中有三百多年古民居修建的胡氏纪念馆,详尽记载了璜茅村胡氏一族繁衍发展的历史文化,民居是胡氏后人花费30多万元自发建成。最值得骄傲的是曾在我国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以及“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领域有所建树清华大学副校长胡东成祖籍就是岭南璜茅村,胡教授对家乡有着一种特别深厚的情感,曾在《黄山日报》上撰文《我的休宁情结》,深情叙说着对家乡的眷念:“我对于休宁有着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因为我的祖籍也是休宁。尽管我的祖辈好几代以前早已离乡背井,尽管老人一代一代的离开人世,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休宁人”。</p><p class="ql-block"> 绿树说璜茅村还是革命老区。1934年11月24日,方志敏率军团部暨20师经德兴、婺源塔坑挺进璜茅村。12月7日在璜茅兵分两路,一路经新岭脚,一路经千金坦,真奔北斗,与当地国民党反动武装展开激烈战斗,烧毁村口东北山坡两座敌军碉堡,经过红军指战员英勇杀敌取得胜利,大部队通过北斗直抵五城、龙湾……至今村民们还传颂着红军在璜茅村宣传抗日,动员村民参加革命,群众纷纷踊跃参与情景。看着绿林葱茏山谷、阡陌纵横田野,我似乎看到烽火连天战场,旌旗猎猎、军号哒哒中,红军战士英勇厮杀,顽强战斗场景。</p> <p class="ql-block">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中午就餐点“和谐饭店”,八爷热情招呼我,拿出久藏杨梅酒,醇厚酒香微醺下,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农家菜馆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赶赴龙田乡的浯田岭。座落在浯田岭下的浯田村,山峦起伏、翠岭环绕,清澈见底的龙田河蜿蜒东去,村子水口近800年树龄的古木参天,耸立挺拔在那。沿河两岸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溪水碧波粼粼,踏入跨河木桥,初春田野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让人顿感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走过木桥,桥头一个橘黄色的长方形坐亭,顶框上镶嵌着白色艺术体字形“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十分暖心。田畦上还竖立着一个个圆形凉亭,挺有艺术创意。八爷顿足洒脱地留影,燕子跟美眉们欢笑地簇拥上前,小项夫妇好似新婚燕尔端坐其中,驴友们个个笑逐颜开地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一行美眉们走在阡陌纵横田野间情不自禁唱起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的谱写的《乡间小路》,有的美眉手舞足蹈起来。</p><p class="ql-block"> 没一会,我们沿着田埂路步入了一座丘陵,随后就踏进铺满枯黄树叶山道,细细端详,在枯叶乱枝间裸露出黑褐色的石板,时间久远使得铺就古道石板残缺不全。同舟忙不急迭地拍下众帅哥美女踏入浯田岭古道场面。在一排颀长白杨树前,八爷回头微笑地招呼我们,而几位窈窕美眉倚树留下美影。</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座水库便见到漫山遍野翠绿欲滴的茶园,一垄垄的茶棵犹如绿色长龙蜿蜒盘曲在丛山峻岭间,高低起伏,层层叠叠,美眉们争先恐后地步入茶园,三五成群地拍照。</p><p class="ql-block"> 跨过一座水泥桥,绿树葱茏虚掩着一幢幢粉墙黛瓦村居,桥下溪水碧波荡漾,远处参天古树和一丛丛芦苇倒映在清澈溪水上,犹如一幅徽州山水水墨画。村头的一个丈把高的新能源路灯上写着“阜田”标识,这应该就是商山镇的阜源村。</p> <p class="ql-block">  踏进山村,茂林修竹,梅花飘香,粉墙黛瓦民居错落有致,一座石坝横亘在清澈山溪上,坝下激流直泄,飞珠溅玉,众美眉纷纷下坝戏水留影。而另一位美眉爬到对岸树干上摇手示意。</p><p class="ql-block"> 此时一群鸭子在头鹅带领下在溪水中碧游曳,像是欢迎我们,两位天真无邪女娃睁着大大眼睛上下打量这我们这帮不速之客,随后,欢快奔跑在乡间小路上。这种安详恬静悠然的画面让人不免想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路过山溪时,看见一位美少妇在溪水中洗衣,我招呼问,咋还没出去打工?她笑着回应着,过两天就要离开去横店上工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51分我们路过千亩茶园,抬眼远望,远山竹海苍松郁郁葱葱,涯灌芊萰,潜荟葱茏。板鸭、静心、千变、欢庆欢呼雀跃在碧海绿波似的茶园中,小白舒展四肢躺在茶海里,大伙兴致勃勃地打趣喧闹,山谷回荡着一片欢歌笑语。</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向前,路过一个陡坡沟壑,大伙相互搀扶着走下陡坡。沿着高低不平的田埂路,穿行在一大片黄绿相间田野中,大家纷纷在茶园,竹林前合影留念。此时,夕阳辉映下,远山近林一片辉煌。</p><p class="ql-block"> 十几分钟后,我们又走到一座碧溪环绕的古村落,一条拦河坝矗立在清溪上,微风吹过,波光粼粼,沿岸古树葱茏,粉墙黛瓦,尽显“小桥流水人家”徽风古韵,同舟跟几位美眉忙拍照留影。有人告诉说,对岸就是长干村的汪溪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前行,在一座古桥上,当地农户赶着太阳晒着被褥,欢庆作出了一个“军嫂赶缝被褥上前线”的拥军造型,赢来大家一阵欢笑。</p><p class="ql-block"> 有人介绍说,我们到过的浯田村具有革命光荣传统,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龙头村便是中共浙皖特委领导下的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第三区委、中共休宁(龙头)县委的所在地。当年党组织在这里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组织群众送军粮缝衣送被支持红军开展游击战,用鲜血生命谱写壮丽史诗。</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欢庆跟几位姐妹在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巨幅标语前合影留念。而板鸭、高手、欢庆等众驴友在桥头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经过一户人家,户主正兴致勃勃说起当年的典故和村史,牛魔王等倚靠门框留影,我细细端详,发现这古色古香民居的门楣和窗棂上都有精美壁画,那戏文中人物栩栩如生,我忙按下快门拍下这精美画面。</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26分,我们踏上返程的大巴,回首遥望,翠峰峻岭,粉墙黛瓦,绿海茶园都渐渐远去,大家还沉浸在所见所闻的欢乐中。</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此刻把握的幸福。也许,走古道穿古村品土菜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身心愉悦的感受,也不仅仅让我们在欢聚中获得他人的关爱和友谊,而是在山野人家纯朴善良和历史沧桑的文化传承中受到了洗礼,激发出我们深爱这块热土和群体的真挚情怀,这或许正是绿树、高手发起人初心所愿。</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均选取同舟,张大英等驴友,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