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年春日,我邂逅了麦家的《人间信》。书脊宛如一尾沉睡于深海的鱼,在枕边静候了我三百多次日升月落。直到春节出游,机翼划破陕西上空那如棉絮般的云层时,那些沉睡的铅字突然苏醒,在巡航高度的稀薄空气里,才与我有了深刻的对话,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涌动的深情与沉甸甸的厚度。</p><p class="ql-block"> 麦家以往的作品,常常像是用密码精心编织而成的叙事迷宫,充满了神秘与悬念,引领读者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探寻真相。然而此次,他却放下了那些复杂的密码与精巧的布局,以最质朴、最纯粹的笔触,如同用细密的针脚,悉心缝补着时代留下的累累伤口。</p><p class="ql-block"> 机舱内昏黄的灯光,轻柔地洒落在《人间信》的纸页上,投下一片片摇晃不定的阴影。在这光影交错之中,我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细腻入微的笔触。他以文字为画笔,精心勾勒出一幅幅关于家庭、爱与宽恕的动人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深情,让人沉浸其中。</p><p class="ql-block"> 书中,“我”对父亲怀有的那份情感,复杂而深沉,如同一团纠结的丝线,紧紧缠绕着读者的心,格外扣人心弦。父亲,作为家庭中的关键角色,却未能尽到应有的责任,他的缺席,在“我”年幼而脆弱的心灵中,无情地播下了怨恨的种子。在那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这份怨恨如同锋利无比的利刃,在现实的逼迫下,致使“我”为了所谓的前途,无奈且痛苦地与父亲划清界限。如今回首往昔,那是多么稚嫩却又满是无奈的抉择啊!这不仅是个人在成长道路上的艰难取舍,更是个体在时代洪流的猛烈冲击下,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抗争。</p><p class="ql-block"> 书中奶奶的形象,令人动容。她那在苦难中艰难挣扎的身影,仿佛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的缩影,让人不禁心生怜悯。她的出走,如同一场没有尽头、没有归期的漫长旅程,留给“我”的,唯有绵延无尽的思念,以及层层叠叠的谜团。奶奶的命运,无疑是那个时代女性悲剧的真实写照。她们在生活的沉重压力下,默默承受着一切,如同深海中的礁石,任凭海浪拍击,却从不抱怨。然而,最终她们却往往被历史的尘埃悄然掩埋,无声无息,只留下淡淡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而对于母亲,“我”对她的情感可谓是爱恨交织,犹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母亲始终坚守着对父亲不离不弃的承诺,这份执着与坚守,在某些时候,却让“我”感到愤怒与难以理解。母亲的坚韧与牺牲,成为了“我”成长历程中一道别样而又深刻的风景,同时也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为“我”内心深处愧疚的源头。当母亲与“我”因误解而决然决裂时,那份如潮水般汹涌的内疚,瞬间将“我”淹没,令人几近窒息,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那一刻崩塌。</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之中,小妹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成为了连接“我”与母亲的关键纽带。她的存在,仿佛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横亘在“我”与母亲之间那道看似难以跨越的深邃鸿沟。小妹凭借着自己坚定不移的坚持与不懈努力,如同一位执着的引路人,最终促成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和解。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中最为温柔且强大的力量——爱与宽容。这力量如同春日暖阳,融化了冰雪,让心灵重归温暖。</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页的瞬间,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与书中发报机的嗡嗡声,在耳膜上奇妙地共振,仿佛交织成一曲独特的乐章。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想起书中那座永不结冰的电台——原来,每个人的胸腔里都藏着一座无形的发报站,用半生的时光,执着地向过往发送着未加密的摩尔斯电码。这些电码,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是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许。我也在这一刻,忽然读懂了麦家的暗喻:所谓“人间信”,不过是我们在各自的人生时区里,历经岁月的洗礼,用半生时光将心中的怨恨,慢慢锻造成听诊器。通过这听诊器,我们终于能够听见那些藏匿在时代杂音之下,却无比震耳欲聋的“我还在”。那些曾经被风雪掩埋的情感、记忆与伤痛,终将在泪水的浇灌下,如解冻的春汛一般,汹涌而来,洗净铅华,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领悟生命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