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沿着上漖村的村道前行,路边立着欢迎的指示牌,它像是一个热情的使者,向每一位到来的客人诉说着这个村子的故事。这里不仅有着展示传统工艺的地方,更有着传承百年的龙舟制作技艺。那指示牌背后,是上漖村作为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和维修基地的骄傲。龙舟制作技艺始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从最早的造船师傅黄弘开始,经过六代传承,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这里共有8间特色龙船厂,厂区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集中分布在三支香水道上漖涌沿岸,临水而建,是珠三角地区龙舟制作的行业龙头。珠三角地区90%的传统龙舟都产自这里,2018年,上漖龙舟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走进上漖村,那栋黄色建筑在欢迎指示牌的指引下显得格外醒目。这里承载着龙舟制作的悠久历史,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龙舟制作包含扎底骨、制脚旁、上大旁、扎彩盘、钉花旁、钉夹旁、扎龙缆、上油打磨等多道大工序,细分则有数十道小工序,耗时约20天。这是一项需要耐心与匠心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工作间里,一位老人站在其中,周围摆设虽杂乱却有序。墙上挂着的“匠心世家”牌匾,仿佛在诉说着这家人对龙舟制作的执着。老人或许就是传承者之一,他将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这小小的船厂里。这里制作龙舟主要使用坤甸木和杉木。坤甸木产自马来西亚,密度高、耐用,可保存百年,需埋在湿泥中隔绝空气保存;杉木轻便,适合竞速,需吊挂保存。不同的木材有着不同的特性,也决定了龙舟的不同用途。</p> <p class="ql-block">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龙舟横卧在船厂内,它那长长的身躯像是即将腾飞的巨龙。上漖龙舟以“鸡公头”龙舟为主,适合珠江流域的浅窄河涌,具有侧立偏差控制、掌口处理、钉眼处理和船体设计四大独特技术。远远看过去,“筋骨”就像一条长龙,它承载着上漖村人的希望与梦想。近年来,上漖村龙舟制作基地订单激增,尤其在端午节前后,新龙舟制作和旧船翻新需求旺盛。龙舟文化在番禺已有上千年历史,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象征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上漖村不仅是龙舟制作基地,也是龙舟文化的传播中心,龙舟销往广东各地及港澳、东南亚等地。</p> <p class="ql-block">在船厂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船只维修工作。每一艘龙舟都像是他们的孩子,需要精心呵护。龙头被视为龙舟的“灵魂”,由可拆卸的独立部件组成。龙头雕刻需要极高的技艺,不同地区的龙头风格各异,如东莞龙头偏大,广州龙头较小,竞技龙头威风,巡游龙头温和。这些独特的设计让每一艘龙舟都独具魅力,也体现了工匠们对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里充满了忙碌的气息,木材在工匠们的手中逐渐变成一艘艘精美的龙舟。龙舟制作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工匠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珍贵的遗产,让龙舟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