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青州的期待,源于河北省博物院一名志愿者的强烈推荐。踏着暮色我们来到青州古城,它高耸的城门、遍布古街的牌坊、斑驳的青石板路、大量明清建筑的遗存、老字号商铺……让我们确信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名城。</p> <p class="ql-block"> 青州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县级市,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青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九州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余年的建城史。这里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自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之间的一千多年里,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信美东方第一州”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青州古城是国内罕见、至今保存完好的山水城一体的明清古城。踏入青州古城,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繁华市集。古城内,古街古巷纵横交错,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两旁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精湛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 偶园原为衡王府东花园,后由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改建为告老还乡后的住所。这座浓缩了江南园林之秀与北方园林之雄的私家园林,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池沼相得益彰。偶园内最著名的要属衡王府遗留的“福、寿、康、宁”四大奇石。这些奇石玲珑剔透,气度不凡,在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的说法,可见这些天然巨石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 青州府贡院,原为明代初期山东布政司衙署。因为衙署的搬迁,后改为“云门书院”,同时作为青州府科考选士的场所。在民国初年废除科举后改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现为青州科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青州自古民风崇儒尚学,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科举繁盛。据统计,青州府辖区内,共出过11名状元,800名进士,约3000名举人。其中,13人位至宰相。从青州府贡院里,走出了许多名人。</p> 古代考棚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青州古城是一部立体的史书,那么青州博物馆就是一座历史的宝库。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它的场馆之大、藏品之丰富、珍品之精美超出了我的想象,即使与一些省级博物馆相比它也绝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 东汉“宜子孙”玉璧,满含吉祥的祝福。玉壁体形大,雕技精湛,是目前仅见的有字汉璧。</p> <p class="ql-block"> 明代殿试状元卷,由赵秉忠所作,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殿试卷真迹。1598年殿试的考题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赵秉忠在殿试中脱颖而出,万历皇帝亲笔批示“第一甲第一名”,这份珍贵的试卷共2460字,无一涂改,工整的小楷,每一笔都透露出严谨与规范。我根本想象不出,在那样的考试中该是怎样的心态和才气才能做到如此卓越。</p> <p class="ql-block"> 1996年青州龙兴寺遗址被发现,遗址内一次性发掘了北魏到北宋500年间的400多件窖藏佛教造,被列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龙兴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造像被分别陈列于此,这是我参观青州博物馆最期待的部分。这里的青州佛造像,衣饰华丽,雕刻精美,面带微笑,被誉为“永恒的微笑”,太治愈了,一定要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点赞。在这里我们好似穿越千年,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岁月沉淀的悠然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 青州的自然风光同样美不胜收。远远望去,云门山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横亘在青州城南。云门山主峰海拔421米,相对高度218米,山势不高但沟谷交错,洞穴密布。夏秋季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形成“云门仙境”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 山阳处有隋唐时代开凿的佛造像石窟,石佛272尊,可惜许多佛像的身首已不可见。</p> <p class="ql-block"> 山阴处有国内罕见的明代摩崖巨刻“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字就高达2.3米,所以当地流传着“寿比南山、人无寸高”之说。</p> <p class="ql-block"> 青州,这座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名城,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与感动。对青州的未来,我充满了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