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了天才,能包容天才吗?重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言初🍀

<p class="ql-block">【毛姆生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CH(英语: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他是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据说是20世纪30年代收入最高的作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姆生于巴黎的英国大使馆,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负责英国驻巴黎大使馆的法律事务。因为法国法律宣布所有在法国本土出生的孩子都可能被征召入伍,他安排毛姆在大使馆出生,严格意义上说就是在英国本土。他的祖父罗伯特也是一位杰出的律师,是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协会的创始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的家人以为毛姆和他的兄弟们会成为律师。他的哥哥弗雷德里克·毛姆(弗雷德里克·毛姆,毛姆子爵一世)的法律职涯成就斐然,并在1938年至1939年期间担任大法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姆的母亲伊迪丝·玛丽(Edith Mary,原名斯内尔[Snell])患有结核病。毛姆的三个哥哥中最后一个出生几年后,她生下了毛姆。毛姆三岁时,他的哥哥们已经离开家里上了寄宿学校。 伊迪丝的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儿子死于1882年1月25日,也就是他出生后的第二天,毛姆8岁生日那天。六天后,伊迪丝死于肺结核,享年41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的早逝给毛姆留下了精神创伤。悲伤的毛姆把她的一幅相片保留在床边直到自己逝世。伊迪丝去世两年后,既毛姆10岁,他的父亲因癌症在法国去世。毛姆继承了一笔每年300镑的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姆在父母去世后就被送到英国,由他的叔叔、肯特郡惠斯塔布教区牧师亨利·麦克唐纳·毛姆照料。这个变化对于毛姆是致命的。他在孩童时代就读于坎特伯雷国王学校,对他来说充满了痛苦。他因为英语不好(法语是他的第一语言)和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矮小身材而受到嘲笑。因此毛姆患上了口吃结巴,尽管病情受他情绪和环境的影响断断续续,却伴随了他一生。年轻的毛姆在他叔叔的牧师公馆和学校里都过着悲惨的生活,因而培养了一种对那些令他不快的人极尽讽刺的才能。这种能力有时反映在毛姆的文学人物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6岁时,毛姆拒绝继续在国王学院学习。他叔叔允许旅居德国,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文学、哲学和德语。在海德堡的那一年,毛姆结识了比他大十岁的英国人约翰·埃林厄姆·布鲁克斯,并与他保持了情侣关系。他还在那里写了他的第一本书,一本关于歌剧作曲家梅耶贝尔的传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姆回到英国后,他的叔叔给他在一家会计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一个月后毛姆就放弃了这份工作,回到了惠特斯塔布尔。他叔叔试图给毛姆找一份新的工作。毛姆的父亲和三个哥哥都是杰出的律师;然而毛姆对这个行业并不感兴趣。由于口吃的牧师可能会让这个家庭显得可笑,他也无法进入教堂工作。当地医生建议毛姆从事医疗行业,毛姆的叔叔同意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姆从15岁起持续写作,并有心成为一名作家,但他没有告诉他的监护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在位于兰贝斯的医学院学习医学。这所学校当时是独立的,但现在是伦敦国王学院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897年医科毕业后毛姆成为妇产科医生,并以自己的经验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此后弃医从文,毛姆开始写作,一写就七十年。《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是毛姆的代表作,带有自传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7年设立毛姆文学奖,这项年度英国文学奖奖励35岁以下的优秀作家,奖金为12,000英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你成为不了斯特里克兰,你愿意包容他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十多年前读毛姆,一是为了应付必读书单,二是为了逢人便能提一句,毛姆啊,读过。语气里还要装出一种漫不经心的不以为然。那个年纪,就如同培根所言,“求知”有时候是为了装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是中年人了,阅人几十年之后再读毛姆,如此喜爱,手不释卷。父母早世以及毛姆小时候的痛苦经历让他洞察人性,看透人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的辛辣、鄙夷和嘲讽,妥妥地戳破无耻、虚伪和做作,是庖丁解牛的刀法,让你看个明白,不要总是非常自信地傻里傻气。</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有那些非常耐心的细描,每一句话都像工笔画里每一条线,不可或缺。更别提那些讥诮的神来之笔,总是意味深长,让我忍俊不禁,欢笑不止。摸着良心问问自己,现在身边还有几个人能让你不花钱就乐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实话说,像毛姆这样,一个了解且能解剖“人性”的灵魂还是挺稀罕的,是满池白肚死鱼里那个百毒不侵的永生者,也许会傲慢可恶,但肯定不卑怯懦弱。他是能从“TA时代”这个茧蛹里破壁而出的,在碧波无际的人类历史长河里自由游弋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样的故事大师真不多,难怪他凭一支笔成为收入最高的作家之一,上帝一直是个很小气的造物者,但对才华从不低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说说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其人生故事让人颤栗。按照常人指标,他抛弃家庭和孩子,自私无情;他与绝境中救济自己的朋友的妻子始乱终弃,眼中无人到令人发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的一生是个很决绝的奔赴,一直处于追求艺术梦想的高烧状态,虽然肉体在惨不忍睹中消亡,但在艺术造诣上达到了宗教般的登峰造极的境界。他人生就如同一艘六便士破船,以不懈追求为桨,以无畏精神为帆,在大海里不畏雷电暴雨,自由激荡,与大海里的月亮永恒相伴,最终在不可能中实现了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艺术一定是和安逸与世俗为敌,一定和贫苦与孤独为伴吗?答案倒也不一定。比如毛姆自己后半生就一直过着舒适奢华的生活,家产丰厚,光在法国费拉海角的产业就有12英亩,司机佣人游艇舵手大副加起来就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个,但是他依然勤耕不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达芬奇,虽然是私生子,但父系家庭富裕,他被送去去佛罗伦萨去读书,之后得到美第奇家族资助。还有提香,不愁生计的情况下还愿意为谄媚权贵作画以谋求更高回报。近一点,我国的张大千出生于当地十分富裕的家族,被送去日本留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斯特里克兰给我们的思索是:人生太短暂,你如何过?物质重要吗?牵绊值得停留吗?世俗眼光能够阻挡你吗?传统观念会让你烦恼吗?失败了你会依然坚持吗?如果一无所有,你无悔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卓越大师的建模要素是哪些?也许吧,基因天赋、充分的自由、不羁的精神和奋不顾身的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实话说,靠这本书去研究艺术家是如何造就的,按图索骥,肯定会闹笑话的,斯特里克兰的故事不是高更的传记,也不会成为课题样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读名著,好好享受毛姆语言的魅力,学习他建构故事的能力,同时继续被梦想的超级神力迷醉,勇敢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这里,也很想问一句,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斯特里克兰,你会怎么看他?如果是您的孩子,您会催他“考公”吗?如果是你的另一半,你会起诉他吗?如果你是一个“正直”的网友,你会用道德鞭子“抽打”他吗?让他“社会性死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我们成为不了斯特里克兰,是不是可以从这篇小说里依然学会包容和理解复杂多样的人性,无谓好坏,都由衷地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认可 ,也可算这篇小说的另一个legacy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