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家乡的味道

雨亭

<p class="ql-block">  在与同事一茯的闲聊中,我倾泻着内心创作的干涸,似乎已经挖掘尽了所有亲情的矿藏。姥姥的勤劳、爸爸的坚韧、妈妈的慈爱、舅舅的拼搏、邻居的关怀、童年玩伴的天真,都已被我一一铺陈于纸上。我叹息,仿佛文学的盛宴已无美味佳肴可供品鉴。然而,一茯却以哲人的口吻慰藉我:生活如同不息的河流,只要你用心去洞察,每一滴水珠都能折射出新的故事,素材便如星辰繁多,等待你的发掘。于是,我开始认真观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医院的对面,有一家东坡肉包铺,传承着传统的东坡肉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东坡肉包,包裹的是流传千古的东坡肉。据记载,东坡肉最早起源于江苏徐州。北宋神宗熙宁十年,黄河决口,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亲自率领全城吏民抗洪筑堤,守护了徐州城的安全。为感谢他的恩德,百姓杀猪宰羊上门慰劳。苏轼无法推辞,便指导家人将肉烹制成红烧肉回赠给百姓,这道菜因此得名“回赠肉”,又称东坡肉,在徐州一带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坡肉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苏轼豁达人生观的体现。苏轼一生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为百姓谋福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家东坡肉包店,还有一道令人怀念的美食——韭菜盒子。那金黄色的皮包裹着鸡蛋和韭菜,一口咬下,满满的都是家乡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在故乡,每到夏天,姥姥就会为我们烙韭菜盒子。姥姥的韭菜盒子是用发面制作的,烙出来的盒子胖乎乎的,出锅后皮脆馅香,韭菜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幸福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更多品尝的是韭菜盒子的改良版——小根蒜盒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的荒野中,生长着一种野菜,名叫小根蒜,后来我才知道它的学名叫薤(xiè)白。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单生,土里是一个球状,叶子绿油油,与韭菜颇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  每当夏季,邻居们便会结伴去山里挖掘这种野菜,回家后洗净,或蘸酱或包包子、盒子,那辛辣中带着清香的滋味,令人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住在我家北屋的王叔,是一位转业军官,他也常与我们一起去挖小根蒜。他总是会在袁家铺子买上一斤巢子糕(蛋糕)作为午饭。邻居们打趣他:挖这点菜还不够一个巢子糕的钱。王叔总是笑着回答:咱们追求的就是这家乡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是啊,家乡的味道虽已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渐行渐远,但那些关于童年、关于亲情、关于邻里情的记忆,却如同生命长河中的珍贵宝石,永远镶嵌在心灵的最深处。它们不仅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更是我们灵魂的滋养,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记得那份纯粹与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无论我走到哪里,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都是我前行的力量,是我心灵的归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想再回家乡看看。</p><p class="ql-block"> 2025.2.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