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车子行驶在黄土高原上,白色的雪黄色的土清晰的在眼前铺展开来。一望无际,无限的宽广。旷野上,那自由的风好像从四面八方吹来。虽然有一种干脆、凛冽的冷袭来,但是自由驰骋的心情却是分外舒畅的。</p><p class="ql-block"> 去往李家山的心情好像有点复杂,有对如画美景的期待也有隐约的忐忑不安。因为之前看过相关介绍对它便有了期待,因为它是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的李家山,因为它是大画家吴冠中笔下的世外桃源李家山。所以害怕它不是心目中的样子害怕自己会空欢喜一场。</p><p class="ql-block">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收音机里响起不知名的民歌。嘹亮、清脆的歌声伴随着车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时间在流动风景在流动,歌声在流动旅人的快乐也在流动。西山上的天空慢慢泛起红晕,将山川大地晕染的那么祥和、那么温柔。</p> <p class="ql-block"> 到达李家山停车场的时候感觉有点懵,来的路上转了几个弯翻了几道岭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这个地方真的不是一般的偏僻。放眼望去四周除了山还是山,似乎有种只要进来了就不会轻易让你走出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静静地站在停车场边上,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李家山时不由得眼前一亮:隐于大山深处的李家山何等的空灵、幽雅、静谧。漫步古村,像走进世外桃源寻访隐者又像穿越时空探秘奇迹。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会惊呼: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沉醉于即将开始探秘之旅时,穿着花袄的老奶奶向我们走来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老奶奶七十岁左右,鲜艳的红花袄映衬着她饱经风霜的脸颊和粗糙的双手看起来很有故事感。她用带着黄土高原味儿的普通话极力推荐自己当我们此行的导游,小伙伴们有些犹豫原本我们只打算随便走走看看而已。</p><p class="ql-block"> 老奶奶锲而不舍的跟着我们,一路说着有她陪游的各种好处。可是说实话我们真有点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因为她原本就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加上掉没牙说话漏风,我们听她讲话有点费力气。可当她说起就当帮帮她让她有点收入的时候,我忽然就有点心软了。就连如此年纪的老人都如此努力的人,怎么能不支持一下认真生活的人?何况人家这么好的景点还不收门票,怎么可以薄了老人家的面子?</p> <p class="ql-block"> 于是,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成了我们李家山之行的“金牌”导游。应我们相求她给大家唱了陕北民歌,虽然没听懂歌词的意思但是感觉唱的很有韵味。老奶奶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从:“我们李家山……我们李家山……”开始,讲的极其认真。我们好奇如此僻壤,李家是怎么发家致富怎么建成这些精致院落的。老奶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最早因有李姓人家在此开荒落户,故名李家山。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慢慢发展到清代已成大户。那时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人善于经商发展的很快。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两家财主财路亨通,日进斗银。</p><p class="ql-block"> 有了钱后,两家财主就逐渐开始建造房子。他们请来风水先生观看,见李家山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凤翼。对这个四面环山的地形风水先生连连说好:“此屯系艮龙庚向,东山月出中格穴也,毋逶迤者恐丑寅气入也,富而且贵龙之应……”老奶奶讲到这里的时候,还很形象的给我们比划了凤凰展翅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就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东西两家财主一叔一侄好象暗暗较量,在几百米约 40度的高山坡上陆续建造房舍。你建一层我就再建一层,我建一层你再加一层。从沟底到山顶,一层叠一层。两家都是精心设计精细施工,依山就势而建。造型不同,风格各异。</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建筑大多都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的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大多都是用条石砌块石铺筑而成。整体井然有序,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老奶奶还带我们看了“门当户对”中的门当和户对,惹的我们一阵惊呼:“哇,终于看到门当户对了。”老奶奶很热情的说:“你们想拍照的抓紧拍照留念吧!我们李家山的房屋建筑是很讲究的,有些东西你们在别处是很难见到的。只有站在东财主家,才能更好的看清西财主家的房子。同样想看清东财主家,也得站在西财主家的门前……”</p><p class="ql-block"> 七十多岁的老人,原本没对她的讲解水平抱太大希望不曾想讲的远远超过预期。虽然偶尔有些听不太懂,但老奶奶精气神很让人佩服。她的腿脚是那样的轻便简直可以用健步如飞来形容,还时常提醒我们:“小心脚下”、“不要站边上!”。行程中,她还接了几个电话可以听出业很务繁忙。最打动我的不是她的讲解,而是她不经意间的动作。一路上只要遇见地上有垃圾杂物她就会随手捡起来扔到路过的垃圾桶里,看起来那么自然那么平常。没有半点儿的不好意思 ,好像是她日常的习惯<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像她就应该那么做。是啊,这是他们的李家山!</span></p><p class="ql-block"> 路上遇到另一个导游老奶奶,见她俩热情的打招呼小伙伴们好奇的问:“你们村里的人不会都是导游吧?”老奶奶说:“年轻人大多都出去了村里也没多少人了,有能力的就出来当导游多少挣点钱过活。”我们像好奇宝宝一样问她各种问题:“你是东财主家还是西财主家的?”“我是外村嫁到这里的,夫家姓李东财主家的。”“村里的饮用水从哪里来?”“从山下那里!要一担一担的挑上来!”我看了那段路,瞬间感觉似乎有点腰痛。</p><p class="ql-block"> 老奶奶领我们到了当年著名大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在村里写生时住过的院子门前,古色古香的院落仿佛因为承载着太多的故事显得更加厚重。门楼上的木雕精美细致、生动形象,一砖一瓦一木随处可见都是功夫。门楼、房顶灰色的瓦上白色的雪与门口火红的春联相互映衬那么和谐美好,仿佛一闭眼睛就能穿越回几百年之前:那时,李家山人丁兴旺村子里热热闹闹,院子上空炊烟袅袅婷婷,骡子牛马驮着沉甸甸的银袋子钱匣子从山外回来……</p> <p class="ql-block"> 朋友问:“李家山美么?”我说:“我感觉极美!有我想要寻找的感觉。”尤其是太阳慢慢落下的时候,遥看村落仿佛就是画里的、梦里的场景,美得难以用言语表达。空灵、古朴、典雅的村落,被浓浓的神秘感沧桑感包裹着。</p><p class="ql-block"> 只有踏过那些青石板路看过那些窑洞式建筑群,只有吹过黄土高原上的风听过老人们说:“我们李家山……“你才能真切的感受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的李家山的历史韵味,见识到它独特的魅力。有种遗世而独立的美,清新、脱俗。</p><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古村落。它像隐士,远离繁华远离尘嚣。静谧一隅,静静地看着尘世沧桑。它像世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徜徉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忘却俗事烦扰。站在李家山看夕阳落下,眼前的景象美得像一幅幅水墨画。</p><p class="ql-block"> 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大自然何等的鬼斧神工轻轻一绘就是世间最绚烂的画卷。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总不负岁月情深。告别李家山时,暮色苍茫。回望,恍若一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