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记忆(三)

春绿原野

<p class="ql-block">童年趣事之(农村夜校“偷听”的孩童们)</p><p class="ql-block">村莊的天空上袅袅升起了缕缕炊烟,斜阳红着脸已贴近了天边的山底,村民在田头地角开始收拾农具等物品。江南田野上通往山村的一条小道上,已有另另散散回家的男男女女,有走得快的也有慢悠悠边交谈边走的。在不远山地边的那条路上,放牛娃们骑着牛幺么着正往家园回。</p><p class="ql-block">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星星点点的微弱灯光也在散落的一栋栋土屋里逐渐亮起。晚饭过后,村里开始慢慢热闹起来。吴勇喊叫大山,水富催叫财旺,大伙有说有笑结伴往村里那一栋还算有点大的房屋走去。这里是解放初村里开办不久的夜校,夜校不仅教大家识字,还会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及时开展一些当前所需的农业生产科普宣传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我们这群贪玩而喜爱新事物的小孩也常去夜校凑热闹,在门口或窗外“偷听”。有一次小伙伴们在听到夜校里讲关于稻田除溟虫的灯光诱蛾科普课时,因为方言和普通话音节谐音的差异,在外面叽叽喳喳议论。吵闹声影响了里面人听课,大人就出来赶我们走。小伙伴们就一边跑一边嘴里叽叽歪歪地这个喊“点灯捕鹅”,那个喊着“点灯孵鹅”,还有喊着“点灯卡(抓)鹅”、“点灯偷鹅”等等。真是半路接新客,牛头不对马嘴,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不过这也不是什么过错,而是童真。</p><p class="ql-block">夜校那次是关于水稻生长期除溟虫的科普课。讲的是利用飞蛾趋光性的特性使用的灭溟虫土办法,用三根木棍搭个架子,在上面放个装上水的盆子,盆子中央灯盏灯,引诱溟虫朴火掉入盆子水中达到灭害虫的目的。我们勤劳聪明的祖先总结有“飞蛾扑火自取灭”的成语,还据此想出了这种点灯捕蛾的灭虫方法。</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些孩童当时不识字或认得很少字不懂得这些知识,加上在窒外“偷听”听得不全面,又因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音节谐音差异关系,半知半解随意乱套,把“蛾”当成’鹅”,把“捕”当成“孵”等等。于是就出现了“点灯孵鵝、点灯卡(抓)鹅、点灯偷鹅”等等不同的理解版本。</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想虽然觉得有点好笑有趣,但必竟也是有点收益的。为后来成长中学习增长知识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逐步懂得了在生活中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从错误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学到更多方法和知识。明白学习知识务必认真,不能一知半解或半知半解,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比如学成语不仅要懂得意思,还要知道其出处、本义、含意及引伸。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知识深度和广度。还有在用词语方面,推敲推敲的典故中,先贤唐朝诗人贾岛把“僧推月下门”改成“僧敲月下门”,推敲两字的使用变換,对语言精准和表达深度的认真,精雕细琢的精亦求精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p><p class="ql-block">人年纪大了机体机能退化,唾眠也会变差,记忆力会减退,有人甚至出現近事遗忘。近事遗忘不仅是脑外伤的一种症状,也是老年痴呆的一种早期表现。怀旧是老年人的普遍情怀和常态,曾经的已在思想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遥远的人和事在记忆中往往会记得很牢很清晰,也可以说是一种宝贵财富,对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的无数往事给出了历史真相。</p><p class="ql-block">现在节气还是夜长日短,近日醒来天还远没有亮,又不能一下再入睡,糊思乱想就成必然。想来想去遥远童年的一些事就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想起童年的那些事觉得还是挺有趣的,竟然胸中舒坦,还感到有点小欣慰。因为心态放松于是就又甜甜的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一阵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天已经大亮,人声嘈杂鸟鸣狗吠,各种混合的噪音震动着耳膜,一枺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进了房间。我麻利的翻身起床,穿好衣服拉开窗帘,打开窗户,朝阳的光辉倾泻入房间,卧室更明亮了。清新的空气朴面而来,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感到是那么的舒畅,顿时心里更亮堂了。 </p><p class="ql-block">抬头往外望去,天空很蓝很广。</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