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2/22 参观北京伍连德故居</p> <p class="ql-block">北京伍连德故居 </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堂子胡同,是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史家、医学教育家伍连德在北京的故居,主体建筑为一栋三层西洋式楼房。1912伍连德博士购买了这栋楼房,1950年伍连德将楼房捐献给中华医学会,故居于2024年11月17日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伍连德(1879 ~ 1960),提到伍连德,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和巨擘,抗疫先锋,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家庭,1896年获英女王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医科,1907年受袁世凯之邀回国任职。</p><p class="ql-block"> 1910年10月伍连德受清政府委派为全权总医官赴东北调查和组织防控瘟疫流行,伍连德采用各种措施仅用四个月就扑灭了震惊中外的东北鼠疫疫情,这是他一生中最为人瞩目的功绩。他还主持创办了包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哈大医学院在内的二十多所医学院校,成立了中华医学会,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抗战爆发,为避战乱,回马来西亚开设私人诊所,于1960年因脑中风去世,享年81岁。</p> <p class="ql-block">伍连德故居</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堂子胡同6号,为一栋三层中西璧合的小楼,1912伍连德博士购买了这栋楼房,1950年伍连德将楼房捐献给中华医学会,故居于2024年11月17日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伍连德 (1879年 ~ 1960年)</p><p class="ql-block"> 中国现代医学先驱和巨擘,抗疫先锋,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他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家庭,1896年获英女王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医科,1907年回国任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03年伍家三代合影,五兄弟站在后排,最右边的是24岁的伍连德。</p> <p class="ql-block"> 1910年10月伍连德受清政府委派为全权总医官赴东北调查和组织防控瘟疫流行,伍连德采用各种措施仅用四个月就扑灭了震惊中外的东北鼠疫疫情,这是他一生中最为人瞩目的功绩。</p><p class="ql-block"> 他还主持创办了包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哈大医学院在内的二十多所医学院校,成立了中华医学会,为中国医学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抗战爆发,为避战乱,回马来西亚开设私人诊所,于1960年因脑中风去世,享年81岁。</p> <p class="ql-block"> 1911年4月在奉天(今沈阳)举行的万国鼠疫研究会,是我国历史上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伍连德为大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梁启超说:”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p> <p class="ql-block">伍连德的勋章</p><p class="ql-block"> 因东北防疫有功,伍连德获清政府颁发的”二等宝光嘉禾勋章”。</p> <p class="ql-block">1912年我国近代第一所常设防疫机构 ——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成立,伍连德任总办兼总医官。</p> <p class="ql-block"> 1915年2月与颜福庆等21人在上海成立中华医学会(任书记),创办中华医学杂志(任总编辑)。</p> <p class="ql-block">1921年伍连德在协和医学院开幕典礼上</p> <p class="ql-block"> 1935年时任中国驻瑞典大使朱祀年等推荐伍连德为医学和生理学奖候选人。</p><p class="ql-block"> 提名理由为:从事肺鼠疫研究工作,特别是发现旱獭在其中的传播作用。</p> <p class="ql-block">伍连德的十大第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张”旋转餐桌”</p><p class="ql-block"> 伍连德首创”旋转餐台”和”双筷制”就餐习惯,这是伍连德发明并使用过的中国第一张”旋转餐台”。</p> <p class="ql-block">一楼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协和伍连德大讲堂</p> <p class="ql-block">二楼小客厅</p> <p class="ql-block"> 1911年伍连德和第一任夫人黄淑琼(1937年病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伍连德书房</p> <p class="ql-block">参观后留言”可敬的医学前辈”</p> <p class="ql-block">2025/03/01 (星期六)</p><p class="ql-block">游览北京昌平区延寿镇的银山塔林景区和盘龙松(延寿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银山塔林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景区。</p><p class="ql-block"> 银山因峰峦高峻,冰雪层积时色如白云,所以称为”银山”。经考证,寺院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辽、金,明、清时代是寺院云集之处,当时有大小寺院庵堂百余所。其中法华寺是最大的一座,银山塔林现有古塔19座。</p><p class="ql-block"> 景区里有前、中、后三座山峰,中峰为最高,海拔726.81米。</p> <p class="ql-block">三福的店铺竟然开到景区门口啦</p> <p class="ql-block">有野猪出没?还要防蛇咬?还有点吓人!😁</p> <p class="ql-block"> 银山塔林现存19座墓塔,大小高矮不等,高者20余米,直径达7米左右,矮者只有两三米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历代禅师圆寂及大小沙弥死后,按僧人在佛门的等级、地位,在法华禅寺院内及银山山麓建灵塔。</span></p> <p class="ql-block">覆钵式塔</p><p class="ql-block"> 最早出现在印度,元代经尼泊尔传入我国,塔身圆的部分象是僧人的钵倒扣过来,覆钵下面是塔基(上面金刚圈,下面须弥座),塔基下面是地宫,放置僧人的舍利子和陪葬品。覆钵上面细长的部分是它的相轮俗称”塔脖子”,等级高的塔有十三层称作”十三天”。</p> <p class="ql-block"> 在法华寺遗址中心位置是佛觉塔,四角分别为金朝著名高僧的晦堂塔 、虚静塔、懿行大师塔和圆通塔 。</p> <p class="ql-block">从遗址北面向南看,还可见两座覆钵式塔。</p> <p class="ql-block">佛觉塔</p><p class="ql-block"> 塔高20.1米,建于公元1145年,是景区内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塔,它的位置居中,周围有六座塔环卫。 </p><p class="ql-block"> 塔的主人是金代的名僧佛觉大禅师,法名海慧,金煕宗下旨海慧为开山第一代祖师,公元1145年,海慧大师圆寂,据载火化后烧出了五色的舍利子,光芒万丈,而且散发着异香。皇帝带领皇后及文武百官设供五天,弟子们将舍利子分成五份,分别建塔保存,银山的这座,就是其中的一座舍利子塔。</p> <p class="ql-block">落落洞</p><p class="ql-block"> 是过去僧人修行居住的地方,史书记载,此洞称为重石洞或重岩洞,其上洞为佛龛,供奉观音菩萨。 ”落落洞”是当地乡民的叫法,意思是洞上有洞,洞上落着洞。</p> <p class="ql-block">朝阳洞</p><p class="ql-block">古代人工开凿的石洞,是僧人讲习佛法或生活起居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说法台</p><p class="ql-block"> 相传是唐代高僧邓隐峰讲经说法的地方,石岩上刻有”佛”字,其前还存留柱础石等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转腰塔</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清时期,现仅存塔基和部分塔身,是景区内海拔最高的古塔,相传围着此塔向左转三圈,向右转三圈,能治好腰腿疼病,故称”转腰塔”。</p> <p class="ql-block">古佛岩</p><p class="ql-block"> 银山古迹之一,史书多有记载,岩石上留有古人镌刻和佛像,照片放大可见。</p> <p class="ql-block">银山的部分路段还有点陡峭</p> <p class="ql-block">盘龙松景区//延寿胜境牌坊</p><p class="ql-block"> 原名曾家堡庙,位于昌平区延寿镇黑山寨村北2公里处,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 (摄于2022/03/26)</p><p class="ql-block"> 景区以奇松、清泉、古刹、古塔、山岳、林木等人文,自然景观而驰名。</p> <p class="ql-block">”佛”字门 (摄于2022/03/26)</p><p class="ql-block"> 进入寺院大门,抬眼上望,一座汉白玉筑成的巨大“佛”字迎着朝阳,矗立在高高的山岗上,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分外耀眼夺目。这是著名书法家贾松阳先生所书的汉白玉“佛”字。它外形是字,实则像门,寓意“不二法门”。</p> <p class="ql-block">延寿寺山门</p><p class="ql-block"> 据载延寿寺建于辽金年代(公元819 ~ 1119年),先于十三陵,民间有“先有延寿寺,后有十三陵”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盘龙松</p><p class="ql-block"> 此松枝干盘桓交错,重复叠压,交错盘旋的两主干层次清晰灵动,酷似一条静卧山岗的巨龙,匍匐向东南方向自然延伸,树冠占据着大半个院子足有近百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盘龙松其状其形巧夺天工、神斧仙凿,为历代高僧整形所致,距今已有八百余年。为保护古松,寺僧用几十根木桩支撑着古松,使古松似苍龙盘舞,如动若静,奇美无比。因而它被誉为“华北第一奇松”,延寿寺因其更为出名。</p> <p class="ql-block">松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三年前曾慕名来观赏盘龙松,因疫情期间寺庙没开放,儿子戏说,”看不到盘龙松,你就做个``盘孙松``吧”!今天如愿。😁</p> <p class="ql-block">寺内殿宇</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左为观音殿,右为地藏殿;左厢为伽蓝殿,右厢为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供奉三世佛。后来听说在寺外盘龙松东南方向不远的小山坡上,生长着一棵五百多年的“凤凰松”,一“龙”一“凤”两相对峙,遥遥相望,成龙凤呈祥之势,因此也被无数游人称为是古寺的一大奇观。</p><p class="ql-block"> 当日我们没注意到,以后啥时候顺路再去看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途经海淀区中关村 1号</p> <p class="ql-block">普西金文学餐厅 (海淀区中关村1号店)晚餐</p> <p class="ql-block">2025/03/06 (星期四)</p><p class="ql-block">游览前门箭楼和前门商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 城楼</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span>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由南北纵置的城楼与箭楼两座高大建筑构成,城楼居北,箭楼居南。作为明清北京内城正南门,正阳门是北京老城中规模最大,形式等级最高的城门建筑,也是登高眺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和北京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视点。</p><p class="ql-block"> 正阳门城楼高42米、宽50米、进深24米,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 箭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北端,建成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明清时期与正阳门城楼、瓮城等共同构成一组兼具防御性和礼仪性的城门建筑群。正阳门箭楼是北京老城城垣结构的标志性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箭楼高38米、宽62米、进深32米,东、西、南三面四层辟箭窗九十四孔。是</span>前门地区的景观制高点,向南可遥望永定门。</p><p class="ql-block"> 正阳门箭楼于2024年12月26日在修缮后时隔三十多年重新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箭楼 北面</p><p class="ql-block">箭楼内一至三层设有《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览,分为遗产描述、遗产价值、保护与管理三个部分。四层为文化客厅,设有非遗展示区域。</p> <p class="ql-block">箭楼券门</p><p class="ql-block">进深32米</p> <p class="ql-block">入口是东侧马道,出口是西侧马道,西侧台阶79层。</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北自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包括15处建筑或遗址。</p><p class="ql-block">此张照片摄于北京广福观《北京什刹海和中轴线展》</p> <p class="ql-block">铜四臂观音像 (明代)</p><p class="ql-block">正阳门箭楼内展品</p> <p class="ql-block">铜漆金真武大帝像 (明代)</p><p class="ql-block">正阳门箭楼内展品</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箭楼脊上锡质压胜宝盒</p><p class="ql-block"> 压胜是放置在古建筑大脊(正脊)正中脊筒内集的镇物。正阳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实为国门,地位尊崇,因此正阳门正脊上的压胜宝盒里的镇物种类多、规制高。按照五行理论,在盒子里放入代表金木水火土的物品。五枚金属锭代表金;方木代表木;五色丝线代表水;五色宝石代表火;五谷代表土,此外还有佛经等物,取趋利避害,保护建筑物免遭天灾人祸之意。</p> <p class="ql-block">民国改造正阳门红木柄纪念银镐</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脊兽一组</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箭楼顶层眺望前门大街商业区</p> <p class="ql-block">在正阳门箭楼顶层向南拍摄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箭楼四层 (顶层)</p><p class="ql-block">顶层的梁柱檩椽</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商业区</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牌坊</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栅栏 东首</p> <p class="ql-block">祥义号</p><p class="ql-block">大栅栏1号</p> <p class="ql-block">同仁堂药店 (大栅栏)</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 (大栅栏)</p><p class="ql-block"> 任庆泰 (1850 ~ 1932) ——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电影之父 ,</span>原籍山东,生于辽宁法库。1892年在京创办丰泰照相馆。1905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并在大观楼首映,从此标志中国电影诞生。</p> <p class="ql-block">德云社 (大栅栏)</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栅栏 西首</p> <p class="ql-block">陕西巷 (北首)</p><p class="ql-block"> 位于前门大街西面,南北长389.6米,宽约6.7米,是北京八大胡同之首。四大徽班进京时的四喜班,光绪庚子时名妓赛金花,小凤仙曾经所在的云吉班,还有十多名京剧名演员都曾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小凤仙故居</p><p class="ql-block"> 一代侠女佳人小凤仙,祖籍浙江钱塘,曾帮助护国将军蔡锷离开北京。陕西巷22号的老宅,正是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爱情传奇见证之地。现为小凤仙公馆酒店。</p> <p class="ql-block">前门鲜鱼口西首</p><p class="ql-block"> 鲜鱼口街长225米,西与大栅栏隔街相望,是前门街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此街形成于明代,原名鲜鱼巷,因有售卖鲜鱼的市场得名。</p><p class="ql-block"> 清代始称鲜鱼口,历史上鲜鱼口街一带商贾云集,十分繁华,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之说。修缮后的鲜鱼口,形成了美食一条街,全聚德烤鸭店、便宜坊烤鸭旗舰店、天兴居炒肝店等一批中华老字号都落户此街区。</p> <p class="ql-block">金属地雕《鱼》</p><p class="ql-block">位于前门鲜鱼口的西段</p> <p class="ql-block">兴华园浴池 位于鲜鱼口</p><p class="ql-block"> 为民国早中期建筑,该建筑门头为典型中西合璧式的民国建筑,均为汉白玉石材雕刻而成,券门为仿欧式样。整个门头建筑恢宏壮观,富丽堂皇,其建筑形制独特,构思巧妙,是一件具有典型中西风格的建筑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便宜坊 (前门店)</p><p class="ql-block">位于鲜鱼口东首 </p> <p class="ql-block">前门鲜鱼口 东首</p> <p class="ql-block">鲜鱼口东首 (三里河公园西首)</p><p class="ql-block">售卖活鱼雕塑</p> <p class="ql-block">2025/03/08 (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参观北京华侨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为中国侨联直属事业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侨博最早由陈嘉庚先生倡议兴建,201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馆舍外观由仿古四合院与现代建筑组成,分为地上3层,地下2层,设有4个基本展厅、3个临时展厅、1个报告厅。</p><p class="ql-block"> 常设的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位于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的四个基本展厅,分中国人移民海外历史、在海外的生活、贡献、与中国发展和中国侨务五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根》主题浮雕 位于一层大厅</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移居海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秦汉至隋唐是移民的发生期;宋代至明初是大批移民出国的形成期;明末至鸦片战争前是移民出国与华侨社会形成的稳定期,由于国内政局的动荡,一批又一批中国人开始踏着前辈的路前往东南亚等地,开拓新的生活空间。</p> <p class="ql-block">华侨名称的由来,华侨一词始于19世纪。一说根据日本人成田节男所著的《华侨史》中”清光绪二十四年,旅日横滨华商创办一所子弟学校,名为华侨学校”。这是华侨一词最早见于文字。</p><p class="ql-block"> 也有学者认为”华侨”一词最早出现在1883年郑观应( 晚清“四大买办”之一,实业家、慈善家和爱国者 )给李鸿章的呈文中”凡南洋各埠华侨最多之处,须逐渐布置,亦派船来往”。</p> <p class="ql-block">关于华侨华人的人口数量,尚无精确的统计数字,估计在21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约有200万人为近二十余年从大陆迁出的新一代华侨华人,分布在161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已加入所在国国籍。</p><p class="ql-block"> 按地区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洲,占82.85%;美洲次之;欧洲、大洋洲和非洲较少。</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批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和破产的小手工业者纷纷以”契约劳工”的身份出国,成为中国人大规模移民海外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浮动地狱</p><p class="ql-block"> 1800年至1900年,700万契约劳工出国,由于运载华工的船只严重超载,且旅途条件恶劣,大量华工在抵达目的地前即因海难或病死而葬身海底,因此运载华工的船被称为”浮动地狱”。至1925年有100万人丧生,30万人受伤致残。</p> <p class="ql-block">雕塑《开路先锋》</p><p class="ql-block">为十九世纪初投身建造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先辈呐喊</p> <p class="ql-block">英王室颁赐给陈金声的佩剑</p><p class="ql-block"> 陈金声 (1805 ~ 1864),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马六甲,后在新加坡创建金声公司,英当局以英王室的名誉授予其佩剑,以表彰他对当地所做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五座丰碑简介</p><p class="ql-block">1. 菲律宾马尼拉华侨抗日纪念碑</p><p class="ql-block">2. 马来亚槟榔屿-</p><p class="ql-block">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p><p class="ql-block">3. 苏联中国团纪念碑</p><p class="ql-block">4. 古巴哈瓦那华人纪念碑</p><p class="ql-block">5. 中国人到巴拿马150年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一战期间,有20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赴欧洲前线,有4~5万人加入了苏联红军;9万多分配到了英军;3万多分配到了法军;1万人为美军服务,这些劳工为中国争得了战胜国地位。</p> <p class="ql-block">唐人街</p><p class="ql-block"> 是华侨华人的主要聚居区和社会活动中心,也是海外华侨社会的一个缩影,最早的唐人街是在印尼,现今较知名的唐人街还有美国旧金山唐人街,英国伦敦唐人街,日本神户唐人街和新加坡的牛车水等。</p> <p class="ql-block">美国旧金山金龙酒家龙柱</p><p class="ql-block"> 该龙柱是美国旧金山金龙酒家早期建筑的构件,它见证了一起唐人街黑帮互斗的血案,1977年9月4日凌晨,三名携带枪支的暴徒突然冲进酒家屠杀,造成5人死亡,11人受伤。此龙柱上至今留有当时枪击造成的弹孔。</p> <p class="ql-block">潮汕铁路</p><p class="ql-block"> 1903年,印尼华侨企业家张煜南和张鸿南兄弟集资20万元,在家乡筹建潮汕铁路,潮汕铁路由潮州至汕头,全长39公里,这是华侨投资中国铁路的创举。</p> <p class="ql-block">这幅孙中山先生为南非杜省联卫会所题写的“博爱”,是现存唯一一幅由其亲笔题写、并且是从落款上明示赠予华侨团体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华侨对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发动的十次起义捐款</p> <p class="ql-block">中国”祯核地球仪</p><p class="ql-block"> 该地球仪为陕西省安康市工艺美术家历时三年多制作的工艺美术作品,作品完全采用野生山核桃果壳为材料。</p> <p class="ql-block"> 华侨华人历史博物馆各种设施和服务均属上乘,有许多学生志愿者在这里主动给游人讲解,也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参观学习,是孩子增长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位于地上二层的《”延安九日” —— 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p><p class="ql-block">陈嘉庚 (1874·10·21 ~ 1961·08·12)</p><p class="ql-block">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厦门大学,集美学村等均为陈嘉庚创办。</p> <p class="ql-block">展览展示了陈嘉庚先生与中国共产党同声相应、同心相知、同向而行的历史往事。</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事变后,海外爱国华侨支持国内抗战的热情空前高涨,真诚希望国内各种力量能团结一致,共赴国难。1939年冬蒋介石发布了关于陕甘宁边区国共摩擦情况的报告,这引起了海外爱国华侨的极度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陈嘉庚决定组织并亲率“南侨慰劳团”回国慰问和考察。</p><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31日至6月8日,陈嘉庚在延安进行了考察访问,通过九天的延安之行,就使他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共产党由怀疑转为同情和信任,并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塑像</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的抗日活动遭到日本人的通缉,认定他是”南洋抗日的巨头”,陈嘉庚避难于印尼等地,曾剃须改装,化名李文雪,并随身带有剧毒药品,随时准备以身殉国,在抗战胜利之后,陈嘉庚才得以脱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在延安行之前先行在重庆慰问考察,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嘉庚《南侨回忆录》的”蒋公问何往”和”中共欢迎会”两段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1945年11月,数十个民间团体在重庆为陈嘉庚脱险举办庆祝大会,毛主席送来一幅单条,上书”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p><p class="ql-block"> 秉持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理念,陈嘉庚恪守天职、兴学报国。据统计,从1904年创业到1931年企业濒临清盘。陈家根共支出1331万叻币,其中1217万用于兴办学校。他把赚来的钱,90%以上都用在了办学上,先后创办和资助的各种类型学教总数达118所,为家乡和祖国教育事业倾其所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印记 侨心共筑中国梦》</p><p class="ql-block">华侨文物联展 —— 庆祝建国75周年,位于地上三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邵夫逸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07/11/19 ~2014/01/07)</span>新加坡归侨,香港著名企业家和慈善,被誉为”善商典范”与”慈善丰碑”。</p><p class="ql-block"> 对国内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伊始,不少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55年,共有1500余名高级知识分子从海外回国参加建设。</p><p class="ql-block"> 在”两弹一星”工程中,1999年受表彰的23位科技专家中,有21位为归国华侨或归国留学生。</p> <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吴孟超 —— 马来西亚归侨,”中国肝胆外科之父”。</p><p class="ql-block">钟南山 —— 美国侨眷,呼吸病学专家。</p> <p class="ql-block">体育界华侨</p><p class="ql-block">以下四位均为印尼归侨</p><p class="ql-block">王文教 —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p><p class="ql-block">吴传玉 — 游泳运动员</p><p class="ql-block">林慧卿 — 乒乓球运动员</p><p class="ql-block">陈玉娘 — 羽毛球运动员、教教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艺界华侨</p><p class="ql-block">瞿弦和 印尼归侨</p><p class="ql-block">谷建芬 日本归侨</p><p class="ql-block">叶佩英 马来西亚归侨</p> <p class="ql-block">何香凝及其书画作品 (1878~1972)</p><p class="ql-block"> 广东南海人,日本归侨,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女权运动先驱,画坛杰出的美术家,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夫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唐闻生父亲唐明照 (1910 ~ 1998),广东恩平人,美国归侨。1933年赴美留学,在美期间,和他人共同创办《美洲华侨日报》并出任第一任社长,曾担任美共中国局书记。</p><p class="ql-block"> 1950年回国后主要在外交领域工作,1972年由中国政府举荐,出任新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