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今年过年在日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陈胜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平常看电视剧最喜欢看的是抗日大片。看多了,我对那些举起屠刀残忍杀害中国人的日本人恨之入骨。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自然没有好感。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日本旅游。然而,今年过年,儿子和儿媳带全家去日本旅游了,说是让孙子巍巍出去见见世面,感受异国风情。就这样,我跟着家人去了日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们于2025年1月26日上午8点35分坐上中国南方航班从广州飞往日本,上午11点35分就到了大阪关西机场,全程只有3个小时。我没有想到广州离大阪这么近,我们就像是在自己广袤的国土上飞行,坐在飞机上打了几个瞌睡就到目的地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下了飞机 ,我们走出机场,通过入境检查,坐上JR乌丸线Haruka特急列车,直奔我们预订的宾馆,宾馆就在京都车站旁。一路上,我看到的是一排排低矮的小屋,屋后是大片的农田和遥远的地平线,仿佛田野寒风萧瑟,一派凄凉。不过,那一排排的小屋看上去倒是精致,在冬日暖阳之下显得小巧玲珑,熠熠生辉。路漫漫而我心切切,我急切地想到宾馆放下行李去看看异国的大街小巷到底怎么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坐了一个多小时车, 列车终于停了下来。京都站车水马龙,它是京都的交通枢纽,通往各处的地铁subwaymetro交汇于此。站内各色人种人流如潮,人声鼎沸。下车伊始,我们拖着行李箱疾步来到宾馆,办理入住手续。日本的旅馆都是上午9点办手续,下午3点入住,我们只好把行李寄存在服务台。然后,我们又返回车站坐地铁去一家餐馆吃午饭。</b></p> <p class="ql-block"><b>日本的地铁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比广州的地铁差了一个档次。广州的地铁站像是一位阳光青年,活力四射。墙面洁净,漂亮,站内大气,宽敞,明亮,上下楼梯全是电梯,很是现代化。走进车内,满目一新,目光所及都是温馨。车速之快仿如把人带进美好的未来。地铁轨道穿山钻洞,甚至穿河过海,技术堪称世界一流。而日本的地铁站仿佛是一位耄耋老人,满面沧桑。站内墙面斑驳,设施老化,设备陈旧,灯光昏暗,上下楼梯全是爬坡。日本的地铁说是地铁,其实,列车都在地面上奔跑。走进车内,看看窗外,没有吸引眼球的街景也没有看了让人激动的建筑。坐着日本的车,我的内心却在为祖国的地铁比发达国家更加发达而自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走出地铁站,我们在一家叫吉野的日本餐馆吃过午饭,我们随便看了看当地的街景,然后又返回入住宾馆。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旅游的方便,我们分别在每一个城市住几晚但宾馆都在车站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住进奈良的Onya do Nono Nara旅馆时,入住旅客必须在第一楼脱鞋并把鞋放进一排藏鞋的locker抽屉里,每一个locker都有一片专属的钥匙,然后你才可走进卧室。我们住在第19楼,每天光着脚这么上上下下很不习惯,但这是日本人的习惯,我们只能入乡随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几个城市里纵横穿插,来回览景。从京都到奈良,从奈良到神户,从神户到大阪,我带着一颗好奇心一直在努力寻找这个发达国家的城市的辉煌,可是让我屡屡失望的是我没有看到它们有多么的辉煌。我没有看到像广州的广州塔,东塔和西塔那样的摩天大楼,那样的气势恢宏,那样的壮观辉煌,那样的交相辉映,也没有看到华灯初上时像广州那样的万家灯火不夜城。那里没有可以和广州媲美的地铁也没有可以和广州比肩的高楼。虽然在大阪最繁华的街区中之岛街也有一些壮观的高楼和辉煌的建筑但它们和广州的建筑还是不可相提并论。在广州,大型超市比比皆是。走进一个大型超市,如同走进一个大千世界,让你流连忘返。而在日本,我没有邂逅过那样的超市。全日本最繁华的心斋桥街繁华喧嚣,旅人川流不息,但它也没有广州的花城汇大道那样壮观,那样激动人心。在广州,随处可见的立交桥,桥上的汽车或列车风驰电掣。这些立交桥就像无数根玉带飘洒在广阔的城市版图上,飘洒出了城市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气息,漂洒出了城市美轮美奂的风景,可是在大阪,在京都,在奈良,在神户,就没有看见这样的风景。据说,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在日本人眼里,大阪与中国的上海是同等对应的,他们为之骄傲。其实,它与广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更何况与上海相比。通过比较,我的内心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高兴。</b></p> <p class="ql-block"><b>广州塔,东塔和西塔交相辉映。</b></p> <p class="ql-block"><b>广州塔独领风骚</b></p> <p class="ql-block"><b>不起眼的京都天王阁</b></p> <p class="ql-block"><b>大阪市府大楼</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这些城市里,我们看到的建筑不过如此。然而日本的寺庙很多,比广州多得多。据说,光就京都就有1877个。京都是一座千年古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我们选择性地游览了几个与中国文化渊源很深的寺庙。我们怀着崇敬的心走进唐招提寺寻找鉴真和尚的踪迹,他远渡重洋,到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他是中日人民友好的象征。我们揣着虔诚的心走进连华王院三十三间堂拜了拜观音。这座寺庙里有一尊巨大的观音佛像,还有一千多尊矮小的观音佛像,也有几十尊神像,如风神,雨神,雷神,火神,水神,力神,海神,山神,地神,还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刚。这些神像相貌狰狞,奇形怪状,但栩栩如生,给我就下了深刻印象。不过,我最感兴趣的不是这些雕像而是每一尊雕像的英文介绍。我每站在一尊雕像前,我都会像一根钉子一样钉在那里,很细心地看完英文介绍,像海绵吸水一样深深地吸取它国的文化营养。文字上介绍说,这些雕像象征着中日文化的友好交流。据说,这些佛像和神像都来自中国。看到它们,我感到很亲切也感到很迷茫:这是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吗?这分明是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掠夺啊!我真想把它们带回中国,别让它们流落在异国他乡。</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日本的寺庙古刹和亭台楼阁大多高屋建瓴,像一座座琼楼玉宇,或依山傍势,或鳞次栉比,或重峦叠嶂。它们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檐牙高啄,飞阁流丹,气势磅礴。它们的建筑艺术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日本建筑的杰作大多是中国唐朝建筑的模仿之作。日本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向别人学习并把学到的技术发挥到极致。中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创造奇迹,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在几个城市来回穿插览景后,我们又开始了走街串巷。我们首先走的是日本的大街。说是大街,其实也说不上是大街。街道不宽,也不车水马龙,但路面平整,清一色的地面,看不到一片纸屑,说得上一尘不染,看起来很舒服,走起来很惬意。你可闭上眼睛从街头走到街尾也不担心跌倒。街道两旁屋舍俨然,大都是低矮的房子,有的是民居,有的是店铺。民居有的有两层,是别墅,舒适,精致,雅观。店铺很多是小型超市,超市里的商品一应俱全,琳琅满目,什么都有。奇怪的是,店铺或超市的门前没有人为招揽顾客而摇旗呐喊或进行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然而里面还是人头攒动,热闹不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从大街跌路走进小巷便有另外一番风景。如鸭川小巷,还有花见小路,屋巴着屋,街道是麻石街,或青石板路。很窄,窄得不能三人并排行走。两边的店铺多是板门店铺,古香古色。走进小巷,看到涌动的人群,琳琅的店铺,摇曳的灯箱,我仿佛感到时光在倒流。我们好像穿越到了古代,感受了历史的气息。有的店铺虽然关着门但通过格格窗可以看到里面昏暗的灯光,灯光仿佛在诉说小店的岁月沧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从小巷走出,沿着不起眼的乡路走着,便会跌进一町。町者,日本的村也。日本的村并非乡村的村而是富人的聚集地。沿路走着便会看见很多独门独户也独院的村舍。村舍不高,只有一层或两层。屋舍很精致,都是别墅,古朴典雅。里面有山有水有花园。庭院深深,垂柳拂岸,别有洞天。</b></p> <p class="ql-block"><b>不管是在大街漫步还是在小巷流连,我们都没有看到过年的景象。 日本人不兴过春节,他们只兴过新年。大街小巷没有张灯结彩,看不到中国的年味。不过,日本人喜欢在屋檐下垂挂着长形红灯笼。有些灯笼在风吹雨打中褪色,在岁月沧桑中斑白,但它们一直点缀着小巷的风景,别有一番风味。在大街上行走也很少看见穿和服的日本女人。其实,日本女人的穿着也很像现代中国女性的穿着,时髦,精致。她们只有在很正式的场合才传上传统的和服。要知道,在大街上邂逅的穿和服的女人多半是盲目崇拜日本服装的中国女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走街串巷看够了后,我们游览了奈良公园。到了奈良公园便可见三三两两的鹿群在大片枯黄的草地上悠然地觅食。据说,公园里有一千多只鹿。看到来人,它们会抬起头望着你。当你伸出手给它们喂食,它们会走来靠拢你,向你上下点头鞠躬,特别可爱。当你给一只鹿喂食时,其它鹿争先恐后地把嘴巴凑到你的手边,嗷嗷待哺。吃不到鹿食的鹿会蹿到你的背后用头顶你或推你,提醒你它们没有吃到你的食物。有的鹿甚至咬着你的衣服拖,缠着你不放,你只有给它们食物,它们才肯放过你。不过,鹿是不会伤害你的,它们只是争着吃食物而已。我是放牛长大的,从小就喜欢动物并懂得一点动物的心里。喂完了鹿食,我的手里空空的了,可是我还想逗弄它们。我还是伸出手,捏着拳头,装着给它们喂食,它们便向我走来,乖乖地向我点头鞠躬。等它们靠拢我时,我打开手,它们看到我的手掌是空的,它们便会离开我,站在我的对面,眼巴巴地看着我,觉得上当受骗委屈了。每有这样的时刻,孙子巍巍便批评我,“爷爷,小鹿多可怜呀,别骗它们啦。”</b></p> <p class="ql-block"><b>奈良公园里的鹿憨态可掬,活泼可爱,朴实可亲,我真希望日本人也像公园里这些小鹿一样朴实友好。还好,我在旅馆碰到的服务员,在餐馆碰到的侍候员,在公交车上碰到的驾驶员,在展览馆碰到的讲解员,在大街小巷碰到的陌生日本人,无不热情友好。尤其是当我用日语的谐音诸如hajimemashite douzo yoroshiku onegaishimasu(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konnichiwa(你好),ohayou gozaimasu(早上好),konbanwa(晚上好),arigatou gozainasu(谢谢你),对他们打招呼或与他们交流时,他们的眼睛一亮,脸上便会灿烂起来,然后笑眯眯,礼恭必敬地回应我并且像奈良公园里的小鹿一样不断地点头敬礼。他们的嘴里叽里咕噜地和我说着日语来。我是学英语专业的,我的第二外语是俄语。我没有学过日语,但我也能用日语谐音和日本人寒暄,也是我的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当日本人的话匣子一打开,他们就叽里咕噜地和我说个不停。我听不懂了,我就用英语和他们流利地交谈而他们说英语说得就结结巴巴起来。还好,我们的交谈总算能进行下去。每有这样的时刻,总有旅游者投来羡慕的眼光,我们的交谈成了一道风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看过一份资料,说是秦朝时期,秦始皇身边有一位精通炼丹,占卜和医学的方士叫徐福。他带着500名童男童女和其他人员航海到日本半岛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他们在日本的歌山县的新宫市和熊野市登陆,据说那里迄今还有徐福登陆遗址的纪念碑。他们没有找到不死药,就再也没有回到秦国了。他们便在那里定居下来,繁衍子孙后代,成了日本人的一支祖先。此次,我也带着寻找先人徐福的踪迹的好奇心去日本旅游的。我和日本人交谈时,我觉得他们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像中国人一样友好纯朴,仿佛他们就是徐福祖先繁衍的后代,也是我们的同胞。我觉得如果没有军国主义统治者的教唆,这些友好的日本人也能和我中国人世代友好下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旅游了几个城市,我发现日本的国家和日本的人都有很多优秀的特点。日本人的工作很讲效率。飞机抵达大阪后我们去取托运的行李箱时,箱子早已在等我们领取。然而,飞机飞回广州后我们去取托运的行李箱时,我们等了一个半小时才拿到箱子。我感叹:大阪是货等人,广州是人等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阪特别重视国际化的语言英语的运用。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公交站,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住宅,无论是商店还是民房,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村小道,都有路牌或标牌或广告牌,牌上都有英文和日文而且英文为主,英文比日文更加显眼。这样,外国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岛国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宾至如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不过,日本的英语里关于地名和人名的表达和中国的英语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人名英语和地名英语都以现代汉语拼音为基准而日本的人名英语和地名英语都以罗马拼音为基准。如:观音菩萨,汉译Guanyin Bodhisattva,日译Kannondo Bodhisttva;鉴真和尚,汉译 Monk Jianzhen,日译Ganjin Buddha monk;大阪,汉译Daban,日译Osaka;京都,汉译Jingdu, 日译Kyoto;奈良,汉译Nailiang, 日译Nara;神户,汉译Shenhu,日译Cobe;梅田,汉译Meitian,日译Umeda; 天王寺,汉译Tianwang Temple,日译Tennoj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观察到, 日本的个体店铺门庭若市,顾客人来人往,街上没有美团的疾速奔跑也没有快递的满天飞。日本的社会秩序很好,无论是在车站上下楼梯,还是刷卡进站或出站,还是走进车内,都让我很开眼界。上下楼梯时,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都会很自觉地走左边,形成一队,右边让给那些急忙赶路的人。不管进闸还是出闸,闸门从来不关,一直都是开着的,也没有摄像头监控,然而乘客都会自觉刷卡付费。走进列车,没有人抢座位,旁边有座位就坐,没有座位就站,车厢里没有那种“生存竞争”的恐慌。日本的食品很安全,商品没有假,顾客吃得开心,买得放心。日本的儿童上学父母不接送,那里没有儿童拐卖之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日本的儿童从小接受的是苦寒教育。哪怕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仍然穿着短裤裸着腿脚,在冬日凛凛寒风中踢踢踏踏地行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没有生长在父母的襁褓中,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以车代步。他们经风不折,经霜不凋。这样的后代实在可怕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国人要知道,日本人的爆发力十分强大。从2001年开始,日本本土产生了21名诺贝尔奖,几乎每一年一个,令世界震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其实,日本的强大不在表面而在他们的内心,在他们的精神,在他们的自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侵略者丰田吉秀的展馆旁有一个武士道训练基地,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些中学生在习武打斗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我把它拍成了小视频,意在警醒国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未来的日本不可小觑。说不定,几代人以后,这些纯朴友好的日本人还会被军国主义利用。他们还会成为战争的武器。我们如何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变得强大,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我想最好的途径莫过于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毛泽东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倘能这样,我泱泱大国我中华民族何有外患之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日本之行结束了,我们于2025年2月5号上午8点35分乘坐中国南方航空CZ394航班从大阪Osaka飞回广州了。奇怪的是,飞机落地时机舱里带回广州的还是东京时间下午1点35分,但机舱的门一开,手机上的时间马上变成了北京时间12点35分。由此,我肤浅地认识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空间可以弯曲,时间可以收缩”的理论,我也肤浅地认识了日本的国家和日本的人的本性………</b></p> <p class="ql-block"><b>中学生在习武格斗</b></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陈胜良 </b></p><p class="ql-block"><b>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b></p><p class="ql-block"><b>广东省侨界作家协会会员</b></p><p class="ql-block"><b>湖南省翻译协会会员</b></p><p class="ql-block"><b>双语作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