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弄枫街道曼弄枫社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傣族古寨,始建于傣历142年(公元780年),最初名为曼撇阁,后在傣历185年(公元823年)迁至现在的田地上方的平坝处,改名为曼贺纳,意为“田地上头的村寨”。</p> <p class="ql-block">当我踏入这充满异域风情的曼贺纳古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具有泰国风格的大门。大门两侧的大象雕像仿佛是忠诚的守护者,静静地守卫着这座千年古寨的入口。这让我瞬间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傣族文化氛围,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自然村寨是一个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傣族古寨,曾是傣王的居住地。这个村寨的名字富有诗意,“曼”代表村寨,“贺”意为上面或上头,“纳”则指稻田,整体意为“稻田头上的村寨” 。</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傣族社区,这里保留了最早的傣屋。整个寨子充满了自然风光,商业设施也很丰富,有美食、土特产、民宿和傣族饰品等。</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门,便看到了曼贺纳的大门牌坊。牌坊上用中文和傣文写着村名,曼贺纳三个大字非常醒目,这不仅体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方便了游客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块木制牌匾出现在眼前,上面写着“曼贺纳自然村寨”。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承载着这个地方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像是一个无声的向导,指引着人们深入古寨,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游客中心,这是一座两层楼高的木制建筑,里面有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这里为游客们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服务,无论是咨询还是休息,都能让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从这里出发,可以更加方便地游览整个古寨,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景洪曼贺纳古寨的一口古井是傣族村寨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这口古井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古井的井罩设计独特,通常由青砖和水泥筑成,井台平整,井筒用青砖砌成。井罩上常有精美的雕刻和镶嵌的小圆镜,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井的外观,也象征着井水的清澈和傣家人心灵的纯洁。</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的人们对水格外虔诚,每年都会举行祭井日活动,清理井内淤泥和周围环境,彩绘井罩,以示对水源的敬重。这种传统习俗不仅保持了水质的清洁,也加深了村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保护意识。</p><p class="ql-block">游客在曼贺纳古寨可以近距离观赏这口古井,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古井周围的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的古纳卡是西双版纳保存完好的傣族文化园,被誉为城市中的千年古寨。<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纳卡在傣语中寓意“吉祥如意”,反映了老一辈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span></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始建于傣历142年(公元780年),最初名为曼撇阁,后来迁至现在的田坝上方,改名为曼贺纳。这里曾是傣王的居所之一,保留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吊脚楼、茶柱、织棉技艺、银饰和普洱茶等。古纳卡不仅展示了傣族的传统建筑风格,还通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傣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来到一栋木质吊脚楼是傣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情。这些吊脚楼多为两层栏杆式民居,采用实木建造,一层为吊脚设计,可以抵御湿热的天气;二层多为起居室,设计有三角多檐和孔雀、大象的雕刻装饰。</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这里摆放着各种木制家具和工具,桌子上堆叠着篮子和其他杂物,仿佛是一个临时的工作台或者展览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农具陈列一</span></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的吊扇缓缓转动着,原木搭建的天花板上灯光柔和,整个空间给人一种质朴而温馨的感觉。在这里,我仿佛能看到村民们日常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他们简单而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农具陈列二</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许多售卖陶器的柜台。店内的陶瓷制品琳琅满目,从花瓶到水壶,应有尽有。这些陶器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每一件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我走进一家小店,仔细端详着那些精美的陶瓷,仿佛能看到制陶师傅们精心制作的场景,感受到他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明初钱祖训所著《百夷传》称: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是由妇女世代相承的。</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5。</p> <p class="ql-block">景洪曼贺纳古寨的傣族陶瓷技艺简介:</p><p class="ql-block">一、技艺特点</p><p class="ql-block">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是景洪曼贺纳古寨的一项古老工艺,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代原始制陶的特征。其特点在于泥条筑盘和慢轮手工制作,需要心眼手脚配合,一只手拨动控制慢轮,另一只手单手筑盘成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陶瓷陈列一</span></p> <p class="ql-block">二、制作流程</p><p class="ql-block">在制作过程中,手艺人会在器物成形后,在器物内部垫上鹅卵石,然后用刻有纹样的木拍在器物表面轻轻拍出纹印。这种制作方式不仅体现了先民的古老智慧,还与傣族人的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傣陶也被称为“有信仰的陶”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陶瓷陈列二</span></p> <p class="ql-block">三、传承与制作限制</p><p class="ql-block">在傣族,只有妇女才能继承这门手艺。制作傣陶耗时且烧制繁复,因此往往等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或聚集几家邻里的再一起烧制。</p><p class="ql-block">以上信息展示了景洪曼贺纳古寨傣族陶瓷技艺的独特魅力和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陶瓷陈列三</span></p> <p class="ql-block">在古寨中游览,我发现了一个售卖手工艺品的摊位。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成为了游客们带走美好回忆的最佳选择。我忍不住驻足欣赏,被这些充满创意的作品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永久傣族 傣族手工造纸</p><p class="ql-block">在和她们交流中知道了傣族手工造纸的独特的技艺</p><p class="ql-block">2006年,傣族手工造纸被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云南省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下面就景洪曼贺纳古寨的傣族手工造纸简介一下</p> <p class="ql-block">景洪曼贺纳古寨的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这项技艺不仅展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傣族手工造纸技艺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使用桑科植物构树的树皮作为原料。整个造纸过程严格遵循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五大步骤:浸泡、蒸发、捣浆、浇纸和晒纸,共计11道工序1。</p> <p class="ql-block">傣族手工造纸的具体步骤包括:</p><p class="ql-block">浸泡:将构树皮浸泡在水中,使其软化。</p><p class="ql-block">蒸发:将浸泡后的树皮进行蒸发处理,去除水分。</p><p class="ql-block">捣浆:将蒸发的树皮捣碎成浆。</p><p class="ql-block">浇纸:将浆液均匀地浇在特制的纸模上,形成纸张。</p><p class="ql-block">晒纸:将浇好的纸张放在阳光下晒干。</p><p class="ql-block">在整个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这使得造出的纸张纤维韧性极佳,能够长时间保存,具有防腐防蛀的特性。</p> <p class="ql-block">傣族手工造纸不仅用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抄写,还广泛应用于民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现代用途更加广泛,可以用于包茶饼、做笔记本、灯罩、扇子、装饰画等。这种纸张因其韧性强、无毒、透气、吸水、耐磨、耐用、不易破损的特性,保存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处处都是傣族的元素符号</p> <p class="ql-block">注意看看,吊脚楼内的一楼木柱子全部都是方形的,你知道为什么吗?答案是:防蛇!!!曼贺纳古寨的吊脚楼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还保留了傣族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在古寨的一个角落,我发现了一家民族风手工艺品店铺。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包包以及一些装饰品。我走进店铺,看到一位女士正在挑选商品,她专注的神情让我也忍不住加入其中。这里的每一件商品都充满了民族特色,让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民族小商品店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民族小商品店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民族小商品店三</span></p> <p class="ql-block">走出店铺,我看到一个孩子站在一座泰式风格的房子前,他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的模样。在这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感受到古寨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一栋两层楼高的建筑,它采用竹子建造,屋顶覆盖着瓦片。建筑物前面种有一些植物作为绿化带,旁边还立有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我在版纳很想你”。这栋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p><p class="ql-block">景洪曼贺纳的竹屋,是西双版纳地区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竹屋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以其简约、自然、实用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这些竹屋不仅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更是西双版纳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一定不要错过这些充满魅力的竹屋,它们将会为你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p> <p class="ql-block">景洪市曼贺纳古寨,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村落,其房前绿植不仅为古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更是当地生态智慧与生活美学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村寨四周是新建的高楼大厦,但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格。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曼贺纳古寨如同一颗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珍珠,静静地诉说着过往与现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景洪曼贺纳古寨的傣族烤鱼非常美味,是游客必尝的美食之一。</p><p class="ql-block">路过烧烤摊位,被扑鼻的香味而停下了脚步,排个队等侍中...</p><p class="ql-block">点了一份傣族烤鱼正在烧烤中...</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不仅是傣族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傣味的发源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原生、新鲜、美味的傣味盛宴,尤其是傣族烤鱼,香香嫩嫩,超级好吃。</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的傣族烤鱼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新鲜的食材著称。烤鱼外焦里嫩,配上特制的调料,美味无比。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正宗的傣族烤鱼,感受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景洪市曼贺纳古寨,房前绿植葱郁,芭蕉、棕榈与热带花卉交织,既美化环境,又彰显傣族生态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宁静宜人的村落风光。</p> <p class="ql-block">很多古老的木质吊脚楼没有过多的修缮装饰,反而显得更加古朴。整个村子不大,本地人口也不多,但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原生态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进曼贺纳古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点缀在房前屋后的绿植,它们不仅是自然之美的展现,更是傣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绿植的种类繁多,从郁郁葱葱的热带乔木到婀娜多姿的花卉,再到那些看似不起眼却生命力顽强的草本植物,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态图景。</p> <p class="ql-block">这些绿植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古寨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看,游客走在古寨街边,被一屋前绿植吸引拍照留影啦!</p> <p class="ql-block">古寨居民对于绿植的选择与布局,透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们善于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成为了古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寨中,可以看到老人们在屋下正在交谈,沏茶聊天,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真的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好地方。无论是散步、聊天,还是找个地方静静地坐着,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宁静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漫步中可以亲眼看到如何制作饰品过程</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的寨子保持着原生态的风貌,没有太多的商业化痕迹。</p> <p class="ql-block">在古寨中,我还发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这座房子由木头建造而成,屋顶覆盖着瓦片。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我站在房子前,仰望着它,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这座建筑不仅是古寨的象征,更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保留着传统的傣式吊脚楼,这些吊脚楼是两层栏杆式民居,以竹楼和木楼两种风格为主。建筑多采用实木,一层为吊脚设计,可以抵御湿热的天气。二层多为起居室,三角多檐设计,孔雀、大象的雕刻装饰充满了浓郁的傣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傣族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这种建筑形式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其既适应热带雨林的温热状态,又利于通风干燥,还能防毒蛇野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有着典型的黑白灰布局,设置露天空间作为功能对外区域,光照充足。外廊是半室外空间,有屋顶无外墙,作为内外空间的过渡。而堂屋卧室为私密空间,功能对内少量开窗,体现了傣族人的空间智慧。</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的房顶上铺着青瓦,俗称“鱼鳞瓦”,具有历史的痕迹和沉稳的气魄。同时,吊脚楼还是傣族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是傣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充分</span>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span style="font-size:18px;">吊脚楼更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寨中,我看到了一栋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木质结构房屋。房顶采用斜坡式设计,并装饰有多彩的檐口和翘角等元素。这栋建筑独特的外观吸引了我的目光,让我忍不住驻足欣赏。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寨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古寨的一个角落,我发现了一家店铺。店铺门前摆放了许多盆栽植物,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店铺内部则展示了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药材膳品以及中医诊疗服务。我走进店铺,看到一位师傅正在为顾客提供诊疗服务,他耐心地解答着顾客的问题。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更加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房前的绿植,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画卷,每一抹绿都透露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岁月悠悠,石径斑驳,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回响着往昔的喧嚣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星落音乐餐吧门前种植许多的绿色植物,这些绿植还承载着傣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之情。在傣族文化中,自然被视为生命的源泉和精神的寄托,因此,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了他们世代相传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敬仰,让人心生敬畏,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只想静静地坐在古宅的门槛上,聆听风穿过古巷的声音,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和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玉美女傣族传统服饰店</span></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寨的石板路上,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声脚步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告诉老墨 我在版纳 拾间民宿</span></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傣族村寨,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千年传统中的精致细腻。</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居民小组位于景洪市曼弄枫街道曼弄枫社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且较好地保存了傣族传统特色和习俗文化的古村寨。曼贺纳居民小组分为老村和新村两个区域。老村完整地保留了傣族村寨古村落原貌,被打造成古纳卡傣族文化旅游村;新村则按照“样式基本统一、层高基本统一”的原则进行自建房建设。</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居民小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5年前,当时这里是一个叫“曼撇阁”的傣族村寨,全村只有13户人家。1956年进行土地改革后,曼贺纳开启了美丽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改居、引入文化园、落地物业管理服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曼贺纳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傣族干栏式建筑和文化习俗,还发展了丰富的旅游业务,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居民小组在每月单周的周末会举行民族特色赶摆活动,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手工艺品,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此外,曼贺纳还建成了一系列民宿酒店和特色美食餐厅,直接吸纳了大量村民就业,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24年以来,曼贺纳累计接待游客31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达到400余万元。</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游览,我深深爱上了这个隐藏在城市中的千年古寨——景洪市曼贺纳古寨。这里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每一座建筑、每一件手工艺品、每一个微笑都让我难以忘怀。我相信,这里的故事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吸引更多的人来探寻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2.12</p><p class="ql-block">地点:景洪曼贺纳古寨</p><p class="ql-block">文字:网络</p><p class="ql-block">拍照、编辑、文字:蒋蔓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