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陵岛古船碑刻博物馆位于宋康大道道路旁的观景步道上,分为两处展点,共有50多个介绍从隋唐以来历代各种古船状况的碑刻展品。</p> <p class="ql-block">宋康大道穿越在山海之间,向西行右边是大角山,左边是大海和海边的漁村、酒店、度假公寓和景点等,絲路船说介绍古船简况的碑刻展品就分布在大道靠海一侧的观景步道上。</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宋康大道步行道上展示“絲路船说文化”的碑刻展品的第一处展点,所有的碑刻产品均制作精致,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很多介绍的船型,笔者都是第一次见到,值得驻步仔细观览。以下就是笔者选出的比较典型的碑刻展品,与各位读者分享。</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一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隋·唐沙船</b>是一种平底、方头、方躺的海船,是中国著名的船型之一,主要在长江流域和北方沿海使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一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元朝五桅海船</b>,在元朝,中国的船帆设计逐渐成熟。这种帆船升降自如,可以根据风力大小,可调整受风面积。</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一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 - 中国古代舰船之<b>元朝五桅拖网渔船</b>,在太湖内航行作业的大型拖网渔船,五桅五帆平底,方头,船长三十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一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文化<b>元朝双桅海船</b>,中国帆船的帆比較简化,通常是一桅一帆,形成中国船帆的鲜明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一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宋朝南海一号</b>,为南宋时期商船,长三十余米,宽九米,船舱內保存大量文物。是唯一能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一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宋朝舢板</b>,是早期装有可动帆的一种船型。有了可以转动的帆、配合舵,古代船工可以驾驶船只迅速驶向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一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宋朝杨么车船</b>,宋朝车船是大型的战船,南宋农民起义军杨么的车船"以轮激水其行如飞: 四周装有打击敌船的,拍竿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一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宋朝人字桅内河船</b> </p><p class="ql-block">宋朝带有人字形的活动桅杆的独特挂帆方法的內河船,竖立挂帆航行,过桥洞时,则可以把桅杆折倒。</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大角山顶部宋康大道步行道上展示“絲路船说文化”的碑刻作品的第二处景点,这两处介绍古船的碑刻展品还真的让笔者学到了不少中国的历史知识和见识到难的一见各类稀少古代船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b>之秦.汉朝楼船</b>,秦·汉朝的楼船是一种具有多层建筑和攻防设施的大型战船、外观似楼。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中国古代舰船之<b>明代大黃船</b>,是明代皇家专用的运输船,船体施色以黄为主。</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秦.汉代蒙冲船</b>,秦·汉代的一种著名战船。船形狭而长,航速快,专用于突击敌方的船只。并使用纤绳 、緝 、橹、帆等行驶工具。</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汉代多浆木船</b>,汉代內河航行的优良船型,采用划浆为动力,是一种优秀的快速船只。</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中国古代舰船之<b>泰汉方舟</b>,将两艘船并列成一体,其特点是稳性好,体肥而短,长宽比较小载重量大、装卸貨物方便。</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秦汉朝方舟,</b>泰汉朝将两艘船并列成一体,其特点是稳定性好,体肥而短,长宽比较小载重量大装卸货物方便。</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春秋战国的先登船</b>,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小型快艇,特点是速度快灵活。其主要的作用是联络等铺助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春秋战国的三漕舫船</b>,春秋战国的漕舫船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货物,此船的最大特点是两头平、底部平,以增大船体面积,使船吃水浅,不致搁浅。</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殷商朝的鸟篷船</b>,殷商朝的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是用多块木板拼合成的木板船,因船蔑篷漆成黑色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殷商朝的船桥</b>,两千余年前,中国人已经懂得把多艘木船用铁链串连起来,上面铺设木板形成船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个处展点其中的展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殷商缝合船</b>,殷商时,用滕或竹皮缝合三块木板制成的,缝合船是最早的木板船,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已经出现。</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处展点其中的碑刻作品-中国古代舰船之<b style="font-size:18px;">殷商</b><b>毛板船</b>,殷商时湖南宝庆的缝合木板船,是用木板拼接而成。俗称毛板船。</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处展点中心位置竖立的一座清代铸铁船锚模型,这是海陵岛海絲船说文化的标志性纪念物。</p> <p class="ql-block">这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处展点末端位置的宋代名仕题写的诗作石碑,大草字比较难认,大致意思为诗曰:古舫穿越絲海远,抚个追往露霑天;波平夜归渔歌近,满载广风宋月归。写的对不对请读者指教。</p> <p class="ql-block">这是“絲路船说文化”第二处展点西端是一座“宋康舫”的山字顶木制仿古船形长廊,这座长廊是宋康大道“海絲船说文化”西端的入口标志性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