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第一渡

老邓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一次战略性转移,起点是江西的瑞金和于都,终点是陕甘宁(陕西吴起镇和甘肃会宁),史称“长征”。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的包围追击,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长征。</p><p class="ql-block"> 江西赣州市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集结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广场上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的雕塑:雕塑的正面主题为“渡河出发”,体现了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雕塑背面主题为“依依惜别”,体现了于都人们依依不舍地送别战士出征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地面的五星寓意着从于都出发长征的500余位红军将帅。</p> <p class="ql-block">  望红亭——人民的子弟兵人民送,当时的于都几乎家家都有红军,乡亲们众里寻人,盼着红军打胜仗,盼着儿郎早回乡。</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地面上是红军长征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里的一面墙上是由草鞋拼成的中国版图,图中下方的五角星代表我党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上方的五角星就是新中国的首都北京。</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一组长征图片展,详细介绍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过程,翻拍过来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环绕县城的于都河(于都人对贡江在于都段的称呼)上,散布着东门、南门、西门、孟口、鲤鱼、石尾、渔翁埠和山峰坝等8个渡口。</p> <p class="ql-block">  于都县城东门渡口: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及其中央直属机关就是从这个渡口渡过于都河走上长征路的。</p> <p class="ql-block">  何屋——位于贡江北岸,被称为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阳光小屋”,毛泽东于1934年9月从瑞金来到于都,就住在这座院子的东厢房。他在这里召开贫苦工农座谈会,与代表们促膝谈心,开展调查研究工作。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走出何屋的门槛,走向东门渡口,随中央纵队跨过于都河,开始了漫漫的长征。</p> <p class="ql-block">  红一军团长征出发的山峰坝渡口,位于于都县梓山镇山峰村贡江北岸。</p> <p class="ql-block">  雕塑:军民鱼水情</p> <p class="ql-block">  学习文化,宣传真理。</p> <p class="ql-block">  乡亲们卸下自家门板,甚至献出老人的寿材,支援红军搭建渡江浮桥。</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大部队来到梓山镇集结休整,做战略转移的准备,并动员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无父无母的朱国柱四兄弟,抡起锄头挖了自家的灶台,义无反顾参加了红军,跟着大部队北上。</p> <p class="ql-block">  渔翁埠渡口,第九军团由此渡河。</p> <p class="ql-block">  渔翁埠渡口:位于于都县靖石乡渔翁埠村。</p> <p class="ql-block">  孟口渡口,位于于都县罗坳镇孟口村,第八军团由此渡河。</p> <p class="ql-block">  石尾渡口:位于于都县罗坳镇罗坳村石尾河田坑贡江北岸,第五军团由此渡河。</p> <p class="ql-block">  鲤鱼渡口:位于于都县罗坳镇鲤鱼村贡江北岸。第五军团三十四师由此渡河。</p> <p class="ql-block">  西门渡口:位于于都县贡江镇蔬菜场村。红三军团和红八军团部分部队从这里渡河。</p> <p class="ql-block">  南门渡口:位于于都县贡江镇,红三军团主力由此渡河。</p> <p class="ql-block">  位于贡江畔的长征大剧院,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在这个剧院常年演出,至今已演出400多场。</p> <p class="ql-block">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经过了14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两万五千里。出发时有86000余人,到达陕北只有约3万人。</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相信每一个到过于都的人,都会去长征渡口看看,凭吊先烈,缅怀英雄,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让长征精神成为世世代代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