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不过是个讨生活的普通职员,近来却老是被“老师”这一称呼所困扰。头一回听到别人这么叫我,我就浑身不自在。虽说这称呼里似乎带着点尊重,可那随意又泛滥的叫法,实在让我心里别扭得很。</p><p class="ql-block"> 稍微留意下,就会发现这种现象简直无孔不入。打电话交流时,“老师”二字像连珠炮似的往外冒。互相打招呼,不管对方有没有真学问,张口闭口就是“老师”。每次听到这样叫,我都觉得耳朵受虐。</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这个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人们交流越来越图简便。在这种风气影响下,“老师”这个原本专属于教育工作者,满是神圣感的称呼,正一步步变味,成了随处可闻的平常招呼。不管是热闹的街头巷尾,还是货品满满的商场店铺,又或是常去的理发店,“老师”的喊声此起彼伏。这样滥用“老师”,根本不是敬重教师群体,反而是对这个庄重又崇高称谓的亵渎。</p><p class="ql-block"> 从根儿上讲,“老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尊称,当然也泛指传授文化、技术,或者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追溯起来,“老师”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这儿的“老师”说的是那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老师们不光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品德的引路人。他们言传身教,为社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千古名言,清楚地说明了老师的职责——既要传授学业知识,又要帮学生解开为人处世的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正因为这样,“老师”这个称谓,远不只是职业身份的标识,更是对智慧、品德和奉献精神的高度赞誉。</p><p class="ql-block"> 可随着时代变了,“老师”这称呼的内涵慢慢被冲淡。在商业场所,销售人员为了跟顾客套近乎、多卖点东西,张嘴就喊顾客“老师”;服务行业里,工作人员为了显得客气,也频繁用这个称呼;网络上更是滥用成灾,不管是分享生活的博主,还是发表观点的普通网友,都被随随便便叫做“老师”。这种滥用,模糊了职业界限,严重破坏了“老师”称谓原有的庄重和神圣。现在,大家听到“老师”,脑子里头不再先想到那些在教育一线默默奉献的辛勤园丁,而是把它当成普通的社交用词。</p><p class="ql-block"> 这种滥用“老师”称呼的现象,对教育工作者太不尊重了。教育工作者们凭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他们精心备课,就为给学生上好每堂课;他们耐心辅导,帮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学习难题;他们关心学生生活和心理,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本该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可与尊重。可“老师”称呼被随意滥用,这份尊重就大打折扣。人们渐渐不把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当回事,把他们和普通从业者混为一谈,这无疑是对他们崇高职业的贬低。</p><p class="ql-block"> 更严重的是,这种滥用还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社会影响。当“老师”失去原本的庄重神圣,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能降低,对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也不再珍惜。长此以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会被削弱,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毕竟,一个不尊重知识传承、不重视教育的社会,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虽说在艺术领域,像绘画、音乐、舞蹈这些方面,人们叫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前辈“老师”,是表达对其艺术造诣和传承精神的敬仰;在技能传承方面,比如传统手工艺、工匠技艺等行业,称呼资深从业者为“老师”,也是认可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传承贡献。但这得建立在对方真有本事、品德修养也值得认可的基础上,不能不加区分地乱喊。</p><p class="ql-block"> 总之,“老师”这一称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崇高的职业精神,不该被随意滥用和亵渎。看到如今这称呼被这般随意对待,着实让人感到惋惜与无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