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隐洞天 <p class="ql-block">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西部,有一个梅西镇,与大坪镇毗邻处叫上官塘,位于梅县程江的上游。1958年曾在此截流建一水库,叫上官塘水库,后被山洪冲垮了。1964年在原址重建,并于1967年完竣工,取名梅西水库。</p><p class="ql-block">洞天公园,位于广东省梅县上官塘普渡庵旁。</p> <p class="ql-block">在梅西水库岸上“蜈蚣吐珠”的地形上,有一座宏伟的普度庵。原址在左犁壁普度桥旁,因建上官塘水库迀至梅正公路“铁扇关门”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绪·嘉应州志·古迹》记载:“普度庵在李坑(即李坑堡,今梅西镇,因明清时期梅西的程江河两岸基本都是李姓人而得名。普度庵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左犁壁的普度桥侧,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明万历时,京卫经历(经历,明代官职名,类似于现在的秘书或办公室主任)林日炳同僧如思建桥,因建此庵置产庵中,召僧居之。南皋邹元标(邹元标,1551-1624年,字尔瞻,别号南皋,江西吉安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顾宪成、赵南星称为“东林党三君”)书庵额又书唐诗二绝句,及青螺郭子章(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曾任潮州知府等职,官至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书“庄严净土”匾存于庵。</p> <p class="ql-block">咸丰三年(1853),署理嘉应州知州文晟(江西萍乡举人)提议修志。并主笔,出资,凭一己之力编修《嘉应州志》增补考略。</p><p class="ql-block">我的学长,高级中学67届3班(老三届,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进嘉应师专物理系)李欣祥先生于2022年校释。</p><p class="ql-block">下为(清)文晟编纂-李欣祥校释(2022年)版《嘉应州志》增补考略</p> <p class="ql-block">在《嘉应州志》增补考略中,“寺庙”类中有普度庵的记载。旧时大坪的寺庙有:三圣庙,高灵寺,复兴庵,文帝宫,圣母宫等,但州志都没有介绍,可见普度庵的知名度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山门处立一碑,介绍“高隐洞天”简况。</p> <p class="ql-block">在普度庵侧有一峡谷,峡谷内有两处奇景。一处是“铁扇关门”,另一处则是 “高隐洞天”。</p><p class="ql-block">“铁扇关门”的由来是因入口处有两块巨大的石壁,犹如两块大铁扇耸立守护在门口,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铁扇关门</span></p> <p class="ql-block">里面有一条长约一公里多的夹谷,壁立千仞,谷底涓涓细流,树木,藤条遮天敝日。苔藓,蘑姑和不知名的植物比比皆是。夏日,尽管外面烈日炎炎,里面却十分清凉,沁人心脾,让人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因终年湿润,到处都有叫不出名的小蘑菇。</p> <p class="ql-block">山间参天大树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扇关门内颇幽僻,相传宋人避世之所,乾隆十五年知州王之正镌“高隐洞天”四字于悬崖。</p><p class="ql-block">此地也因崖刻而名声远播。</p> 知州王之正 <p class="ql-block">王之正,字午塘,顺天府通州人(今北京市通州区),生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恰逢雍正皇帝登基,同年特开登极恩科。二十六岁的王之正应顺天府癸卯恩科乡试,中式举人,以候补知县待诏。</p><p class="ql-block">乾隆三年(1738年)三月,王之正补缺广东茂名县知县一职,随之远赴岭南,与广东开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主政茂名三年后于乾隆六年(1741年)调补任阳江(今阳江市)知县。尔后任香山知县、陆丰知县、顺德知县。</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三年(1748年),经时任两广总督策楞举荐,王之正调任嘉应州(今梅州)知州,领正五品衔加奉政大夫。入粤十载,历任广东五县知县后,仕途上终于迎来了晋升,时年已五十一岁。王之正初到嘉应,亦是感于新设嘉应州州志空缺,经邑人进士叶承立提议,在前任程乡知县刘广聪续编的《程乡县志》基础上,将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以来的空白编写填补,即可完善新州志。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之正开始编纂《嘉应州志》,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定稿刊印,全书共十二卷,六十余万字。该志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梅州地区的州志历史空白,更为后世研究梅州乃至客家历史文化提供了极高的研究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王之正主政嘉应期间主持倡修学宫、增修九贤祠、改扩建培风书院等举措,还特置“人文秀区”牌坊立于衙前大街,以志嘉应文化之盛,鼓励学子,重视教育。在他重视人文教育的各项举措影响下,致使嘉应州教育事业在清中期一度鼎盛,后来乾隆、嘉庆年间,嘉应州科第中试为全省之冠,故有“五科五解”的美称。</p> 南天一柱 <p class="ql-block">剑指云台擎日月</p><p class="ql-block">人临天阙接星辰</p> <p class="ql-block">附近有个尖石笔,其位于梅州市梅县区西部大坪镇与南口镇交界处,海拔高度为638米,为梅县西部的高峰。地理位置独特,周围群山环绕。日出日落时云海十分漂亮,是观景的绝佳地点。因此吸引了不少远近游客前来观赏。因为尖石笔是梅西一帶的观景胜地,故从古至今都不乏登高探险者。以前山顶有一个4,5平方大小的石屋,安放着公王神像,门的两边有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笔插南洋名胜地,</p><p class="ql-block">神登石殿号通天。</p> <p class="ql-block">君临天下,唯我独尊!</p> <p class="ql-block">落日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p> <p class="ql-block">碧海蓝天王母绣</p> <p class="ql-block">劲松红霞映南天</p> <p class="ql-block">奇峰云海犹仙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登山的路蜿蜒曲折,山高路陡。从山脚到山顶攀爬要两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后当地一位法号叫释宗辉的师父发愿筹集信众善款,从山脚修了一条路直到矮笔。方便游客驾车上山。还在高,矮笔两座山顶各修了一座寺庙,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和游客。</p><p class="ql-block">站在尖石笔顶端,举目望去,周围群山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犹万马奔腾,似惊涛骇浪。附近的上官塘水库和瑶西水库,及两地的村落尽收眼底,天色晴好,还可远眺三十公里开外梅城的高楼大厦。</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广东解元,翰林院庶吉士陈鹗荐曾约游尖石笔,并留下名诗于世,更为尖石笔的人文增色。</p><p class="ql-block"> 薯田笔峰</p><p class="ql-block"> 陈鹗荐</p><p class="ql-block">长田焕彩笔峰高 ,梅水文章重雅骚。</p><p class="ql-block">变幻烟云新泼墨,疾驰风雨旧挥毫。</p><p class="ql-block">孤峰秀出谁相并?斑管裁成几学掺。</p><p class="ql-block">还向百花洲上望,分来五色涌波涛。</p><p class="ql-block">山脚下不远有一处梅县独一无二的温泉,温泉池不算大,交通便利之后,石坑,梅西,大坪,附城的不少人,开车前来泡温泉。然后可以到洞天公园享受清凉世界,观赏奇花异草,参天大树,百丈古藤。远离城市的喧嚣,这是不可多得的休闲好去处。</p><p class="ql-block">下拙诗为某年春所作,把周边之景点汇于一处。</p> <p class="ql-block"> 洞天春晓</p><p class="ql-block">双峰壁下岫生烟,规啼春晓大地青。</p><p class="ql-block">悬壩飞洪卷白浪,平湖影塔书蓝天。</p><p class="ql-block">温池雾漫娇俏影,凉洲隐现翡翠声。</p><p class="ql-block">妹撑竹排郎撒网,情侣入画胜神仙。</p> <p class="ql-block">平潮影塔书蓝天</p> <p class="ql-block">渔歌渐远随波去,网撒云霞水映天。</p> 文峰碧涛 <p class="ql-block">洞天公园,普度庵前眺,是梅西水库。是集防洪、灌溉、发电、“三高”农业、养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利用型水库。梅西水库是梅州市较为突出的库面游览区,仅次于蕉岭长潭水库、兴宁合水水库、五华益塘水库等,位居第四。</p><p class="ql-block">梅西水库地处梅县三镇(梅西镇、大坪镇、南口镇)交会点。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是一个迷人的山水世界,风光优美,水质优良。库区除了宽阔秀美的水面和引人入胜的“铁扇关门”自然景观外,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清朝所建的湖心断塔、嘉应知府王之正所题“高隐洞天”字迹、佛教胜地普渡庵、观音塔等景点。清泉、瀑布、青山和绿水等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风景绮丽的画面。库区朴实的客家民俗文化,丰富的土特产,独特的饮食风俗,为梅西水库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梅西水库是在喧嚣尘世之外,一片被自然温柔拥抱的净土。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等待着每一位旅人的探寻。</p><p class="ql-block">踏入上官塘水库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无垠的碧波,它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无数颗钻石在跳跃,美得让人心动。四周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绿树成荫,与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沿着水库边蜿蜒的小径漫步,每一步都是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香气,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路旁野花烂漫,蝴蝶翩翩起舞,偶尔还能见到松鼠在林间穿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忘却尘嚣,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在梅西水库上,矗立着一座断壁残垣的旧塔,这座塔便是文昌阁塔。远远望去,虽无轩昂之气宇,却也庄严古朴,如沧桑老人,见证历史的变迁。</p><p class="ql-block">相传清代康熙年间,当地乡人在李坑堡左犁壁出水口处,建起了一座文昌阁塔。塔高有七层,守水口,寓意为守财,树文风,出人才。塔内有文昌帝君像,乡人常来这里进香,以求财运亨通,学子科考及第,成名做官。后来因年代久远,塔顶曾遭遇雷击,塔身残破犹存,而水位渐高,底层被浸于水中,只余断壁残垣,向人们诉说她曾经的辉煌,所经历的苍桑与无奈。</p> <p class="ql-block">2005年,当地请来地理先生选好塔址,重新修建观音塔。修建好的观音塔与文昌阁塔旧塔新旧相望,成了梅西水库又一幅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精心开发,昔日荒凉的梅西水库如今已成为都市人放飞心灵、回归自然的极佳场所。</p><p class="ql-block">这里水质清澈,风光迷人,景区内湖心岛屿众多,多艘敞篷船、豪华厢房船、飞艇来往穿梭,可供游客在十里碧波中遨游。坐船畅游清山绿水间,湖水墨绿如巨大的蓝色水晶,轻波细涌,视野极广。</p> <p class="ql-block">梅西水库水质清澈,出产的雄鱼(鳙鱼) 头大味美,是制作全鱼宴的绝佳食材。近年来,大坪镇的客家菜师傅不断创新,将全鱼宴的做法推到极致,打造出十几样精品鱼菜,吸引了大量食客前来品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湖心酒家</span></p> 诗提幽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3日,高级中学68届三个班五位同学,相约游南台,午饭后探秘铁扇关门。</p><p class="ql-block">这五位老三届高一生,其实在校时并不怎么熟识。且1968年离校后从未谋过面,但都因同为文化大革命动乱而未完成学业,都成了上山下乡的知青,都有各不相同的坎坷人生:有当兵,有读大学,有回城成女建筑工人,有医院当职员,有当工人至厂长……!各各都可写一部艰难,苦楚,坎坷,迷茫,颓废,精彩的小说。半个世纪后的重逢,都己是“红颜怅老霜侵,昔俊俏己作烂柯人“的皓首长者了。然,全都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胸藏锦绣,脚踏四方之士。都是旅游爱好者,运动达人。年纪虽说73.74,心态,身手却仍37.47。都觉得无悔东隅,应莫负桑榆,好好享受余生。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又有共同的经历,因此,大家一见如故,互诉衷肠。说不完的校园趣事,道不尽红尘过往。感于此,草拙一诗,以诉情怀。</p><p class="ql-block"> 七律 </p><p class="ql-block"> 砚友洞天游</p><p class="ql-block">周溪梦变弹指间,皓首约游隐洞天。</p><p class="ql-block">百丈枝头鸟不立,千寻壁陡猿难攀。</p><p class="ql-block">花含郁气青藤蔓,瀑卷清风碧水潺。</p><p class="ql-block">欲效刘阮寻仙迹,云深何处问高贤。</p><p class="ql-block">注:周溪,从梅师,梅农流出,经高级中学蜿蜒而过直至东山中学状元桥下汇于梅江河,是梅县这四所学校学子终身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注:天台遇仙,天台遇仙典故源自东汉时期,讲述了刘晨和阮肇两位书生在天台山采药时迷路,遇到两位仙女并与之成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深山幽谷</p> <p class="ql-block">老当益壮</p> <p class="ql-block">古藤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豆生南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春来发几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愿君多采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物最相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间森林茂密,很多稀缺物种可在此觅得踪影。掉落在地的红豆,橼子随处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此处有一瀑布,雨季很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心无旁骛</p> 后记 <p class="ql-block">洞天公园位于梅正路(梅县至石正)约37公里处。2001年由梅西水库管理局开发成公园。开发前,是附近游人夏日探险之处。此处约为一公里长的峡谷。峡谷两边壁立千仞,两山之间窄处仅有丈余,宽处也不出二,三丈。更加古树参天,古藤交织。遮天蔽日,阴森恐怖!探险的都是附近大胆的男孩,谷底没有路,只能沿着小溪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前行。水深处可没至大腿,水冰凉刺骨。六十多年前,夏天时我们偶尔会相约前往,那时大小乌龟随处可见。还各带一拐杖,一则探路,二则赶蛇。因为赤脚前行,脚负伤,裤子湿透是必然的事。所以,每次探险都是又好又怕,处处惊心。都是躲着父母去,回来一身狼狈不堪,父母见状,少不了数落与责怪,也留下终身的记忆。现在的年轻代,享受着公园开发后便利的水泥路,却没有那份谷底坎坷,棘芒割面,密不透光,一步三跌的刺激了。</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真服了州官王之正了。五品朝廷要员,徒步前行,赤脚涉水。荆棘拦路,龟蛇挡道。硬是摸索前行到峡谷深处。对于马轿出行的州官,不可谓是一种难得的考验!</p><p class="ql-block">儿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去过多次,都没有找到王之正“高隐洞天”石刻处。而且年少时所闻是讹传,说是王者辅所书,近几年才得于解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者辅是王之正的前三任,是乾隆九年任。</span></p> <p class="ql-block">王者辅 天长廪生保举,九年任</p><p class="ql-block">董承焻 武进人,惠州府同知,十一年署州事</p><p class="ql-block">吴廷元 汉军正黄旗人,潮阳知县,十二年署州事</p><p class="ql-block">王之正 通州举人,大兴藉,十三年任,纂修《州志》</p> 附录 <p class="ql-block">上面提到的嘉应州官,有乾隆年间的王者辅,王之正;有咸丰年间的文晟。对嘉应州的市政,文教,纂志都有一定贡献。王者辅,文晟的后代更是惊艳宇内,举世闻名。在此,顺便介绍一下,以飨文史爱好者。</p> 王者辅 <p class="ql-block">王者辅,天长北乡人。约生于清康熙年间,父颖哲教书为业。王者辅受读于家,学习勤苦。</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初,王者辅因文品兼优,虽廪生而被安徽学政孙嘉淦荐举入京,于雍正五年被授广东海丰县令,王者辅由此走上仕途。在海丰率先个人捐资以发动社会合力修建纪念文天祥的方饭亭,以耿介触怒上峰惠州知府而罢官。后往甘肃军前效力获军功,获重新起任,历任直隶固安县令、顺天府北路同知、宣化知府。因再次触怒权贵而降职转任,于乾隆九年(1744)就任嘉应州知州,执政四年间,他提倡崇宗敬祖,建议各姓在城建立宗祠,方便本族子弟应试求学;任上他勤政爱民、兴利除弊、倡修水利、大兴文教,建东山书院、南冈书院等,推动梅州文教的发展,并先后迁建了“千佛塔”,整修了“状元桥”,兴建了城北窖溪、合溪坝二桥,做了不少有益之事,被誉为“贤守”,乾隆《嘉应州志》将他列入名宦。离任后,曾在两江总督府任幕僚,晚年谪戍吉林。王者辅的流放生活持续了8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左右在吉林去世。身后别无长物,仅余藏书75柜。</p><p class="ql-block">王者辅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深耕历法,精通堪舆。梅县民间有很多其破坏本地风水之传说。所以,其在梅县坊间的口碑是负面居多。他观嘉应州城的地形为龟形,他不愿看到本州出人材,便在南门龟头处放了不少铁钯,上面建一座八角亭,又名观澜亭。</p><p class="ql-block">在1988年9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天下奇闻》第二辑第338页,转刊了《梅州日报》一则新闻,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被压241年的活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近,广东省梅县市在重修城南梅江畔的观澜亭时,人们在搬开千斤石柱的柱基后,发现一只又大又扁正微微颤动着的活龟。龟背上清清楚楚地留着石柱压下的印记,龟重三点五公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据《嘉应州志》记载,观澜亭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建亭时,知州王者辅命人在一个石柱下垫上一只活龟,以保佑其官运享通,福禄。就这样,这只乌龟竟在地下度过二百四十一个春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338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历史是很好的见证,善良的嘉应州人的民间传闻绝非空穴来风。</span></p> 王者辅的后裔 <p class="ql-block">王者辅的俩个儿子都无缘科第,几次科考不第后,二儿子王锡琛转而学医。不想,不算天才的他却生一个惊艳世界的科学奇才—王贞仪。</p> 王贞仪 <p class="ql-block">王贞仪(1768年-1797年),字德卿,号金陵女史、江宁女史。祖籍安徽泗州府天长县,寓居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p><p class="ql-block">中国清代科学家、诗人,嘉应州知州王者辅的孙女。</p><p class="ql-block">王贞仪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王锡琛多次科考未中转为学医,精于医学,祖母董氏知书达理。祖父王者辅学识渊博,酷好读书,精通历法,著述甚丰。家中藏书多达七十五橱。在祖父、祖母的教育下,王贞仪自幼爱学习,善思考。祖父对她影响尤深,不仅教她为诗、作文章,还“细训以诸算法”。对天文、算学、地理和医学都很喜爱。王者辅死后,王贞仪与祖母董氏及父亲等人奔丧关外,并在吉林居住四年,向蒙古“阿将军”的夫人学习骑射,又随闺友陈宛玉的祖母卜太夫人学习古诗文。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随父亲等护送祖父的灵柩回到江宁,随即又与祖母、父亲、伯父等人一同到各处游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随祖母回到天长旧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王贞仪与诸生詹枚成婚。婚后继续读书求学,并于嘉庆元年(1796年)将自己的文稿整理为《德风亭集》。嘉庆二年(1797年),王贞仪因病逝世,年仅三十岁,未出。著有《星象图释》《历算简存》《德风亭初集》等。</p><p class="ql-block">王贞仪的诗质朴无华,直抒胸臆,不少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p><p class="ql-block">她不仅广泛涉猎经史诗文,而且深入到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科学领域,史称“班昭之后一人而已”。</p><p class="ql-block">作为女科学家的王贞仪在世界上颇有声誉。被称为清代杰出的女天文学家。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中,王贞仪和居里夫人、吴健雄等同列。</p><p class="ql-block">美国作家瑞秋·伊格诺托夫斯基认为:“王贞仪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她被视为清朝最伟大的智者之一并为世人所铭记”,“她的作品影响了后世众多科学家、数学家与作家”。</p><p class="ql-block">她的形象被印在外国的明信片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自然》杂志将她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p><p class="ql-block">王贞仪,作为博学多才,造诣极深。国际上名声远播的科学奇才,国内却鲜有人知,中国的才女方面也未曾有过介绍。真的是中国科学界的悲哀!</p> 文晟 <p class="ql-block">文晟,字子坚,江西萍乡人,清代官员,曾任嘉应州知州。文晟在任期间,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清廉的品质,被誉为“广东第一清官”。</p><p class="ql-block">文晟于咸丰三年(1853年)以惠州知府的身份署理嘉应州知州。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太平天国将领石镇吉(传石达开族弟)率领十万大军攻入粤东,文晟在粮饷不继、援军断绝的情况下,组织民团和妇女坚守州城,最终城破身死,包括小妾在内的多位家人也一同被杀,同时遇难的有4000余人。文晟的英勇行为和牺牲精神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评价,咸丰皇帝特赐恤典,提升其级别,并准予在州城内建立专祠。</p><p class="ql-block">文晟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还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贡献。他主笔编纂了《〈嘉应州志〉增补考略》,这部志书在参考前几部本地旧志和《潮州府志》《广东省通志》等志书的基础上,修订了旧志的一些错误,增补了不少新内容。文晟还捐出自己的养廉银支付刊刻费用,印刷发行这部志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 文廷式 <p class="ql-block">文廷式(1856—1904年),祖籍江西省萍乡。其祖父文晟于咸丰九年守嘉应州时殉难。其父文星瑞向清廷请兵收复被太平军攻占的嘉应州, 战后留任广东。文廷式(公元1856年1月21日)生于广东潮州,为陈澧入室弟子。在26岁中举后,担任了长善两位侄女——珍妃和瑾妃的家庭教师。这两位侄女后来成为了光绪帝的嫔妃,其中珍妃被封为珍嫔,瑾妃被封为瑾嫔。</p><p class="ql-block">文廷式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学者。作为政治家,他是帝党中坚人物之一,主张变法改良;作为作家,他擅诗词骈文,其词名尤盛;他的诗词作品慷慨激昂,忧愤满腔,深深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为学者,他学贯中西、涉猎广泛,被誉为“有清元儒”。钱仲联曾说:“晚清学者开派标宗者文芸阁(文廷式)、王半塘、朱古微,巍然鼎峙称巨匠,然以词人而为学人并身系政局之垂者则独推芸阁。”</p><p class="ql-block">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为光绪帝的座上客,1898年戊戌政变后成帝后之争的牺牲品,后遭慈禧通缉,隐匿湘潭、汉口,得陈宝箴庇护。 </p><p class="ql-block">后出走日本,变法理想破灭后专注著述,留有《纯常子枝语》《闻尘偶记》等笔记,揭露晚清政局秘辛。 </p><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年(1904)病逝于江西萍乡,终年49岁。</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王贞仪,文廷式,前后两任嘉应州官的后人,都表现得这么优秀,这么出类拔萃。前者为世界名人,后者为晚清翘楚!令人叹为观止!是沾了嘉应州的才气,还是“贤守,”,“广东第一清官”的阴德庇佑?或者是两者兼之?!不管如何,跟咱嘉应州都有些许关系,是每一个文史爱好者都应该了解关注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感谢关注与垂阅,希望通过拙篇,让更多关心梅州的文史爱好者了解梅州的人文历史,名人轶事。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