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边陲之行(四):腾冲国殇墓园-气荡回肠的抗战史、和顺古镇-时光雕琢的画卷。

杜老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D4、国殇墓园:今天正逢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腾冲市委、人民政府举行“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b></p><p class="ql-block">滇西战役,历经8个月,于1945年1月20日完全收复腾冲,腾冲一个不大的县级市,竟然是全中国第一个抗战胜利的城市,共击毙、俘虏日军2万1千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6万4千余人,美军官兵阵亡19人。</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收复腾冲牺牲将士,铭记他们的抗战功勋,告慰忠魂,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提出“理应丰碑伟塚,以祭英灵,壮形绘声,传之史志”。</p><p class="ql-block">在他倡导下,1944年冬在腾冲修建国殇墓园。</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这是全国最早的一座抗日陵园。</b></p> <p class="ql-block">腾冲各界人神情凝重,排着队敬献一束白菊,双手合十拜蔼亡灵。</p> <p class="ql-block">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整齐地排列着,他们面向高大的警钟,这些年轻的身影站得笔直,眼神中透着崇敬。我想,他们正在接受一场深刻的历史教育,铭记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战的先烈们。这种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它让年轻一代懂得珍惜和平,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纪念馆全面阐述了滇西抗战历史和云南作为中国大后方的战略意义。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锈蚀的枪炮、泛黄信件、破旧日军装,都是那段烽火岁月见证者。展墙上老照片里,百姓支前忙碌身影、战士冲锋悲壮瞬间,拼凑还原出腾冲保卫战全景:从日寇铁蹄践踏到远征军顽强反击、盟军协同作战,历经鏖战,终夺回腾冲,可代价惨重,上万将士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纪念馆大厅装饰:主要包括钢盔墙和中国远征军雕像,这些装饰物象征着滇西抗战时期的军民和盟军团结抗敌的精神。</p><p class="ql-block">进入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三面墙壁挂满中国远征军及盟军佩戴过的德式、英式、美式钢盔,这1003顶布满弹孔的钢盔组成的钢盔墙,代表着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远征军。每个钢盔下都是一条真实生命的记录,这种设计让人震撼。此外,大厅中还有三座雕像,分别代表滇西抗战时期的军、民、盟军三股力量,象征着他们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两幅地图模型,分别描绘了“缅北滇西作战”以及日本进攻东南亚时的情况。这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那段战争的残酷和复杂。那些曾经的战斗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无数英勇的战士们为了保卫家园,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地图模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英雄们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滇缅公路图</b></p><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的修建,是20万民工9个月的时间在此创造出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因塌方、因疾病而死亡的修路工人多达3000多,其中仅惠通桥至大垭口近70公里的路段就死亡1400余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公里有20人倒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战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滇缅公路歌</b></p><p class="ql-block">从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龙凌县长王锡光和滇缅公路歌,以激励民众涌跃报效国家。</p> <p class="ql-block">通讯侦察车</p> <p class="ql-block">爱国华侨陈嘉庚</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孙立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被西方军事界评论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p><p class="ql-block">戴安澜,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和台儿庄大战等战役。抗战胜利后,戴安澜奉命编入新四军,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七师师长,1942年,在缅甸抗击日军作战中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李根源,国民党元老,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朱德元帅的老师),是滇西抗战的倡导者与践行者。</p> <p class="ql-block">张问德:年过花甲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长,不顾一切投入到保家卫国的艰苦征程,被称为“抗日县长”</p> <p class="ql-block">克尔莱·李·陈纳徳:美国德克萨斯州人,中国抗战时期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队长,人称“飞虎将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滇西战场上的战斗场景。</b></p><p class="ql-block">自1986年,成立“滇西抗战纪念馆”,截至2019年末,滇西抗战纪念馆馆内藏品数量达1000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3件/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在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中,腾冲留下了许多令人铭记的闪光点:中印公路与远征军的传奇故事,驼峰航线与飞虎队的英勇事迹,抗日县长张问德的英勇事迹,以及中国抗战以来收复的第一座城市—腾冲。</b></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是祭奠英灵的殿堂,正檐下悬挂“忠烈祠”,门额上“河岳英灵”匾额为蒋介石题写。</p><p class="ql-block">忠烈祠正面台基上的“碧血千秋”石匾,是在国殇墓园落成的公祭会上由蒋介石电题,李根源先生代书。</p><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忠烈祠坐落在甬道尽头的高台上,是重檐歇山顶的古式建筑,四周设回廊,宏伟壮观,完整的保存着1945年时的布局。</p><p class="ql-block">台前正中刻“碧血千秋”四个大字,为蒋中正所</p><p class="ql-block">题,李根源书写。</p><p class="ql-block">忠烈祠的正殿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孙立人、侯镜如、李根源、戴安澜……将领题匾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上纪念着在滇西抗战中牺牲的9618名烈士,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军人,还有小部分是美军飞虎队成员。在国殇墓园里,每一个名字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片墓碑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哀伤。</p> <p class="ql-block">在腾冲国殇墓园内,有一座碑文为“倭冢”的墓地,传说埋葬着两名日本侵略者军官。他们的尸体被反绑并以跪坐姿势埋葬,面向满山的中国军人墓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b></p><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最经典的一句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句诗出自屈原的《九歌•国殇》,表达了对为国捐躯的英灵的赞美和敬仰。国殇墓园的名字也取自这句诗,象征着为国捐躯的英灵们虽然身体已经死去,但精神永远灵验,魂魄坚强如鬼雄。</p><p class="ql-block">远征军名录墙镌刻着10万多名参加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及地方参战人员的姓名。这些设施不仅是对阵亡将士的纪念,也是那段刻骨铭心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腾冲国殇墓园,不仅是缅怀之地,更是传承火种。它告诫我们,山河虽已无恙,但历史不容忘却,先辈之志当铭记心间、赓续传承,带着他们期许与勇气,奔赴更好未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和顺古镇:云南著名的侨乡、国家5 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区西南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p><p class="ql-block">这个承载着大马帮驮来的侨乡风情的古老城镇,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干余座传统民居,其中清代民居百余座,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和顺古镇四面火山环绕,山峦叠嶂,林木葱郁,大盈江与三合河在镇前交汇,河水清澈,芦苇摇曳。古镇的建筑布局严谨,街巷纵横交错,屋舍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粉壁黛瓦,马头墙高耸,饰以神秘的图腾,为古镇增添了独特的韵味。</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和顺古镇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和顺古镇的牌坊</b></p><p class="ql-block">牌坊是旧时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和顺历史上曾有12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初,后毁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02年后,陆续得到恢复。</p><p class="ql-block">“和顺顺和”牌坊的背面,这座牌坊建于2001年,是和顺标志性建筑。牌坊的名称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辞手法,把“和顺”两字构成“和顺顺和”,寄托着古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牌坊背面“仁里”二字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曾担任腾越道尹的赵藩所书,意为和顺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span></p> <p class="ql-block">“文治光昌”文化坊,是全石质结构,通体用火山石雕砌而成。它是四柱式乌头门牌坊,三门洞开,两层斗拱。正面上层正中镌刻“文治光昌”,两侧用吉祥图案浮雕装饰。左右两边石板分别刻颜楷“士和”、“民顺”。</p> <p class="ql-block">双虹桥新桥头的“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p> <p class="ql-block">和顺人家是一幢异地整体搬迁而来的百年老宅,曾是腾冲近代巨商、香港富滇银行创办人张木欣的私家藏书楼,现在和顺人家改为餐厅,环境清幽,文化气息浓郁,是感受和顺文化,品尝和顺风味的绝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双虹桥,这里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墨画啊!清澈的河水悠攸安淌,鹅鸭悠闲地游弋,小鱼在水中欢跃。每一处都是那么美,让人忍不住拍摄下来。</p> <p class="ql-block">  和顺小巷:和顺古镇的小巷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这些小巷曲折幽深,两旁是古朴的民居和商铺。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马帮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在大马帮博物馆,一座座雕塑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当年和顺人“走夷方”的艰辛历程。在和顺古镇,任何一位年长的老人都可以给你讲述一段当年的感人故事,里面充满了心酸和艰难。历史上的和顺人从大山里赶着大马帮沿着西南丝绸古道走南闯北,闯荡"夷方”。</p><p class="ql-block">和顺是西南丝调之路的重要节点,与缅甸相邻,2500多年来西南丝绸之路联结中国和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各国,和顺人在这条古道上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古镇的繁荣。至今有一万多人侨居海外,形成了“海外的和顺”。和顺侨胞身在国外,心系祖国。他们热切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时刻关心边疆建设。他们在辛亥革命、滇缅抗战、解放战争中积极参与及支持革命事业,慷慨捐输,多方奔走,有的为此献出了生命和鲜血。孙中山曾表彰和顺华侨寸海亭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的“滇商馆”是弯楼子民居博物馆”的一部分,弯楼子民居博物馆是滇商文化的典范,展示了李氏家族的商业历史和文化。李氏家族在清道光年间创办了“永茂和”商号,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遍及13个国家,声名显赫。博物馆内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包括名人墨刻、牌匾、古董家具等。</p> <p class="ql-block">特大算盘前秀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一总兵府</b></p><p class="ql-block">和顺总兵府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侯良柱是南溪最高级别的武官,官至四川总兵,侯良柱为了宽慰其母思念儿子之情修建的,起初是一个茅草屋。他在明朝天启6年代理四川总兵,镇守永宁,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平定当时的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取得“西南奇捷”称号,任四川总兵驻守广元,崇祯十年帅兵狙击李自成入川,在梓潼到马坎战亡。南溪人为了纪念他,为他的总兵府进行了翻修,在建古街时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改修。</p> <p class="ql-block">我也要在这拍照呀。🥰</p> <p class="ql-block">哈哈😄有样学样🤭</p> <p class="ql-block">元龙阁:元龙阁是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座集宗教、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古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风貌和精湛的木雕艺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2px;">刘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里有好些个宗祠 ,刘氏宗祠是其中之一,祠堂门前原来有个小池塘 、因而建有一座小石桥 ,建筑古朴大气 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百岁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艾思奇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故居位于和顺古镇。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艾思奇的生平和思想,更有他深爱邃的哲学思想呈现,感受这位伟大哲学家的精神风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b></p> <p class="ql-block">在雕花的格扇和西式小阳台前驻足沉思,感受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和顺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这一中西合壁式的建筑群便是有着“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美誉的和顺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古镇的核心是文化,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前身是清未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拾级而上,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然后是图书楼藏珍楼、景山花园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藏珍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图书馆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span></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前秀一秀。😎</p> <p class="ql-block">似模似样吧!🤪</p> <p class="ql-block">我俩在和顺小巷留影。</p> <p class="ql-block">作为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和顺古镇曾被誉为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和顺以其六大魅力,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一举成名,入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获得唯一的年度大奖。2006年,朱镕基总理在视察古镇时题写了“和顺和谐”,那是古镇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斜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大伙纷纷拍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是三进和顺古镇,离开之前再次打卡。</p><p class="ql-block">尽管三进和顺古镇仍是收获满满,不仅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满足,更是再次填补了认知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这座横跨龙江的壮丽建筑,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位于保山市连接着龙陵县龙江乡叉与腾冲市五合乡的交界,是保山至腾冲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采用了单跨简支结构,全长2543米,主桥跨径达1196米,桥面距谷底高度280米,索塔高度分别为169.7米和129.7米。</p><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美国金门大桥,采用了20多项新技术,使其惊艳世界,成为云南的骄傲。大桥的钢箱梁总重15527吨,全桥总长2.543公里,桥面宽33.5米(含检修道)。它的建设历时5年,攻克了多项世界技术难关,创造了桥梁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眺望江面,夕阳与江水相拥,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腾冲龙江大桥还是一处绝佳的观景胜地。桥头设有观景台,供游客们驻足欣赏这座桥梁的壮丽景色。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份难得的震撼与美好。同时,你也可以聆听导游的讲解,了解更多关于这座桥梁的历史与背景,感受它背后的艰辛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不仅在国内被誉为“亚洲第一悬索桥”,还因其卓越的工程成就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它的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保山与腾冲之间的距离,更彰显了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领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月亮当空,远处的高黎贡山洒满落日余晖,渲染出如梦般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龙江特大桥位于云南西部的腾冲地区,喜欢旅行的人都熟知,这是云南最受青睐的旅行目的地之一。我10年前已经两次从保山到腾冲,导游指着远处介绍,那是正在修建的龙江大桥,有机会再来腾冲看看亚洲第一高桥吧。10年后的今天,我有幸看到在巍峨的高黎贡山里,龙江特大桥横跨龙川江,一头是云南的保山,一头就是美丽的边境小城腾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游正在娓娓讲述大桥的建设情况:大桥建在腾冲火山地貌和高烈度地震带上,科技含量高,总结出了20余项创新技术,对全国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我们也正欣赏龙江大桥的美姿:它横跨龙江,身姿优雅,仿佛是天边的一道彩虹,美到令人窒息。更是看到这个伟大的工程建成,心中满满的自豪感!为负出辛劳的中国工程师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D5、腾冲之行即将结束,带给我们满满的欢乐与感动。</p><p class="ql-block">腾冲,一座镶嵌在云之南的璀璨明珠,以其温润如玉的气候、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最温柔的赞歌。在这里,火山与热海共舞,古镇与花海交织,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不朽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非常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回家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