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本鲁钝之人,可是偏偏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于是自不量力的钻进故纸堆里读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还好现在网络发达,我能借助一些明师的讲座以砭我之愚助我理解文中之义。我读的书是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听的讲座是北师大孟琢老师的“四书精读讲座”。其中《中庸》是四书中较难读的书,读过四五遍后方觉其中三昧,每有会意便心生欢喜。但我已年届半百,自知识记之力渐衰,故将读书心得写下以防他日之罔。</p><p class="ql-block"> 《中庸》第一章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p><p class="ql-block">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p><p class="ql-block">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p><p class="ql-block">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p><p class="ql-block">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p><p class="ql-block">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p><p class="ql-block">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p><p class="ql-block"> 此章乃开篇亦《中庸》最重要之文,最难理解。所谓天者,在此不仅仅指自然之天,最主要是指义理之天。世间天之含义有好几重:一,主宰之天,命运之天。如电影《哪吒2》中最有名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之天。二,纯物理的自然之天,相当于人们说的天气、太阳系、银河系、黑洞等等。三,义理、道德之天。如天人合一之天。所谓性者,主要是指人兽之别的属性。每个人承自天的使命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按着人的属性自然发展的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进行修养就叫做“教”。其中,“教”指的是教化,即通过修养和礼乐刑罚的教化来达到道德和品性的提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也,圣人所为。修道之谓教,诚之也,百姓固执之。所以,道不可须臾离也。事之隐微之处,心田萌芽之态,最是见人之善恶,亦诚之与否。故君子慎其独,尤其是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更应注意。在当今的社会风气下,慎独便是各人修行的重要法门。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便是天命之谓性的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便是率性之谓道的道。中节就是修道之谓教的教,节就是礼乐刑罚。致中和,天地万物各就其位,并育而无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