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我老家一侧南望,因白云寺而得名的佛宝山,崇山峻岭,重岩叠嶂,起伏延绵。林海茫茫, 郁郁葱葱,植被丰富,一碧千里。约5000余公顷。积蓄和保护着充沛的地下水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边秀丽的齐岳山,莽莽苍苍,云遮雾绕,气势磅礴,新奇秀丽,山花烂漫。长达数百公里。怪石嶙峋,千沟万壑,天山共色,如画如诗。滑雪场、跑马场、风力发电。地下宝藏丰富。是集旅游、资源丰富于一体的宝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卾西的母亲河,八百里清江发源于壁立千仞、云雾缭绕的齐岳山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福宝山、齐岳山、清江水,滋养了后坝一代又一代山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云寺下的石朝门村,是段氏家族发祥之地,三百年左右,后坝段氏族的祖先凭超人的智慧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劳作,留下了空树坪、付家坝、威灵宫、石朝门、老观庙一座座古色古香,飞檐峭壁,雕樑画栋,青砖黛瓦,不可多得的亭台楼阁。 古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段氏文化底蕴。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引领着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古建筑的宁静与深邃。古老的建筑,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感受那份独特的千姿百态美,彰显段氏祖先的智慧和创业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更珍贵的是段氏祠堂,在一片开阔的土地上,高耸于天地之间,巍峨的殿宇,朱红色的大门,如同一座神圣的宫殿,承载着段氏家族的厚重文化历史与传承。屹立在石朝门这块肥沃古老的土地上,是段氏族人的象征,是弘扬家风家教,怀恋祖宗,议事的聚集地。祠堂是维系家族血脉的地方,也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枝繁叶茂起着重要和秉承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土生土长的牟家沟,老屋旁长着很大一棵古树,几人牵手才能围拢。究竟多少岁月?无从考証。枯身、老干、极富生命力,人们叫它杉柏树。因为树古老,被人们神话。哪家有灾难病魔,都会拿着供品去祭拜,求保平安。谁家小孩多灾多难,带着小孩去磕头烧香,拿着红布套在树枝或树干上,让树神保佑小孩健康成长。这颗古树不知成了多少小孩的干爹。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要跟随大人,端着团年饭菜去敬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树是落叶乔木,春夏秋季节树叶梦密,像一把园园的绿色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是牟家沟的一个重要标志。树更是鸟儿的天堂。虽鸟类众多,但它们相处和谐。早晚鸟儿汇集在一起,相互鸣叫,好像悠扬的琴声、亦是弹奏的古筝。悦耳动听,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美的享受。晚上有一种鸟按时鸣叫,老人们叫它“更”鸟,每隔两个小时叫一次,那时没有时钟,大人听鸟叫来判断夜里的时间。叫上两次就会督促小孩去睡觉。大自然的神奇,无处不在,让人赞叹不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面对这一株千年古树,我在想,在树的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人类之于古树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朝代更迭,春来秋往,灰飞烟灭,树是人非。秦皇汉武,不也化作粪土么?而树,则千年葳蕤,万年长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老屋门前几块梯田,下面是一条小溪,因为小溪的上游有几个天然的泉眼为源。溪虽然不大,但长年累月绿水长流。垂柳依依。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河水轻轻蕩漾着柳树的倒影,跟随着自然规律的呼唤,流向远方,融入清江,浸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河道转弯处的沙滩上,一群群光着身子的小屁孩,趴在地上吸地坝烟【地坝烟是在地上钻一个眼,装上一袋土烟,周围斜插几根空心草管,把烟点燃,趴在周围用口吸烟。】有时扭打在一团翻滚嘻闹。小河对于他们,就是童年时天堂般的乐园。临水深处安放几块青石板,青春靓丽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在青石板上捶洗衣衫。哼着小调,那有节奏的捶衣声,就像一首首动听的山歌,表达着她们心中的款款情愫。装点着山乡的自然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河、沙滩,流淌和沉淀着儿童们的天真和快乐,滋生着山民们对美好生活纯真而朦胧的向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这一切早已远离了我们。倒不是因为斗转星移光阴荏苒,经典的古建筑、古树、小河疲惫了自己曾经的活力而消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而是人为的破坏,让这些曾经的辉煌永远遗失,是时代的悲剧。是石朝门村民的巨大损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以阶级路线斗争为纲的年代,破四旧立四新,越穷越光荣的怪圈中,一面面“农业学大寨”的红旗,挿遍了山野大地。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天要拉长,地要扯宽”。这弯弯曲曲的河道,老坟,祠堂占用了那么多良田肥地,和资本主义一样罪孽深重,必须掘坟开河撤出古建筑。于是,在狂热的极左路线的驱使下,几十人起早貪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挖了一条笔直而浅窄的小水沟。毁掉这条流经了几千年的小河,毁掉了这片土地的生命源,毁掉世代与村民相伴的吉祥风水。但谁敢不从?谁能戴得起抓革命促生产,破坏农业学大寨的帽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建筑古祠堂是封资修的象征,是地主阶级的遗产 。谁敢提出来保护?谁提出来谁就是阶级敌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党的方针政策。帽子、棍子就会上身。 从此,一条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小河,古树、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祠堂。在高压的政治运动中逐渐消失。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永远定格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试想,石朝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这些古老的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是不是能给石朝门今天的村民带来财富?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彰显石朝门的荣耀,后人为之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我心中这片土地,辉煌与落寞如影随形,心酸与希望交织共生。</i></b></p> <p class="ql-block">蛇年春节于广州东莞附近几个县市,看到游人们对古村落,古树犹感兴趣。有感而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