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古韵·春节晋冀行(一)

zyl夕阳烂漫

<p class="ql-block">春节前夕,空气中已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儿子儿媳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我们老两口也暂时告别了柴米油盐的日常,一家人决定用一场旅行,迎接新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儿子一家选择去云南腾冲等地游玩,主要放松身心。而我们老两口则选择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驾前往河北、山西,开启了一场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冬日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1月26日至2月5日,短短11天,行程2500余公里,我们用车轮丈量着历史的长度,用心灵感受着文化的温度。从河北保定的直隶总督署,到定州的开元寺塔;从正定的隆兴寺,到邯郸的广府古城、丛台公园;再从山西晋城的皇城相府、司徒小镇,到运城的鹳雀楼、关帝庙、普救寺、飞云楼、后土祠、舜帝陵、李家大院……,一路走来,仿佛穿越了时空,每一座古建筑,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我们沉醉其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自己的收获感到无比欣喜。</p><p class="ql-block">这场冬日之旅,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也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满满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b>第一站:河北保定</b></p><p class="ql-block">前往保定途中,涿州地段之前应该是下了场雪,白茫茫的,时不时还飘点小雪。</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达保定,歇歇脚,品尝一下正宗的驴肉火烧。</p> <p class="ql-block">随拍保定市容一角。</p> <p class="ql-block">参观直隶总督府,触摸历史脉搏(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它始建于雍正二年(1724),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直至清帝退位,历时187年。</p><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建筑风格庄重典雅,体现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特征。衙署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如历任总督的奏折、题本、信札、匾额、楹联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清朝的兴衰荣辱,也见证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span>在这里,历史不再是遥远而抽象的概念,而是变得触手可及、鲜活可感。</p> <p class="ql-block">总督系一省或数省于一身,总揽辖区一切政务。直隶作为京畿重地,直隶总督位列八大总督之首,多由皇帝亲选。直隶总督对巩固清王朝统治,推进国家近代化进程起到过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是朝中重臣,位高权重,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均在此任职,其中,李鸿章任职时间最长,达25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顺路参观定州开元寺塔:中华第一塔,千年不倒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定州开元寺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南城门附近,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历时55年建成,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享有“中华第一塔”的美誉。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又名“料敌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共11层,高83.7米,塔身全部由青砖砌成,塔内建有楼梯,可登至塔顶,俯瞰定州全城。塔身各层均设有门窗,塔檐采用斗拱承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造型优美,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塔不仅以高度著称,塔身内外壁还镶嵌有数以千计的佛像、菩萨、飞天等砖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堪称宋代砖雕艺术的瑰宝。塔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壁画和题记,不愧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宝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塔经历了千年风雨,1884年,塔的东北角从上至下全部塌落。1985年,国家文物局对其复原维修加固工程正式立项,2003年,维修工程基本完工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时间关系,我们仅是到塔一游,没有上塔参观,算是一个遗憾。</p> <p class="ql-block"><b>第二站:河北正定</b></p><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部,是一座拥有16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称,拥有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前往正定的路上,太阳就要落山了。</p> <p class="ql-block">办理好入住,逛逛正定古城的旺泉古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在一小面馆,遇一94岁的老人,与其交流,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行动自如,打牌不输孙辈。偷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参观正定隆兴寺:京外名刹,千年古韵。</p> <p class="ql-block">正定隆兴寺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佛教寺院之一,素有“京外名刹之首”的美誉。是1961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称龙兴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定名为“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令扩建,并铸造了一尊高21.3米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铜像,供奉于大悲阁内,隆兴寺因此名声大振。</p><p class="ql-block">隆兴寺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摩尼殿、戒坛、大悲阁、弥陀殿、毗卢殿等十几个殿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气势恢宏。寺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p><p class="ql-block">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誉:“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p> <p class="ql-block">六最之一:独特造型的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被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的建筑孤例。摩尼殿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四面殿身正中各有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成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升起。</p><p class="ql-block">摩尼殿独特的建筑造型,犹如一朵盛开在历史长河中的奇葩,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智慧。</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佛坛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两侧立像为两位弟子,两侧莲座上供奉文殊、普贤二菩萨。五尊佛像均为宋代原塑,1997年对佛像进行了贴金修饰。</p> <p class="ql-block">六最之二:五彩悬塑观音,亦称“‌倒坐观音‌”,位于摩尼殿内槽北壁,高3.4米,这尊塑像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其生动的神态、优美的姿态,可谓是艺术的瑰宝,让人不禁感叹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塑造能力。</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的宋代壁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阁。</p> <p class="ql-block">‌六最之三:宋代转轮藏‌,始建于北宋,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木制藏经橱。其梁架结构特殊,采用了移柱造和插柱造法,是我国早期斗拱出跳最多的实例。</p><p class="ql-block">转轮藏历经千年仍能转动,承载着无数信徒的信仰与希望,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六最之四:龙藏寺碑‌,矗立在隆兴寺内,是国内现存楷书碑刻鼻祖。碑文书法方正有致,结构严谨,被推崇为“隋碑第一”。</p> <p class="ql-block">龙藏寺碑是书法艺术的珍品,那古朴典雅的字体,见证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毗卢佛殿。原为正定八大寺院之一的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迁建于此。檐下悬挂匾额为清乾隆皇帝御书。</p> <p class="ql-block">‌六最之五:明代毗卢佛像‌,高6.42米,全身分三层,共计1072尊佛像,表层均鎏金,堪称中国一绝。</p> <p class="ql-block">六最之六: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像‌,高21.3米,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次比较遗憾的是,大悲阁正在维修,没能亲眼目睹千手千眼观音铜像。借用网上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慈氏阁。</p> <p class="ql-block">慈氏阁内供奉一尊宋代独木雕制的弥勒菩萨。弥勒是古印度语,意译为慈氏,是他的姓,名叫阿逸多,意译为无能胜,合起来就是大慈大悲无人能胜。</p><p class="ql-block">弥勒菩萨雕像高7.3米。虽不及承德普宁寺的木质观音菩萨和北京雍和宫弥勒木像大,但雕制时间却比二者早了六百多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5年,由于佛身残破,在国家文物保护研究所专家胡继高先生的指导下,对佛像进行了复原性修复。慈氏阁的梁架结构采用了减柱造作法,简洁明朗,便于游人观瞻礼佛。而檐柱采用的永定柱造法,是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span></p> <p class="ql-block">戒坛。</p> <p class="ql-block">戒坛内的铜铸双面佛像。</p> <p class="ql-block">牌楼门。曾被梁思成先生誉为“珍品”,现存建筑为1986年依据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的文字及照片复建。南面题额“妙庄严域”,即赞美佛门乃绝妙善美之境地。北面题额“通津宝筏”,比喻佛法为普渡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之宝船。</p> <p class="ql-block">走进隆兴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香火鼎盛的宋代。古朴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庄严的佛像,无不散发着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让人深刻领略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前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正定四座古塔分别是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和广惠寺华塔。这四座古塔造型各异,风格独特,不仅是正定古城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每一座古塔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诉说着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是正定古代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代。目前主要建筑仅剩凌宵塔。</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宗时期(762~779年),原名慧光塔,塔高40.9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木混合塔,塔身雄伟壮观,结构上保存了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形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宋代砖木混合结构塔的杰出代表。宋</span>代高僧怀丙巧修凌霄塔塔心柱而流传的“抽梁换柱”故事也被载入史册。1988年由国务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原名净观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改名开元寺。寺内主要建筑为三门楼、天王殿、须弥塔、钟楼和法船殿遗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须弥塔又称雁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高42.5米,是开元寺现存的主要建筑,为砖石结构九级密檐式方塔,塔身造型挺拔俊秀,古朴典雅,外形与西安大雁塔相似,是唐代砖塔的典型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建于东魏(公元540年),因临滹沱河北岸,故以临济为名,称临济院。唐代(公元860年)太尉默君和于城中舍宅院为寺,迎清义玄禅师住持,亦以临济为名,即今临济寺。1983年4月临济寺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8年河北省佛教协会成立并在寺内办公。</p><p class="ql-block">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澄灵塔作为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的舍利塔,被认定为临济宗的祖塔,在国内外佛教界尤其是临济宗中具有崇高地位,是信徒们朝拜的重要圣地。</p> <p class="ql-block">澄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乃义玄禅师的衣钵塔。该塔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高30.47米,其砖雕、斗拱、塔檐、塔刹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细,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933年,古建专家梁思成在考察记述澄灵塔时写道:“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澄灵塔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圆通殿为二层楼阁式建筑,建于2001年,正殿为圆通殿,上为藏经楼,东配殿下为禅堂,上为药师楼。</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是正定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随着岁月变迁,现存主要建筑为华塔。</p><p class="ql-block">华塔,塔高33.35米,塔身四层,远远望去,像支巨型花束,俗称花塔。因华塔内供奉释迦牟尼、多宝佛,故又名多宝塔。华塔装饰华美,造型独特,是中国古塔中的一种特有类型,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华塔平面为八角形,由主塔和四小塔组成。第四层为华塔壁塑部分,也是华塔之精华,通体彩塑力士、兽首、狮、象、佛、菩萨等艺术造型,并以八角八面交叉布局,形象生动,错落有序,甚为华丽,恰似一处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之宫。</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结束已至傍晚,张家八大碗是什么东东?品尝一下。唉,过后才想起来,忘记拍照片了。</p> <p class="ql-block">华塔对面就是正定古城墙。正定古城墙始建于北周,现存城墙为明代所建,周长约12公里,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城设四门,各门皆有月城、瓮城和内城三道城门,形成迂回曲折的防御体系。 </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墙,古城四塔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太阳落山了。</p> <p class="ql-block">天渐渐黑下来。</p> <p class="ql-block">彩灯亮起来,小城布置的还挺有节日气氛。</p> <p class="ql-block">人们已络绎不绝前来登城墙观灯会了。</p> <p class="ql-block">年二十九了,赶上全国性降温,晚上的正定特别冷,城墙上风更大,但一点都没影响人们看灯会的积极性。也必须给自己点大赞,不顾一天游览的疲劳,无惧寒冷,坚持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上拍到的四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一早从正定驱车前往邯郸,拐道赵州桥,结果景区上午11点就关门放假了,只能在门口照张像,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b>第三站:河北邯郸</b></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邯郸,也是第一次关注了解邯郸这座城市,才发现邯郸真是个了不起的风水宝地,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名人、太多的文化都在此发生……</p><p class="ql-block">邯郸<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span>曾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座3000多年没有改名的城市。邯郸也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邯郸市官方文化统计和学术研究,直接或间接源于邯郸的成语典故约有1584条,这些成语大多与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的历史事件、名人故事、地理风貌等密切相关,其中约300条被广泛使用。耳</span>熟能详的就有邯郸学步、围魏救赵、负荆请罪、一言九鼎、毛遂自荐、价值连城、刎颈之交、完璧归赵、黄梁美梦、纸上谈兵等。邯郸还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有“太极拳圣地”之称。同时,邯郸也是秦始皇的出生地。还有,四大发明的指南针在这里诞生;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故事也发生在邯郸,成为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到邯郸已是夕阳西下了,直奔广府古城。</p><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有2600年多历史,城墙保存完好,城墙上有角楼、敌楼等建筑,城内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均在古城内,也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太极拳文化成了广府古城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古城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形成了独特的“水中城”景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概是年三十了,古城内游客不多。</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夜景特别漂亮。</p> <p class="ql-block">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刚刚好撞上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现场挺壮观。</p> <p class="ql-block">光顾欣赏夜景,观看灯光秀,等到古城内用晚餐,才发现门店都关张了,都回家吃年夜饭了。看来像我们这样大过年还在外旅游的人不多,好在住的酒店有餐厅,回酒店过年去。</p> <p class="ql-block">邯郸丛台公园是一座融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城市园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邯郸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丛</span>台公园以武灵丛台为核心,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因楼台众多,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如今,丛台公园内还保留着丛台、七贤祠、碑林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唐代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登台挥毫题诗,留下了百余首诗文辞赋,为丛台公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2002年10月12日,国家邮政局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亭台与城堡》特种邮票一套二枚,其中一枚为中国“邯郸丛台”。</p> <p class="ql-block">武灵丛台是公园的核心景点,也是邯郸市的标志性建筑,占地3500平方米,高27米,由青砖包砌而成,分上、中、下三层。中层有武灵馆、回谰亭等建筑,上层建有据胜亭,亭内有赵武灵王雕像。 登台远眺,邯郸市区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是为纪念战国时期赵国七位贤臣而建,分别是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p> <p class="ql-block">乾隆登丛台时亲笔书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丛台湖位于公园正中,分为东湖、中湖和西湖,三湖相连,湖水荡漾,周围绿树成荫,湖中有亭榭,沿岸有长廊,是公园内的一处优美景观。 </p> <p class="ql-block">邯郸浮雕群主要指磁州窑大型山体浮雕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千年瓷都,中国非遗”为主题,展示了磁州窑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全长</span>近千米,平均高度约25米。</p><p class="ql-block">内容围绕磁州窑的千年窑火不息、百代历久弥新、民间神话传说、市井风情、制作工序及“一带一路”发展等五大板块展开,包含20多组画面,塑造了和磁州窑相关的一百多个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p><p class="ql-block">浮雕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细节处理精细,将磁州窑制作的72道工序等20余幅画面精妙地展现出来,每一寸浮雕都刻满了故事。</p><p class="ql-block">该浮雕群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公路雕塑,也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表现陶瓷主题的山体雕刻,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打卡。</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是中国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的重要佛教石窟之一,分为南响堂和北响堂两部分,相距约15公里。石窟开凿于北齐时期(550-577年),后历经隋、唐、宋等朝代的扩建和修缮,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尊,碑刻、题记等文物丰富。</p><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是研究中国佛教史、艺术史和古代建筑史的重要遗址,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间关系,我们仅参观了北响堂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参观响堂山石窟正值大年初一,人还挺多,车都停在一公里外了。</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前的文化广场。正赶上舞龙表演。</p> <p class="ql-block">北响堂石窟包括 :</p><p class="ql-block">大佛洞,最大的洞窟,内有高达数米的释迦牟尼佛像。</p><p class="ql-block">释迦洞,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四壁雕刻众多小佛像。</p><p class="ql-block">刻经洞,洞内刻有大量佛经,是研究佛教经典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关帝洞,洞内雕关帝坐像。</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又到傍晚了。</p> <p class="ql-block">好美的夕阳红!</p> <p class="ql-block">短短几天的河北之旅,于古城古塔间穿梭,于人文景观中探寻,直隶总督署诉说往昔威严,开元寺塔见证岁月沧桑,隆兴寺内感悟古韵悠长,广府古城、响堂山、丛台公园各展风华。历史的厚重在此沉淀,文化的魅力于此彰显,这一路,对燕赵大地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刻认知。想起河北那句宣传语,真是挺贴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游河北。</p><p class="ql-block">(续山河古韵·春节晋冀行(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