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蛇年春节过后,趁着“雨水”节气,我们又出发了。考虑到北京以北还都是冰天雪地,路况不好,于是决定就去“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吧。</p><p class="ql-block">说起河北省,北京人大都不陌生,出了六环就是河北。而像承德、丰宁、坝上、怀来、鸡鸣驿、张家口、草原天路、遵化、唐山、秦皇岛、沧州……,也是去过多次。更别提北戴河,那在多年前更是年年必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于是,这次趁着有几天的闲暇,我们决定向南,去游览华夏中原北部的古中山国。</p> <p class="ql-block">2月17日,为了抢在限行前出京,我们一大早就离家,驱车一直往南,中午前就到了邯郸市的广府古城。</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鸟瞰。</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说,广府古城虽也经战火,但未遭受大的破坏,基本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巍峨的广府古城南门。</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南城门。</p> <p class="ql-block">东城门。</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几天降温,所以夜市上的人流不算多。</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古城宛若天上宫阙。</p> <p class="ql-block">这是广府古城的府衙。在府衙大堂内的几根柱子上,悬挂着几副楹联。其中一幅上联是:“我虽爱民,毕竟见官非好事”;下联是:“尔若责己,须知恕彼即便宜”。第二幅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第三幅楹联的上联是:“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下联是:“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第四幅楹联的上联是:“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庶无冤狱。”下联是:“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p><p class="ql-block">这些楹联集中体现了儒家治国理念,如“民本”“清廉”“勤政”等。怪不得当地百姓相传:南有开封府,北有广平府。把广平府与包青天所在的开封府相比,可见黎民百姓对广平府的口碑!</p> <p class="ql-block">古城虽古,但城里却处处充满了烟火气息。市井中人来人往,虽不如节假日那般摩肩接踵,但各种当地特色的小吃和美食,特别是当地的特产“缯肘、酥鱼、豆皮、驴肉火烧……”却也能勾的游客们不停地吞咽着口水了。只是不知这小鸡腿怎么会有了“脾气?”难不成这也是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支花絮?</p><p class="ql-block">晚饭时,我两点了缯肘、酥鱼和蔬菜。待上菜后一看,额滴个妈呀,好大的碟子好大的菜量啊!最后在口水和馋虫的加持下,才勉强一扫而光!</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原住民在悠闲地过着他们自在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弘济桥位于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东郊,其建造年代大约在隋代(公元605年)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并称“姊妹桥”。在民间传说中,弘济桥和赵州桥的修建都曾得鲁班指点。</p> <p class="ql-block">弘济桥上那些古朴、沧桑的桥面石仍在无声地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p> <p class="ql-block">出了古城,偶见一群北归的雁阵。明天(2月18号)是雨水节气,春天真的来了。</p> <p class="ql-block">18号,由于广平府距离河南的殷墟不足百公里,且多年前就曾一直想来殷墟,因此我们继续南下,来到了位于安阳的殷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殷墟正门上的三个大字:大邑商。</p> <p class="ql-block">“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有人问,这玄鸟到底是只什么鸟?有说是燕子的,也有说是凤凰的。但这只玉鸟形似燕子,而有史书也说商朝人崇拜燕子,以燕子作为图腾之吉鸟。不由得使人感叹:小小的燕子,竟能降而诞生出这么一个伟大、辉煌的王朝,真不愧是一只吉祥的玄鸟!</p> <p class="ql-block">商朝的兵车(模拟像)。</p> <p class="ql-block">奋勇冲杀的商朝军士(模拟像)。</p> <p class="ql-block">部分甲骨展品。</p> <p class="ql-block">部分精美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牛(青铜器、国宝)</p> <p class="ql-block">在殷墟出土的国之重器~司母戊大鼎(复制品,原品现收藏在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根据殷墟的介绍,中国的文字是由形声字、会意字和象形字所组成。商晚期,文字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六书完备,载体丰富,书刻自由。目前,殷墟已出土16余万片甲骨,发现单字约4500字。已释读约1500字,也发现带铭文青铜器6000余件,字形14000余个。</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经几千年的演变,逐步形成了一字多音、一字多意的独特的语言文字体系。包罗万象的文字内容,为重建商代史提供了实证。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对中国上古史及中华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中原文化殷创始”。此时此刻,我们要感恩华夏的先人,让今天的我们有了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我们还要感谢殷墟博物馆,让我们了解、知道了中华文化的根是如何形成、演进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常年干旱缺水,自然灾害频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据记载,林县在明清时期曾发生多次大旱,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剧。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大部分地区长期缺水,</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严重制约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世纪60年代,</span>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劈开太行山,自力更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全面竣工,历时近十年,共开凿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劈削1250座山头,跨越274条河谷,<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长度为1500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开凿红旗渠高峰期约10万群众参与,主要依靠铁锤、钢钎、炸药等简单工具,缺乏现代化机械。共有81位建设者牺牲,多人受伤。红旗渠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古老的中原大地树立起一座高大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离开林县后,我们就上了太行高速,又返回到河北省境内。前方的目的地~河北涉县。</p> <p class="ql-block">2月19号一早,我们首先瞻仰了位于涉县的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时任129师的主要领导。</p> <p class="ql-block">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将军岭”。</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的宿办室。</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的宿办室。</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一个美好传说。但到底有没有女娲这个人?她又是怎么补的天?怎么抟土造的人?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相传是女娲故乡的涉县娲皇宫处。</p> <p class="ql-block">女娲补天台。</p> <p class="ql-block">天台山下面即是清漳河。</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并用九根粗重的铁链把宫殿与山体牢牢固定在一起的娲皇宫。</p> <p class="ql-block">女娲像,背后的半山处即是娲皇宫。</p> <p class="ql-block">女娲补天雕像。</p><p class="ql-block">据当地工作人员说,在远古期间,华夏的中原一带(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基本还属于母系社会,但已开始进入到农耕时代了。女娲则是出自于涉县长治武安一带的一个最大母系社会的氏族部落的首领。后来遭遇了一次十分恐怖的大地震,接着又是铺天盖地的大洪水,天塌地陷,死伤无数。女娲带领她的部落并联合其它的部落,共同恢复家园。故而人们为了感谢她,尊之为神,谓其行堪比“补天”之壮举。</p><p class="ql-block">这样世代相传,女娲则成为了神,世世代代享受着华夏子民的香火供祭。当地人的这个说法和《淮南子·览冥训》所述有所不同。咱们就权当后人们敬仰、尊崇先贤的美好的传说吧。</p> <p class="ql-block">在路边,赫然耸立着一个造型,上书:“中华第一槐”。姑且不谈能否配得上“第一”,只是在大树的枝杈上建房子,这个构思就够雷人的了。</p> <p class="ql-block">在从涉县前往邯郸的路上,我们特意绕道磁州,顺路观看了长达千米的磁州古窑浮雕群。</p> <p class="ql-block">浮雕的局部。</p> <p class="ql-block">19号下午,我们前往一座在3100年从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城市,它就是邯郸。它等了我们3000多年,今天,我们终于来了!</p> <p class="ql-block">2月20号上午,我们游览了邯郸市中心的丛台公园。公园内,有两处非常值得一游的史迹,一是秦始皇出生地,二是赵武灵王的丛台。</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生于邯郸,又随母亲赵姬作为人质在邯郸度过了幼年和少年。邯郸对于秦始皇来说,是一座留下太多记忆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年表</p> <p class="ql-block">丛台简介</p> <p class="ql-block">武灵丛台。</p> <p class="ql-block">邯郸市中心的定位点也在丛台公园内。</p> <p class="ql-block">邯郸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赵武灵王戳力改革,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邯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我国的一件镇国之宝。</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邯郸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还有着丰富的文化精粹。据统计,仅出自于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就达1584条,因此邯郸也被称之为:成语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成语大会》上,邯郸市年轻的参赛选手多次获得了好成绩和最高荣誉。</p> <p class="ql-block">赵县街中心的石塔。顺路往南走不多远,一拐弯就是赵县最有名的羊汤羊杂馆。落座后,一碗热气腾腾羊杂汤接着就端了上来。于是连吃带喝,唏哩呼噜,最后咂咂味抹抹嘴,怎一个美字了得!</p> <p class="ql-block">经整修之后的赵州桥。</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的修建者是隋匠李春。据民间传说,在赵州桥建造期间,也曾得到过鲁班的指点。</p> <p class="ql-block">从赵县到定州不太远。到了定州后,我们首先游览了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塔位于定州繁华的旅游地段,旁边就是定州博物馆。千百年来,古塔巍峨耸立,登塔观光赏景、抒情敞怀之人数不胜数。但作为一国之君和领袖级人物来说,却只有清朝的乾隆皇帝和咱们的毛主席曾经登过此塔。</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定州古塔,左边的建筑是定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定州贡院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定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山国简介。</p> <p class="ql-block">中山靖王简介。</p><p class="ql-block">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三国”时期的蜀国皇帝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第17代后人。刘备的家族世系可以追溯到刘胜,经过多代的传承,最终到达刘备。</p> <p class="ql-block">据定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有三件国宝珍藏在本馆中,这是之一。</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之三。</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定州博物馆,我们穿雄安、过白洋淀,到了廊坊市的文安。老友石永忠请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涮羊肉,圆满地结束了这次旅行。</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时间并不算长的出游,我们越发感觉到华夏文明和中国文化的深沉、厚重和广博,使人得到极大的教益和启迪,也对之由衷地产生了敬仰和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只想对大美河北和老家中原说:既然这么近,那么美,今后我们一定会常来看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