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通州漕运码头</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是明清两代漕粮、丝绢等经济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在通州城区东北部,大运河与通惠河的交汇处,曾筑有“石坝”、“土坝”两处漕运码头,分别承担着漕粮入仓、进城的枢纽功能,对繁荣明清时期的经济,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国家文化名片和世界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国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传唱着中华民族浩荡奔腾的历史壮歌,也赠给了沿线一座座繁华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对于现代人来说,“漕运”是个陌生的词汇,但在中国的王朝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两代,忙碌于京杭大运河之上的“漕运”,却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一条生命线。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点通州,是北京通往天津、河北、东北地区的枢纽要道,堪称北京的东大门。京杭大运河近千年的漕运历史为人们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景佳谈。昔日的通州八景“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等依稀可见,“一枝塔影认通州”、“倒影山河月影摇”等赞美诗句一直流传。</p> <p class="ql-block">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是世世上开凿最早也是最长的人工运河,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0公里,“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地处京杭大运河北端。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位置,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全长12公里。厚重的运河文化和千年的漕运史为人们留下诸多的历史遗存和美景佳话。当年这里万舟骈集、水韵悠扬,如今这里蓝绿交织,古今共融,燃灯塔和巨型雕塑“东方”,在两岸遥相呼应,见证着大运河的发展和变迁,千百年来天地灵气独尊运河,是北京城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通州“漕运码头”它是北京通往天津河北东北地区的枢纽要道堪称北京的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 今天所讲的漕运码头,不在通州城内,而是位于大运河森林公园对岸。“虽由人造,宛若天成”,围绕着码头主景区,仿古街肆林立,古色古香的“漕运码头”牌坊,赫然屹立于运码岸边。满身金色的船,整齐的舶于运河水面。漕运码头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景观,使公园得以向两岸延深,而且为游人往来两岸景区,提供了舟楫之便。顺漕运码头下行,沿途林木葱郁,花草遍野,风景如画。反映运河历史文化的雕塑、建筑小品,散布林间。颜色靓丽、设计一流的骑行道上,不时有骑行爱好者,风驰电掣般掠过身边。</p> <p class="ql-block"> 眺望着“连海河、穿黄河、越长江、接钱塘,逶迤南去,直通杭州”的大运河,遥想当年“樯帆林立”,为明清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的,这一世界奇迹,由衷的为先贤设计、开凿大运河的聪明才智,和所付出的艰辛而赞叹!如今,曾经的漕运盛景离我们渐行渐远,但前人留下的宝贵的运河历史遗产,却无时无刻不在丰富着今人的精神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沿用隋唐大运河,改道并裁弯取直,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特指元代形成的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冮、钱塘江五大水系。全程分为七段即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州区)、北运河(通州至天津市)、南运河(天津市至临清)、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里运河(清江至杨州)、江南运河(杨州至杭州)。</p> <p class="ql-block"> 千年运河重焕生机 ,通达千里,运化古今!复苏的大运河助力沿线文化传承,运河纵贯南北,连接起“诗画江南”的吴文化、“漕盐都会”的淮扬文化和“十朝文枢”金陵文化,展现着它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流淌的大运河是人间烟火的历史见证,它的“复苏”,也让当代人能入情入境地感受昔日传统文化的内涵。 断流百年后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p> <p class="ql-block"> 605年,开掘的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与淮河,称之为“通济渠”,贯通了洛阳到扬州,作为中华帝国最鼎盛时期的交通大动脉,“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p><p class="ql-block"> 610年,隋炀帝继续开凿江南运河,使得镇江至杭州段通航。至此,以京都洛阳为中心,通过永济渠、通济渠两大渠道,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总长2700公里的中国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时隋炀帝开凿贯通并大幅度扩修改建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2020年正式通航。2015年6月13日,立“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正式确立通州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