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21日,我国一代阿拉伯语界泰斗,著名翻译家,原北京《人民画报》阿拉伯文版总编李华英老师在京病逝。讣告传来,我不禁潸然泪下,时下由于疫情肆虐,加之交通时断时续,路途遥远之故,无法赴京为其站“者那则”(殡礼)、送别,只能默默在心中祈主襄助,殡礼顺利,入土为安。</p><p class="ql-block"> 而就在此时,《开拓》由于种种原因休刊,虽说休刊后时间多了,其实善后工作更忙,整理办刊跋涉三十年来,堆放在编辑部里分门别类的资料,类别繁杂,事无巨细,都要我一手处理,耗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加之爱孙绕膝,事务繁杂,另我夫妇均有疾在身,力不从心等,一直举意赴京为李老师走坟的“乜贴”,一拖再拖!</p><p class="ql-block"> 2025年,冬去春来,辞旧迎新,吉庆斋月将至,值此,我与夫人虔诚举意,立即赴京,在斋月前为李华英老师走坟,了却我夫妇两年多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早春二月的京城,初暖乍寒。昨天(主麻)早晨顺利抵达北京,李老师之子海钦前来车站接我俩,下榻在北京回族聚居区牛街一家宾馆。中午去牛街礼拜寺参加了聚礼。</p><p class="ql-block"> 2月22日(周六)清晨,李老师女儿荣欣开车来宾馆接我俩,还有特邀小红门清真寺阿訇李祥乐。2017年,《开拓》编辑部为庆祝创刊二十五周年,评选了十位优秀作者来兰州接受编辑部颁奖,李阿訇也在其中。多年不见,彼此甚是高兴,大家道过“赛俩目”后,驱车前往坐落在北京卢沟桥的北京回民公墓。随着车辆的疾驶,我的思绪断断续续出现多年前与李老师交往的一幕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是2003年元月份,我与李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阿语教授周烈三人应沙特驻华大使馆的邀请赴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第十八届“哲纳迪里亚”文化节。期间沙特王储,后任国王的阿卜杜拉接见了20多个国家的150余位出席会议的学者,逐一握手表示欢迎,组织者诚挚的邀请李华英老师代表参会者们致辞(见图)。</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精彩发言,流利的阿拉伯语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会议组委会秘书长当着我俩的面说,李先生您的阿语说的比我还好!此时的我很高兴、很自豪,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随后,王储设宴招待了大家。</p><p class="ql-block"> 当晚利雅得电视台将新闻播出后,当地华侨高文远、祁尚勇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并邀请我们到他们家中去做客。</p><p class="ql-block"> 2005年9月初,由中国伊协主办,山东省、济南市伊协承办的“纪念成达师范学校创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市举行。闭幕后,由省市伊协组织的部分与会学者赴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参观。随后又去台儿庄清真寺参观并参加主麻聚礼,拜后,李老师应邀在弹痕累累的台儿庄清真寺大门口,接受台儿庄电视台的采访。李老师情绪激动地说:“当年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值得后人敬仰。这一战役大长了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日寇的威风……”。</p><p class="ql-block"> 最后,李老师向电视台记者表示感谢,通过电视台向台儿庄的父老乡亲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问候。报道电视台采访李老师的文章由我撰写,以“尔撒”笔名刊发在《开拓》2005年四期上(见图)。</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初,第十九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李华英老师由京来呼市出席了盛会,我与编辑部兼职编辑马东平博士亦出席了盛会。会议期间,在我的安排下马东平博士采访了李华英老师,他和蔼地给我俩讲述他生活经历中的二、三事,使我俩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成就、淡定以及他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信仰的执着。其中最值得一述的是他在《人民画报》1980年第一期上以21种文字发表的《中国穆斯林》一文,其发行范围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多达100万份。他谈到:“这篇文章发表已经三十年了,当时全国百废待兴,宗教更是如此。‘文革’期间,北京只有东四清真寺是开放的,外国人可以进去,中国人不能进去,全国的清真寺也禁止了。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有所落实,利用外宣推动内宣,是中央定的调子,于是《人民画报》编辑部决定了这个选题。出于民族感情,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又是中央精神,于是我就把这个任务承担了下来”。这篇文章的发表对还没有完全走出“文革”阴影的中国而言,产生了强烈反响。</p><p class="ql-block"> 从李华英老师的经历可见回族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价值随着时代发展得到了体现和认可!</p><p class="ql-block"> 这篇专访以“回族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价值”为题发表在《开拓》2010年第四期上(见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驱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疾驶来到了北京市回民公墓。在我俩启程赴京之前,我俩举意一并给故友林松先生(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沈光恒先生(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常务副院长,退休后定居在北京)走坟开经。</p><p class="ql-block"> 海钦和荣欣的两部车直接开到了靠近墓地的路边,下车后首先来到了李华英老师墓前,李祥乐阿訇诵读《古兰经》章节(苏勒)等,尔后我们虔诚敬意捧手做了“杜阿宜”。又来到了故友林松先生和沈光恒先生墓前诵念了《古兰经》章节,接了“杜阿宜”,并出散了“乜提”。走坟毕,我们走出墓园,驱车上高速返回了牛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径自来到了吐鲁番餐厅包间。邀请出席“尔麦力”的朋友们陆续到达。他们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教授、原副院长高占福,中国伊协教务部主任韩积善、中国民族学会回族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宏教授、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翻译马晓燕、小红门清真寺阿訇李祥乐、牛街回民大众读书会会长谢景懿及爱人孙奉公、工作人员王静娴、李华英老师的之子李海钦、之女李荣欣,我夫人韩斌。</p><p class="ql-block"> 在开席之前,我首先介绍了此次来京走坟的举意,并告诉大家今天的“尔麦力”待客的费用是谢景懿老师夫妇举意的。然后李祥乐阿訇恭诵《古兰经》章节,带领大家为李华英、林松、沈光恒三位先生作“杜阿宜”,祈求真主升高他们在后世乐园里的品级,阿米乃!</p><p class="ql-block"> 韩海潮</p><p class="ql-block"> 2025.2.22,于北京牛街</p> <p class="ql-block">在沙特文化节期间,时任王储,后任国王的阿卜杜拉举行的宴会上,李华英先生代表各国专家学者致辞。</p> <p class="ql-block">在沙特文化节上王储举行的宴会上李华英先生向阿卜杜拉亲王赠送其著作。</p> <p class="ql-block">在沙特文化节上,李华英(左)韩海朝(右)与文化节组委会负责人、著名学者伊卜拉欣.欧巴特博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发在《开拓》上的马东平访李华英先生的专稿。</p> <p class="ql-block">李华英生前出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刊发在《开拓》上的尔撒(韩海潮)报道文图。</p> <p class="ql-block">在李华英老师墓前恭诵《古兰经》后接“杜阿宜”。</p> <p class="ql-block">在林松老师墓前恭诵《古兰经》。</p> <p class="ql-block">在餐厅大家为已故三位先生作“杜阿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