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为贯彻落实全市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学校新学期教科研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全面落实各项教学常规要求,实现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2025年2月21日下午,滨湖中学隆重召开了2025年教科研工作会议,会议由教导处王江波主任主持。</b></p> 政策•规划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教科室张茂龙主任传达了《2025年全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要点》,并宣读了学校制定的《滨湖中学2025年教科研工作计划》。张主任的讲话为全体教师明确了新一年的工作方向,也为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指导。</b></p> 回眸•展望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丁家富校长回顾了滨湖中学过去一年中在教育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传达了枣庄市教科院和滕州市教研室2025年分别要开展的“五达标”活动和“九大工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做了全面详实的要求。他强调,全体教师应以学校实际为出发点,共同探讨和规划未来教科研工作的方向与策略,确保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p> 领航•致远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范光琳发表了重要讲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要有“课比天大”职业素养。全体教师要将课堂视为不可侵犯的“神圣殿堂”,敬畏课堂的每一分钟。以敬畏之心守护课堂,以专业能力点亮学生,以人文关怀塑造人格,以终身学习推动创新。深度备课,精心设计,赋予课堂情感与生命力,认真上课,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以生为本,耐心辅导,诲人不倦,静待花开,做有灵魂的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二、要有“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以学生的成长需要、认知规律和发展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重构师生关系,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善于“留白”,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不急于求成,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场域”,老师像园丁一样提供阳光、土壤、支架,然后静待每一株“幼苗”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三、要有“将落实进行到底”的职业追求。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走好从理念到行动的“最后一公里”,用“纳米级精度”落实细节,树立质量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用“马拉松的耐力”对抗职业的倦怠,昭示坚守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四、要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团队精神。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做好“一课一研”“一课一思”工作,学科组、备课组将教研活动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形成合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加强班级教学团队建设,班主任老师与科任教师多交流,做到班级管理信息同步共享,形成班级管理齐抓共管的格局;执行校长、年级主任抓好级部教学团队建设;政教处抓好班主任团队的建设。不同层面形成合力,要从“各自为战”做到“共担使命、荣辱与共”,要从“物理组合”形成“化学反应”,每一位老师既能作为“独一无二的齿轮”,又能嵌入“精密咬合的钟表”。这样,我们滨湖中学这个教育命运共同体就拥有了精卫填海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五、要有“不断精进”的学习理念。科技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要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紧迫感。要以终身学习为信仰,在专业深耕和跨界突破中持续迭代自我。让我们成为永不停歇的“核聚变体”——在持续的能量释放中,照亮滨中学子的求知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六、要有“砥志研思”的教科研精神。全体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注教学研究,以批判的思维破解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育难题。精准选题,创新方法,转化成果,为提质强课,赋能助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全体滨中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用科研赋能教学,用智慧点亮课堂,以创新为突破,以实干为底色,真抓抓真,实干干实,攻坚克难,努力打造城区西部农村教育的新高地,再创滨中教育的新辉煌。为擦亮"善城善教,学在滕州"品牌,贡献滨中力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 影:施治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审一校:王江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审二校:徐文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审三校:丁家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