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宁波慈溪</p><p class="ql-block">慈城蛇年初六,趁着高速公路还是免费,赶个末班车,和家人从上海自驾来到了宁波,8点出发,3小时就到慈城,第一站就近到了慈城,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中饭宁波年糕团,有咸和甜二种口味,咸菜笋丝,黄豆芝麻粉,味道鲜美。</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慈城,即慈溪县城之简称,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据史书记载:汉大儒董仲舒六世孙——东汉孝子董黯,幼丧父,养其母,笃孝且敬。母疾,思饮溪水,远莫能致。孝子筑室溪旁,汲以进饮,母疾遂愈。于是以慈名溪,以溪名县。</p> <p class="ql-block">慈城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东与洪塘街道、前江街道接边,东北与镇海区九龙湖镇接界,南临姚江,与海曙区隔江相望;西及西北分别与余姚市河姆渡镇、三七市镇接壤,北与慈溪市隔山为邻。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慈城解放路8号。2023年,慈城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8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43.92亿元,同比增长10.2%;规上工业总产值 680.0亿元,同比增长8.6%。</p> <p class="ql-block">慈城历史悠久,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活动。夏、商、周时,按《禹贡》九州之说,今之慈溪,为扬州之域。春秋时,慈城境属越国,称句余。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并吴,越王勾践在今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建句章城。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现境遂为楚国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以吴越之地设会稽郡,治在吴州(今苏州市),领县二十六,句章为其一,治在城山渡句章城(今慈城镇)。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直至唐初,今慈城全境一直属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县置鄞州、姚州,慈城境属鄞州。唐武德八年(625年),废鄞州,更置鄮县,今慈城镇属鄮县地。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鄮县为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以地属四明山区,设明州以统之。慈溪建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县治设于今慈城镇浮碧山下。唐乾元元年(758年),隶属浙江东道明州。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国以明州为节镇,置望海军,慈城属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属明州,隶两浙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庆元元年(1195年),属庆元府,隶两浙东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庆元路。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慈城属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慈城属宁波府。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因县令失官印,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清,仍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民国3年(1914年),隶属会稽道。民国36年(1947年),境内建有孝中镇、江屿乡、云湖乡、汶溪乡(部分)等乡镇。1949年5月24日,慈城解放。1950年4月,孝中镇分为孝东镇、孝西镇,江屿乡划分为赭山乡、黄山乡、半浦乡。1951年8月,孝东镇、孝西镇合并为慈城镇。1954年10月,慈溪县境调整,慈溪县政府驻地迁至浒山,慈城镇划归余姚县。</p> <p class="ql-block">慈城历史悠久,其文化体系丰富多样,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太子太傅、都乡侯阚泽设立书堂(地址在今之慈湖中学),开当地儒学之风气。而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的清道观,后来成为浙江的道教中心和浙东著名道观。初建于宋雍熙元年(984年)的慈城孔庙,则是浙东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孔庙,彼时为县学。又有慈湖书院、宝峰书院等著名书院,形成以孔庙为枢纽的官学和以书院为核心、私塾为基础的私学相辅相成的教育名城。县名慈溪与县治慈城,均因汉代孝子董黯而得名。慈城的许多地名都与"慈"有关,有着丰厚的慈孝文化资源。慈城还商贾辈出,北宋年间的冯氏就以经营药业致富;当代不少"中华老字号"如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广州敬修堂、宁波冯存仁堂等均系慈城人创办。在成衣业、银钱业、近代工商业,慈城人也均有卓越建树,是宁波商帮的先驱与中坚人物。慈城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共8个点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共18个点位;市级及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及区级文物保护点67处。尤其是慈城古建筑,清乾隆以前的大型建筑就有100多处,而且规模大、门类多、散布范围广。慈城也因此成为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和江南古建筑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耕读文化千年的古县城史,成就了慈城儒风蔚然、师古尚学、名人辈出。科举制度的推行,推动着慈城的耕读文化不断地发展演绎,崇学尊儒、书院成林在这里盛行,慈湖、德润、宝峰等书院闻名于世。慈城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先后诞生了5名状元、1名榜眼、3名探花、519名进士、2400多名举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城”,有“满朝朱紫贵,尽是慈城人”之说。近代以来,京剧大师周信芳、书法家梅调鼎、教育家冯定、文学家冯骥才等闻名于世。谈家帧等5名两院院士,更是跻身中国最高科技殿堂。</p> <p class="ql-block">孔子万世师表</p> <p class="ql-block">文庙</p> <p class="ql-block">慈孝文化儒风浸染的慈城,慈孝文化源远流长。远在1700多年前,从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董黯与其母的经典慈孝故事传说开始,慈城的山山水水就与“慈孝”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董孝子传说典故为代表的慈孝文化,成为当时余慈地区乃至整个浙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道德风尚。至今,慈城古县城还保留着如张孝子祠、节孝祠、三忠墓、孝子井等众多完整的慈孝文化遗址,慈江、慈湖这些以慈为首的地名,慈溪巷、董溪、孝溪、慈水、忠孝桥等包含慈孝文化的街巷,都昭示着这块土地上慈孝文化的深厚与悠远。根据记载,慈城历史上被历代皇帝旌表的孝子(女)就有30多个,当世有名者无数,这些孝行以文献和民间故事流传于世,其中以汉代的董黯、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最为出名,人称“三孝子”,至今“三孝子祠”仍驻立在古城一角,慈城也因此曾名为“三孝乡”、“三孝镇”和“孝中镇”。在历史上,慈城以孝传家,形成名门望族,各望族之中孝子迭出,形成一门皆孝的家族文化传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此,孝行与善行并举成为一个重要价值的现象。慈城的孝子(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文化精神,并将家族的孝行扩展到社会,多行善事,扶老携幼,造福乡里。</p> <p class="ql-block">建筑文化大量的古建遗迹彰显浓郁的建筑文化。漫步于古韵悠然的慈城街巷,犹如漫步在明清建筑大观园内,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古县城。凝刻着时间足迹的瓦片墙,是浙东建筑之美的经典象征。城内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等近60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或隐现翠青山间,或倒映清溪湖面。特别是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符卿第、清道观、大东门城楼等标志性建筑,是慈城建筑文化的代表,更是这座老城历经千年辉煌光阴的见证。近年来,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慈城累计完成宅院修缮、遗址重建近25万平方米,国内首部古城历史文化保护条例——《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慈城古建筑修缮工作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p> <p class="ql-block">药商文化慈城药商,与山西平遥票号、安徽徽州盐商并称中国三大地方专业商帮。2018年7月19日,著名药业老字号——敬修堂的两块招牌和一块匾额从上海送归慈城故里,落叶归根,成为慈城药商文化的历史见证。一个偏居东海一隅的小城,既不产名贵药材,也不闻出过国手神医,其药业商人的经营范围却遍及全国,且影响延及今天,可以说是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明清以来,慈城本地籍人士中出现许多从事传统国药业的成功者,这与慈城慈孝与儒学文化分不开,慈城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学而不仕便“悬壶济世”,这也使慈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了更为深厚的内涵和底蕴。著名的如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冯存仁堂和童涵春堂、杭州张同泰堂和叶种德堂、广州敬修堂等。可以说,慈城的药商,是宁波商邦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县衙</p> <p class="ql-block">县衙后院</p> <p class="ql-block">高跷,财神爷。</p> <p class="ql-block">宁波美食</p> <p class="ql-block">油占子,宁波人的最爱,每家店都排长队。</p> <p class="ql-block">拇指小生煎,一咬一包汤。</p> <p class="ql-block">苔条小黄鱼,68元一斤,有点小贵,还是敌不过嘴馋😋,弄个半斤尝尝鲜。</p> <p class="ql-block">具有千年历史的慈城,不大却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经商气氛浓厚,沿海的地理优势使一代代勤劳的宁波人成为浙商典范。</p> <p class="ql-block">宁波东钱湖景区</p><p class="ql-block">陶公村</p><p class="ql-block">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下辖村陶公村何以得名?据史料记载,陶公半岛横亘湖心,远眺似伏牛饮水,人称伏牛山。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于伏牛山中。范蠡又名陶朱公,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伏牛山改为陶公山,其临渊垂钓之处就是著名的钱湖十景之一“陶公钓矶”。陶朱公后代繁衍,陶公村即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陶公村,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下辖村。全村有土地1200亩,山林1390多亩,村民有652户1653人。当地村民以前多以捕鱼为业。“门前系船水拍墙,家家枕着涛声睡”,这是当年渔家生活的写照。2020年4月19日,入选第六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单。</p><p class="ql-block">东钱湖上有堤,东西长达4公里,湖面划分为二。环湖皆山,溪水七十二条汇集于此,形成个巨大的天然水库。每逢天旱,开闸放水,可灌溉奉化、鄞县、镇海八乡的农田,又是淡水养殖基地,故又称万金湖。东钱湖原有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二灵夕照、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坪十景等。</p><p class="ql-block">东钱湖,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境内的湖泊和风景名胜区,距宁波城东15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是闽浙地质的一部分,系远古时期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潟湖。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东钱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组成,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周长4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为杭州西湖的3倍,平均水深2.2米,总蓄水量3390万立方米。东钱湖开凿已有1200多年历史,经历代开浚更具风采。唐天宝年间(744年)鄮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这以后王安石、李夷庚、吕献之等历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设施,使之成为综合利用的水域。</p> <p class="ql-block">陶公村。 </p><p class="ql-block">东钱湖古时候称"钱湖",以其上承钱埭之水而得名;又称"万金湖"以其利溥而言,唐代时称“西湖”,当时县治在鄮山,湖在县治之西故名;宋代时称“东湖”,因宋代时县治在三江口,湖居其东故名。诏天宝年间,陆南金出任鄮县令,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相度地势开而广之,将湖西北部几个山间缺口,筑堤连接,形成了人工湖泊,据李墩《修东钱湖议》记载,当时共废田121213亩(《甬上水利志》称,废田21213),筑八塘四堰,蓄水三河半,灌七乡十余万倾之田,废去湖田的赋税分摊给受益田亩,每亩加米0.376。</p> <p class="ql-block">东钱湖又是宁波重要的水利工程。环湖有七堰九塘其布四周。七堰是:钱堰、梅湖堰(废)、粟木(废)、莫枝堰、平水堰、大堰、高秋堰。九塘为梅湖塘、梅湖堰塘、粟木塘、莫枝堰塘、大堰塘、平水塘、钱堰塘、方家塘、高湫塘。东钱湖一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374毫米,最低气温零下8.3°C,最高气温38.5°C,年平均水温为16.2°C。由于湖水调节气温,既宜于农业精耕细作,旱涝保收,也利于航运和消暑避寒。东钱湖水灌溉鄞县、奉化、镇海八个乡五十余万顷农田,使环湖农田岁岁丰登。宁波过去有句俗话:"田要东乡,儿要亲生"。东乡的田,年年高产,靠的就是东钱湖水 。而且,宁波市区大部分食用水也赖此湖供给。</p> <p class="ql-block">钱湖文化</p><p class="ql-block">商文化“商文化”,远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片湖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退后携西施避居东钱湖畔伏牛山下,草耕商营,富甲天下,留传着财富与爱情的动人传说;近现代,由于“五口通商”对外开埠,众多甬籍人士飘洋过海,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宁波商帮。佛文化“佛文化”,区域内的天童寺为佛教禅宗五山之一,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影响很大;阿育王寺为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中外。福泉山麓大慈禅寺在南宋时期曾名振浙东,有“千僧过堂”之说,是为千年甲刹,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官文化“官文化”,东钱湖历史上官政勤廉,儒学相长,风气清新。北宋时期王安石曾任鄮县县令,体恤民生,深入实际,组织民众起堤堰、决陂塘,疏浚水道,留下了众多古湖工水利遗迹;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因遭奸臣秦桧陷害屈死风波亭,东钱湖人史浩位列宰相时,屡次上奏朝廷为岳飞申冤,最终得以洗雪。史氏家族因匡扶正义、铲除奸佞而声名远播,留传下“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的佳誉美谈,史家留下的墓道石刻(国家级文物)填补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墓道石刻南时期的空白,极具史料研究价值。近现代,生物学家童第周、书坛泰斗沙孟海、画家沙耆更为东钱湖人文典故抹上亮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东钱湖小普陀</p> <p class="ql-block">宁波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宁波博物馆陈列由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展厅总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一楼设临时展厅,总面积2600平方米。二至三楼为常设展厅,总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和《竹刻艺术——秦乗年捐赠明淸竹刻珍品展》。内</p> <p class="ql-block">宁波博物馆(Ningbo Museum)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以展示宁波人文、历史和艺术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展品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董文敏小楷(黄庭经)</p> <p class="ql-block">铜奔马,马踏飞燕,</p> <p class="ql-block">圣人王阳明手书</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民俗馆</p> <p class="ql-block">宁波鼓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非遗三官六码头,老宁波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天天排长队,</p> <p class="ql-block">面结面16元一碗,三个百叶包加面临。</p> <p class="ql-block">宁波城隍庙景区</p> <p class="ql-block">宁波老外滩景区</p> <p class="ql-block">宁波不大,生活气息浓厚,传统的儒家文化和浙江人的经商头脑勤劳致富是这个城市的特点,2天一夜走马观花收获很大,也很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