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总面积达292平方千米。这里的地貌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被誉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了奇峰异石、峡谷溶洞等独特景观。<div>我徒步两天游览丹霞山,从不同角度取景,丹霞山地址特点鲜明,奇山奇石遍布。丹霞山又称为爱情山,阴元石,阳元石是大自然奉献人类生殖图腾,我不好单独发片发文,因象形过于逼真,恐有色情之嫌。<div><br></div></div> 丹霞 细美寨,韶关市丹霞山上的一个山寨旧址。寨址建筑大约有十来二十平米,山寨建筑细小,却非常险要独特。明朝末年,闯王举旗反明, 天下大乱, 当地豪绅吴德彰一家大小来此避战乱, 于山顶结寨,名“细美寨”。细美寨三面悬崖峭壁,一面有石级可登,出山顶寨门下山尚有两道岗哨,扼上山之咽喉,地势异常险要。据当地人介绍,此寨用于避战乱,直至太平天国起义才遭废弃,民国时期仍多有修葺,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百姓还曾在此避难。发现细美寨纯属偶然。紧邻着阳元石的就是阳元山,阳元山壁立千仞,石壁因流水侵蚀,留下道道竖印,宛如一幅布挂在崖上,遂名为“晒布崖”。在山体一侧窄窄的、如鱼脊一般的缓坡上远远地看,似乎有隐隐约约的台阶,如一部天梯挂在崖上。当地人说,那就是九九天梯,过去是上山的唯一的路,仅可容两人并行。为方便越来越多的游人,在后山又贴着山崖开辟了一条云崖栈道。经过艰辛跋涉之后,到达天梯下面,发现之前的所谓艰险与之相比,完全不值一提。天梯不仅仅是窄,而且陡,两侧皆是峭壁,若不是有铁索可扶,很难想像如何上下行走。在天梯的尽头,竟是一座山门似的建筑,踞险而筑,把持在山头。内里往返曲折,山门有两三重,还有一些砖石建筑的遗迹。山门内有记载重修细美寨的摩崖石刻,全文100多字,落款为“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六月吉日”。从碑刻中可以看出,此寨源于明朝末年,闯王举旗反明,天下大乱,当地豪绅吴德彰一家大小来此避战乱,于山顶结寨,名“细美寨”。 到了山顶居然是平坦的一块,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婉转低鸣,宛如世外桃源一般。这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四周如刀削,而山顶基本是平的。据说,当年避难的人在山顶搭帐篷,还挖有蓄水池以备日常生活所用。山头另一端有一座凉亭,放眼望去,好一幅山水画,大大小小山峰尽收眼底,锦江和翔龙湖环绕山间,还有星星点点的村庄点缀在一片绿野中。 俯瞰山水美景 下行栈道,紧贴峭壁,有些地方,接近90度垂直,只能单向通行。 另一角度看阳元石 仰望峭壁 看那山顶小亭子,我居然成功沿九九天梯登顶,又沿峭壁近乎垂直下山 丹霞水墨 舵石位于丹霞山主山北侧的尽头,三面绝壁,右僧帽、韭菜,左锦江、睡美人,丹霞北部风光尽在眼底。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状,犹如一艘巨轮,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像船舵一样,因此得名"舵石"。 山下村庄 江边修的房子在施工中,据说是给山上寺庙尼姑修的,住在山下生活条件好多了。 丹霞奇观 峭壁 天柱石又名蜡烛石,典型的岩柱地貌。岩柱相对高度42米,直径约5~8米,基部风化严重。明末李永茂有“孤留一柱撑天地,俯视群山尽子孙”诗句形容之。在笔者看来,更似古代名著《西游记》里描写的大禹治水留下的定海神针(后来成为孙悟空兵器——如意金箍棒),来到这里,脑海里都会不由自主响起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这块奇石无法抵达,只能远观,在观日亭、韶音台等处均可得见,尤以卧龙岗最为近视。 阳元石以其酷似男性生殖器的外形而闻名,是丹霞山的主要景点之一。 阳元石逼真到令人脸红心跳 阴元石与阳元石齐名的象形景观,曾名少阴石、小鸟天堂等。1998年由村民发现,当年建成景观对游人开放。与阳元石直线距离不过三千米,长老峰好似一巨大屏风将两石相隔,锦江犹如一条绸带将两石相牵。洞口有将军木、鸭脚木把持。 水墨丹青 锦石岩寺 :最早称“锦石寺”,宋代的法云居士曾“聚众百余开山建寺”,现有七佛殿、观音堂、罗汉堂、大雄宝殿等几处建筑,是广东地区著名的佛教女众道场。 丹霞山阳元山景区里侧海豹石,有一些探险者攀登此山,实在是惊险。 仰望九九天梯 背看阳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